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80章 第八十章黎黃陂的抗爭(...

字數:3826   加入書籤

A+A-




    直皖大戰勝利後,吳子玉並沒有感覺很興奮,甚至還是持反對觀點的。在北洋軍閥中,吳子玉也算個另類,他是棄文從武的少數將領之一,在文化素養上這就與傳統的軍人出身的將領不一樣,之所以最後不得不打了那一仗,一是皖係逼迫太甚,二是吳子玉想進入京城後實現自己的一些對國家治理的想法。

    吳子玉近年接觸了不少西方政治人物,也與一些西方記者侃侃而談,吳子玉認為在京城是可以建立全新的國民大會製度的,不能把前清遺留下來的一些文人士子作為國民的代表,在他看來,那些國會議員一個個純粹都是隻顧私立的政治投機者,在這點上,吳子玉是不接受的,既然有了進京坐莊的機會,何不試試?

    可惜,他的想法與自己的老上司曹錕和聯手的奉係張作霖完全格格不入,甚至是對牛彈琴,首先,這倆人壓根就不懂得近代的各種國家體製,他們認為誰的拳頭大誰就坐莊,正是出於這樣的思維邏輯,曹錕認為也該自己上位過過癮了,所以他是急著想當總統,至於為什麽當總統?當了總統怎麽幹?曹錕自己都說不清楚,至少在史料上沒有見到他有係統的政治主張,這樣的人如何能聽吳子玉的?

    其次,國民大會就是改良了又如何?那些文人在下麵在報紙上瞎嗆嗆,到底幹了什麽利國利民的實事兒嗎?似乎還不如槍杆子來的麻溜,跟曹錕和張作霖這些靠軍隊起家的人講國民的事情?還真是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啊。

    張作霖現在是想進關發展自己的勢力,他首先想要的就是擴大自己的勢力。

    在諸多軍閥中,一個個都是唱著高調幹著壯大勢力的事情,張作霖也不裏外,要說他們沒有點公心也不對,但凡事先從個人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剩下的才是對國家和民族的照應,這是當時各路軍閥的通例,大小軍閥幾乎都是如此。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作為一個軍閥不擴大勢力也不行,你弱小就要被吃掉,如果沒有機會發展起來那還好說,委曲求全的去找靠山投靠就是,比如張宗昌、張敬堯等,可已經到了可以爭霸這個份上了,再不去拚,那就啥都剩不下了,看看現在寓居在天津的段祺瑞不就都清楚了嗎?張作霖就是這樣想和這樣幹的。

    讓吳子玉憋悶的是,直奉進京後,曹錕和張作霖就結為親家了,當時張作霖的四子才八歲,而曹錕的六女才七歲,著實是叫許多人大跌眼鏡,

    吳子玉對此就非常不開心,他知道曹大帥這是隻顧眼前利益,不想節外生枝,弄得不合法理上台的徐世昌繼續當他的大總統,為此,吳子玉憤爾離京返回洛陽,一下火車就遇到了記者前來采訪,口無遮攔的他直言,“本次勝利是一件痛心可恥之事!”可見,當時的吳子玉的心中有多矛盾、鬱悶和無奈。

    實際上在民國初年的將軍裏也是分好壞的,人不可能沒有私心,讓他們完全的為國為民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人想國家想民生的事情多一些,有些則是根本就不想,想的就是自己的發跡和撈錢,這也就使在民國初期各種人物的碰撞是無法避免的,發展到後來就是你死我活的搏殺,皖直戰爭就是混戰的發端。

    黎黃陂在一眾說客的呱噪下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同時,向全國發出了通電。可以說,黎黃陂是巧妙的利用了當時最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要知道,所謂的通電,其實就是公開給任何人的電報,而任何一家報社都可以直接引用,甚至全文照登,這可比去報社投稿方便多了,隻不過,那可不是誰都能發通電的。

    根據史料記載,發通電沒有什麽限製,可卻是需要大量的銀錢的,民國時期,去電報局發一個字的費用是六分錢,這裏指的是銀元,而作為報社發新聞的價格減半,三分錢一個字,如果你是發給特定的人接受,這個費用還不顯得多,可如果你是個自由撰稿人,同時向幾家報社雜誌社發稿子,那價錢可就不得了啦。

    如果向全國發通電是個啥概念?當時,全國的電報局有200多家,還有獨立電報接收的報社電台30多家,一通通電下來,沒有個萬把兩銀子是做不到的。

    萬把兩銀子是個啥概念呢?在民國十五年的時候,一塊大洋可以買60斤精米,二萬元銀元可以辦一家紡織廠,一通電報發出去就是幾百噸大米沒了,一個小規模的紡織廠也沒了,這也是那是的行文為啥半文半白的原因之一,太文言了,一般人看不懂,太直白了,那花的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所以,在當時通電又分為大通電和小通電,大通電就是全國通電,這樣的通電如果還是洋洋灑灑的長文,那個費用就很嚇人了,所以,即便是一些豪門和權貴,在那個年代發出的通電也是有數的,可是不像現在,玩個朋友圈都不花錢。

    根據統計,在最混亂的北洋直奉齟齬時期,也就是1922年,各界發出的通電是97次,這是筆者查到的通電最高紀錄的年限。當然,到後來,電報已經流行,各種機構都有自己的收發報機,隻要是明碼,那就算是通電了。

    盡管如此,黎黃陂還是在關鍵的時候向全國發出了通電,不能不說,這老小子也是拚了。其實,在天津寓居五年的他,已經先後在二十幾家企業裏投資,獲利頗豐,有張仁遜這樣的買辦打理,黎黃陂這會兒還真是不差錢。

    通電是由黎黃陂的文膽饒漢祥起草的,在電文裏,黎黃陂向國民傾訴自己的苦衷,坦誠當年之所以辭職,是負疚於解散舊國會的責任,並說五年來為此大錯每每椎心泣血。在通電裏,他又列舉了當下在各省實行督軍製度的五大弊端,直接指出,此時的局麵是“國家危亡已迫在眉睫,非即行廢督無以自存”不可。

    在通電裏他說:“民國六年吾受張勳脅迫,違法解散了國會,釀成大錯,如今出任總統,既然依法而來,就當依法而去。我的任期若何,靜聽國會依法裁決,決不會再屈服於暴力,重蹈覆轍,貽害百姓。”這通話可謂是言之鑿鑿痛心疾首。

    不能不說,黎黃陂在天津這五年平民生活給他帶來了感觸頗多,對民間疾苦和民眾呼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發通電雖有政治考量,卻是完全站在民眾的立場上,正是由於這個真情實意,通電自然就得到了全國民眾的熱烈響應和高度評價。黎黃陂這個黯淡多年的政治人物一下子又變得光芒萬丈起來。

    在黎黃陂到底要不要複出的問題上,爭論還是有的,甚至可以說爭論很大,盡管黎元洪解散原國會是迫於張勳進京時的複雜局勢,但舊國會議員對此事卻是不依不饒。一開始這種反對的聲浪還很大,弄黎黃陂幹脆拒絕複出。

    但是,更多的政治勢力和人物卻知道,尤其是直奉控製的北洋政權,他們需要黎黃陂出來過度,從而徹底的否定皖係在政治上的一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各路政治人物都到黎宅來敦勸,使黎黃陂再也無法安生的在天津寓居,原來的清靜生活被徹底的打破,黎黃陂也就趁機提出“廢督裁兵”的要求作為複出的條件。

    就在京城裏的直奉還在思考黎黃陂提出的要求時,沒想到黎黃陂發了一個通電,還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到了這會兒,曹錕才知道,邁出去的腿已經縮不回來了,法統重光的口號也改不了啦,盡管曹錕此時已經是一萬個不原意黎黃陂複出了,可他也隻能咬著牙繼續走下去,否則,在政治上的失分太大了。

    吳子玉此時卻是看到了一線希望,既然已經喊出了法統重光的口號,那就不妨假戲真做,他密電在長江一線的孫傳芳,讓孫傳芳也發一個通電,呼籲恢複法統,迎黎黃陂複位,同時要求一南一北的徐世昌和孫逸仙同時宣布退位。

    經吳子玉如此一捭闔,黎黃陂複出已成定局,看著報紙上登載的各方消息,皇甫淳也不得不感歎,真乃時也命也,想想,自己還是要未雨綢繆,做個完全的準備,他知道,黎大哥此次複出後,那是凶險萬分的,不管怎麽樣,他要盡心。

    就在皇甫淳忙活著各方麵事情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直奉之間在京城裏又鬧將起來,為了政務院的頭頭雙方互不想讓,此時的吳子玉也不藏著掖著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