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55章 第五十五章觀世音像(2...

字數:3917   加入書籤

A+A-




    秦子文得到了皇甫淳的指點,第二天就去了王府,在給王克敏的小妾診脈開方之後,順口就說起了天氣,他告誡王克敏,天氣回暖,馬上就到了回南天了。

    “這就像是咱們家裏的一些物件,到了這個時候就得小心的去應付,回南天可能來的很猛,弄得不好一日之內到處都長出了白毛,等到有了白毛再去清理,那就麻煩大了,人也是一樣,到了這個時候要小心的應對,家裏要隨時保持幹燥,萬一因為回南天造成一些毛病,小夫人的情況就要小心了……”

    秦子文那邊說著,王克敏就不住的點頭,這回南天他可是見得多了,打小在廣東,有時突然來了後,家裏的太師椅都不敢隨便坐,因為太師椅上往往都鑲著漢白玉啊大理石之類的,遇到回南天,那些石料上全是水。後來王克敏回到了浙江,這樣的情況更嚴重,尤其是到了春夏交際的時候,時間比廣東還長。

    秦子文見王克敏還沒有上套,就又說道,“這就好比是收藏的寶貝,我在老家就收過一件銅佛像,本來好好的,就是在回南天的時候沒注意,等到發現的時候,佛像上已經長滿了綠苔,等到我那抹布去擦拭後,原來好好的表麵出現了坑坑窪窪的斑點,好好的一尊銅佛像,就這樣毀在我的手裏了,想想都覺得可惜。”

    “你也有這樣的時候?”王克敏終於上套了,“我在年輕的時候就這樣毀掉了好幾枚帝王錢呢,那個時候小,不懂事,後來老人告訴我,到了開春的時候要經常去看自己的寶貝,不光是銅器,就是瓷器、字畫都有這樣的問題。”

    這點王克敏卻是沒有說錯,那位問了,這瓷器怎麽也會有這樣的問題?有,而且還很嚴重,尤其是針對那些彩繪瓷器,就是普通的青花瓷器,要是受到潮濕的影響後,其表麵的色彩也是會出現變化的,而那些彩繪的瓷器,幹脆就直接掉色了,這就是一些瓷碗上的彩繪出現斑駁的原因。

    瓷器到了明代晚期的時候就已經有二次窯和三次窯的技法了,許多彩繪就是通過在燒製好的瓷器上描繪後再次送進窯口裏煆燒,由於各種顏色窯變的溫度不近相同,因此,燒製的溫度也不一樣,同時,二次窯的工藝本身就在塗抹的顏料與坯胎之間形成了一個差異,正常使用倒也無所謂,可要是遇到忽冷忽熱,溫濕度變化多以後,表麵上的彩繪就會慢慢的脫落,這也是二次窯的一個缺點。

    到了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在二次窯的基礎上再噴一層光釉,然後再進窯煆燒,形成釉下彩,釉中彩等等新工藝,當代高端的彩畫瓷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如果看到彩畫上沒有釉光,那就是粗製濫造的低檔貨了。

    至於說字畫那就更不用說了,一旦受潮,不僅麵上會出現斑點,嚴重的甚至可以把原作揭下來,而且,那種情況下就是各類蛀蟲大行其道的好機會了。

    王克敏把方子交給下人去辦之後,就跟秦子文聊起了這古董文玩的保護手段,“我啊,前幾天就把一些東西拿出來曬了,有些東西放了一冬天,都幹吧的抽抽了,我還不得不噴水加濕,然後在棚子下陰幹,弄了好幾天都沒有搞完。”

    “哦,對了,前幾次都沒有把您的寶貝看全,今日可有機會否?”秦子文說。

    “無妨,最近我也是不忙,又是在進行清理,有些東西我也看出來了,不值錢的東西,讓拿出來送到一些店裏賣了,我主要是喜歡真東西,那些說真不真,說假不假的物件我是不接受的,好在那樣的東西在我這裏不多,走,咱們去看看。”

    王克敏最近還真是不忙,銀行那邊已經得了洋人的指點,不能給各路軍閥貸出一分錢,法國和英國正在進行策略調整,他們還吃不準到底該在民國尋找誰做代理人,直係雖然控製住了局麵,可是,曹錕現在進一步想當大總統,這就與在位的徐世昌有了衝突,而徐世昌本身卻是收編了皖係的文官和議員,一時半會還搬不動。而吳子玉現在卻是以“軍人不幹政”為由,不明確表態。

    由於錢鬼子王克敏不配合直係,弄得直係要拿他開刀,要不是後麵有王士珍說話,王克敏這會怕是早就跑了,即便如此,王克敏還是做好了隨時出逃的準備。

    早在正月裏,王克敏就已經將一些收集到的古籍善本裝箱發到了上海,現在留存在京城裏的主要是一些古董,其中就有淩霄子的幾件寶貝。上次說是曬曬古董,其實就是對存在這裏的東西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可惜,幹到一半,煙癮犯了,今天有秦子文來了,他也想借用秦子文的眼力幫他看看。

    首先看到的是已經是挑揀好的瓷器,秦子文最近跟著皇甫淳還真是長了眼力,一眼就看出了幾件贗品,輕飄飄的就點了出來。

    “這幾件是幾年前從琉璃廠跑出來的匠人用從景德鎮那邊運來的瓷土做的,冒充乾隆年製,他們為什麽喜歡落乾隆年的款識?這個原因您明白嗎?”

    “我主要是對古籍善本有些研究,這些還真是不知道呢。”王克敏說。

    “乾隆年出的瓷器特別多,這是其一,其二,由於出的東西多,這抵款的款識就多,前前後後有幾十種,弄出差錯來一般人也看不出來。可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這個小碗,看上去很是精美,這是仿乾隆做壽時用的碗,可是這個款識就不對了,在清宮裏,這樣的仿宋體有著唐英監製款識的碗是普通下人用的,如何可以上得了乾隆的壽宴?乾隆壽宴上使用的款識都是大篆體,以示莊嚴肅穆尊敬和敬仰。這個款識露餡了,也是那些工匠學識不多才會這樣的。”

    “哦,你的意思是這款識是有區別的,是根據用在哪兒落款的。”王克敏如夢初醒,“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宮裏有那麽多下人和太監,他們用的東西當然不可能與皇帝一樣的,顯然,傳到後來,這些區別就被人給遺忘了。”

    “不是遺忘,根本上就是斷根了,景德鎮官窯從道光年開始就衰敗了,而到了慈禧的時候,用的最多的卻是洋玩意,這個你還不知道嗎?”秦子文說道。

    秦子文說的這個也是事實,到了晚清,尤其是太平天國以後,景德鎮那邊的官窯瓷器基本上就放棄了,那宮裏用什麽呢?這就是後起之秀的唐山瓷器了。

    唐山在當年屬於直隸治下,而晚清雖然風雨飄搖,可是卻牢牢的控製著直隸,晚清的重臣都擔任過直隸總督,尤其是在天津開埠以後,李鴻章等大搞洋務,許多新技術運用到了瓷器生產上,特別是開灤煤礦的開發,不僅伴生著許多瓷土和其它配料,同時也為窯口瓷器的煆燒提供了最直接的高溫能源。

    燒煤的溫度可比燒木炭的厲害多了,而且來得快,好控製,這就是唐山瓷器異軍突起的一個原因。到了民國後,唐山瓷器更是率先使用上了機械和電力,到了解放前後,基本上成為北方民用瓷器的主要生產基地。

    還有一種原因,到了晚清,門戶被打開,一些舶來品充斥著達官貴人的家裏,當時在宮裏,最時髦和珍貴的高級器皿是玻璃製品,慈禧反對火車和洋車,可是卻很享受這些西洋玩意,再加上當時的琉璃廠的規模也很大,所以,江南各大瓷器窯口的東西基本上就沒有了,不信,滿世界去找,看看有沒有晚清的官窯瓷器。

    聽了秦子文的話,王克敏點點頭就想把那幾個瓷碗給砸碎,被秦子文給攔住了,“別啊,這東西騙咱們不行,可拿出去哄哄傻瓜還是足夠的,好歹也能換頓酒錢嘛!你要是拿出去瞞哄洋人,保不齊還能落下人情呢!”

    “有理有理!”王克敏被秦子文的話點醒,他這種人當然明白個中關竅了。

    “這個銅像不對啊!”那邊王克敏叫來親信,把幾個瓷碗單獨包起來,這邊秦子文卻站在隻有遲半高的銅像前搖頭呢,“這怕是晚明時期有人做的贗品啊!”

    “這個銅像拿回來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看這打扮像是觀世音,可是觀世音哪裏有胡須啊?可我去寺廟裏觀看各種佛像,也是沒有對得上號的。”

    秦子文裝模作樣的彎下腰來仔細的看了起來,最後一拍大腿,“我明白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