混亂年代_第35章 第三十五章皖直開打(5...

字數:3839   加入書籤

A+A-




    說起這皖係,本來在北洋軍中並不顯,可是自打袁世凱死了後,段祺瑞明麵上謙虛的不當總統,可卻是要在實際上控製政權,這就使得一群小團體圍繞著段祺瑞搞出了諸多的名堂,從那個時候起,四九城裏的政治開始糜爛。

    在這裏,有兩個人不得不說說,第一個就是出錢給一群文人搞了中和俱樂部的徐樹錚,說中和俱樂部知道的人不多,因為是在安福胡同設立的會所,故坊間都稱之為安福俱樂部,其成員也被叫安福黨人。成立當初,是把一些社會上的小團體捏合到了一起,每個禮拜開一次會,在會上主要是交流政見和聯絡情誼為主。

    中和俱樂部成立之初,還算中規中矩,可當徐樹錚和王揖唐進入後,俱樂部的性質就變了,成為由皖係軍閥控製的支持段祺瑞對內搞獨裁,對外向德參戰的禦用工具。為了進一步控製政權,架空和控製總統,俱樂部在1918年3月正式設立了幹事部、評議會、政務研究會等機構,進而在當年的8月,就操控了選舉,使民國第二屆國會完全被安福俱樂部控製,因此,那一屆國會也叫安福國會。

    控製的國會立即把馮國璋趕下台,變通的讓沒有實力的徐世昌當上了總統。

    可以說,徐樹錚從一開始進入政界就是以陰謀為本,肆意操控政局,有人說他有收回外蒙的功績,可仔細看看那段曆史,徐樹錚的所謂收回外蒙也是靠搞陰謀詭計和瞞哄欺詐去做的,這與當年左宗棠鐵血收回新疆是完全不同的。

    正因為徐樹錚采用的是威迫欺瞞和哄騙等政治手段,換取了當時外蒙的當權者巴德瑪多爾濟一紙空文,加上北洋軍閥內部的紛爭,使得外蒙在一年後得到蘇俄的支持,從而直接宣布了脫離。回過頭來看曆史,如果沒有徐樹錚那樣急功近利的逼迫,也許外蒙的政治格局不會輕易改變,最後是個什麽結局還很難說。

    正是這個徐樹錚,表麵上看是為了皖係的利益什麽都敢幹,為了鎮壓主和派,不惜擅自殺掉了陸建章,為了擴充皖係裝備,連給奉軍的軍餉都敢克扣。而最後的結局卻讓皖係變得無信無德,其中主要的就是這個徐樹錚幹的醃臢事太多太多。

    比如,一戰結束後,段祺瑞堅決要武力解決下麵的問題,也騙得了本來是主和的曹錕變成了主戰派,徐樹錚口中應承讓曹錕當副總統,南下平叛也是直係的隊伍,當吳子玉率軍拿下了湖南後,勝利果子卻是讓投靠皖係的張敬堯拿去,如果說張敬堯是個能臣幹吏,這也無可厚非,問題是張敬堯壓根就是一個兵痞,是禍國殃民的混賬,一年餘,禍害三湘罪惡滔天,這當然讓直係無法繼續忍受了。

    到了吳子玉發出通電,痛陳皖係荒誕不經的時候,段祺瑞還沒看清形式呢。

    第二個人物就是王揖唐。說起王揖唐來,還與皇甫淳有些淵源的,他們是同科參加最後一次會試的舉人,同樣是安徽人,與皇甫淳不一樣的是,皇甫淳落榜了,而王揖唐卻是高中二甲第五名,後被徐世昌賞識,派往日本學習軍事。

    王揖唐是個投機者,最早的安福俱樂部就是他具體打理,在安福國會裏,還擔任眾議長,在操控總統選舉等等事情上,都是他的手筆,而這個王揖唐最後投降了日本人,成為華北偽政權的骨幹分子……王揖唐也是合肥人,深得段信任。

    要說,直係當時還是給段祺瑞留了麵子的,一開始的矛頭並不是針對段祺瑞而是徐樹錚,4月8日,曹錕在保定以悼念直軍陣亡將士為名,召集8省代表開會,大家商議停止對南作戰,要求段祺瑞解散徐樹錚所把持的安福俱樂部。5月初,吳子玉北撤到直隸,直皖雙方關係已經很緊張了,而吳子玉沒有與皇甫淳見麵前提出的就是讓段祺瑞“罷斥徐樹錚”,可見當時的徐樹錚已經天嫌人厭了。

    如果這個時候段祺瑞像民國四年那樣,找找類似皇甫淳這樣的民間人士聊聊,也許一場戰火也就消弭了,偏偏此時段祺瑞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完全不接受下麵將領的意見。到了7月3日,張作霖、曹錕、李純等通電公布徐樹錚“禍國殃民”“賣國媚外”“把持政柄”“破壞統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六大罪狀,這個時候還是給段祺瑞留著臉麵,可是段祺瑞此時已經昏頭了。

    第二天,也就是7月4日,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借張、曹、李等將領通電的由頭,免除徐樹錚西北籌邊使職務,給了個“遠威將軍”的虛銜,其指揮的邊防軍劃入陸軍部。此舉實際上是響應和安撫下麵不滿將軍,意在緩和緊張的對峙情緒。

    可是段祺瑞和徐樹錚不僅對此不領情,反而對此怒不可遏,在京城裏加緊對直係備戰。7月9日,段祺瑞親自組建定國軍,自任總司令,徐樹錚任副司令兼總參謀長。7月14日,段祺瑞發布了對直係的總攻擊令,至此,直皖兩派開打。

    從一開始,直係還是在做避免對戰的努力,開出的條件也不是很高,可以說,沒有動皖係的根本,可這個時候的徐樹錚是不可能束手就範的,他極力的挑動段祺瑞“解決臥榻之患”,信誓旦旦的保證可以馬到成功。

    嚴格說,在軍事上,段祺瑞是沒有多少才能的,他的進攻命令好下,可是手下能打的將軍卻是不多,那個徐樹錚耍嘴皮子行,動心眼行,可要說他打仗……那就要兩說了,畢竟這徐樹錚是沒有打過仗的,而吳子玉這些年四處平叛,仗可是沒少打,加上原來一直以武人自居,不參合政事的,這是被逼的不得不打。

    在另一個方麵,皖係之所以在袁世凱死後逐步做大,成為單獨一係,與其身後站著日本人不無關係,皖係的做大逼得其它將軍不得不報團取暖,也開始組成這個係那個係,否則就沒法活下去了,要麽投靠,要麽被段祺瑞拿掉。

    日本人也是趁歐洲那邊大戰的時機,放手在民國拉一幫打一幫,目的就是讓民國無法統一起來,在華擁有諸多利益的英法列強,由於一戰無法騰出手來在東邊與日本人抗衡,隻能先隱忍,等到一戰結束後,英法兩國也就卷土重來了。也就是說,此時的直係身後其實也站著有一眾外國勢力,也得到外國人支持。

    7月初,英美代言人直接表態,支持直係的諸多政治訴求,這也是張、曹、李等人聯名通電的底氣和起因,沒有這個支持,直係可能還要與皖係周旋時日。

    7月4日,徐世昌下令免除徐樹錚的軍職,可到了7月8日,段祺瑞和徐樹錚就反過來逼迫徐世昌宣布了懲辦曹錕、吳佩孚等人的命令,徐世昌這個總統當的可謂是窩囊至極,本來好心想幫幫段祺瑞,沒想到最後反而是火上澆油了。

    段祺瑞成立了定國軍,自任司令,那個被撤職的徐樹錚成了副司令兼參謀長。曹錕這邊也不示弱,在天津成立了“討逆軍”,這次吳子玉擔任了討逆軍總司令,而原來超過他的馮煥章擔任了第三路軍司令,倆人這次兩人還真是走到了一起。

    這馮煥章祖籍是安徽,那個被殺的陸建章也是安徽人,按理說,他們原來也是皖係的,可是,在袁世凱死了之後,陸建章是反對段祺瑞的窮兵黷武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陸建章還算是個“和平人士”。正是因為陸建章資格老,在皖係裏的威望也不低,如果不除掉他,徐樹錚認為很難幫助段祺瑞完成大業,於是,不經任何人批準,也不通知任何人,直接給上麵來了個“先斬後奏”。

    殺掉陸建章是皖係集團最大的一個敗筆,這下徹底的把一個幹將給逼到了對方那裏,同時,也讓本來圍繞在皖係周邊的諸多非安徽籍將軍心存芥蒂,對皖係實行了虛與委蛇的策略,實際上也是為皖係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7月中旬,張作霖從自己轄下的27師28師各抽了一個旅,以保護京奉鐵路安全為由直接開進到了天津附近,而直皖雙方已經在京城東西兩麵的京津鐵路、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擺開架勢準備開打了。

    皇甫淳這些日子都是在鐵路衙門裏混日子,無意間他發現鄺孫謀獲得消息的渠道居然是來自那個王克敏,這下子讓皇甫淳感覺有些麻煩了。他找到了李誌清打聽,才知道,這王克敏不是皖係的人,最近王克敏投靠了直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