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中間人(...

字數:4138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的話頓時讓老梁愣住了,而其它工人又嘰嘰喳喳起來。

    “那肯定不行,要想開除我們,解雇我們都不行!我看這一條要加進去!”

    “對啊!要是把代表們都給解雇了,那留下來的工人怎麽辦?誰帶著他們?”

    “哼!我看他們也未必敢如此吧?解雇我們?那麽他們的機車還要不要開?要不要維修了?這裏的幾個代表可都是技術上的大拿!我看他們沒有那個膽子!”

    看著大家這樣說話,皇甫淳也是很無奈,隻能低下頭看自己的小本子,他要是出麵製止,保不齊這些工人就對著他來了。沒法子,那年月普通人的思維水平就是如此,許多人的靈智還沒有被完全激活,出來打拚靠的就是一股子氣。

    老梁也覺得大家這樣亂說一氣不是辦法,趕緊站起來張開雙手,“大夥都靜一靜,靜一靜,我覺得皇甫先生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立即開會,對一些漏洞和遺忘的事項進行補充,也讓皇甫先生先去探探資方的口風!”

    畢竟老梁在工人中威信極高,他發話了,大家才安靜下來。

    “皇甫先生,你現在也可以去資方那邊先談談,摸摸他們的路數,這樣,你給我半天時間,我們就會拿出新的補充條件,到時候我們一起提出。”老梁說。

    “也好!那我就先到資方那邊去看看,不過,你們糾察隊可是得給我帶帶路,對他們在哪裏我可是不知道的。”皇甫淳微笑著答應道,“另外,老梁師傅,我多一句嘴,也許不對,也許你們聽著不順耳,不過我還是希望你能聽聽。”

    “請皇甫先生隻管說,在這裏,我們都是開誠布公的。偉大的革命導師說過,對無產者不保守秘密,我身邊的人都是百分百的無產者。”老梁聽著胸脯說道。

    皇甫淳本來是想私下裏對老梁說上那麽一兩句的,可這老梁顯然是為了避嫌,幹脆公開叫板了,這倒弄得皇甫淳有些沒想到,可聽到老梁那口裏說的,他心裏也明白了,這個老梁是組織上安排到這裏搞工人運動的,接受的訓練十有八九是那個思想激進,隻追求轟動效應不管具體工人生活的張特立給教的。

    “好吧!我就說一句,罷工的目的要達到,罷工的影響在其次,外麵幾千名工人就指望你們為他們謀福祉,千萬別被轟轟烈烈的氣勢蒙蔽了根本目的。”

    說完,皇甫淳起身離開了,馮化民是緊跟在皇甫淳是身邊,他這次來,吳子玉還給他一個任務,那就是確保皇甫先生的安全。

    老梁聽了皇甫淳的話後,也是覺得這個中間人說的有道理,現在氣勢是有了,外麵有不少報刊的記者跟蹤報道,可以說,全國民眾早就知道了,那罷工的目的能不能達到?以前自己還真沒有想過,他以為,隻要把罷工搞起來了,就算是完成了組織上交代的任務,現在看來,自己還是想的不全麵啊。

    事實上,二個月前,開灤五礦的工人也舉行過大罷工,可最後以失敗告終,並且還死了人,傷了幾十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領導罷工的人不得力是最關鍵的,罷工前的準備不充分,罷工中的安排稀裏嘩啦,而且輕視了煤礦的特殊性和英資身後的英國軍艦,慘痛的教訓讓開灤煤礦的工運一度陷入低潮。

    皇甫淳那樣說的原因也是基於開灤煤礦罷工的失敗。事後,李守常等人對罷工失敗也是做過總結的,當然,那樣的會議皇甫淳是不會參加的,可是皇甫淳自己心裏是有杆秤的,他其實很痛恨那些隻為了自己政治投機的人物胡搞亂搞,也曾私底下向李守常提出過,後來的事實證明,皇甫淳的預見是有道理的。

    皇甫淳這次出來做中間人,他也仔細的想過,這次的正太鐵路工人罷工與開灤煤礦工人罷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可以說,背景不同,利益方也各不相同。

    首先,開灤煤礦的股份裏有大量的軍閥持股,所以,當罷工進行到關鍵時刻,直係舵把子曹錕就派了一個師的兵力前往鎮壓,一方麵是顧忌自己在煤礦上的利益,另一方麵則是向身後的主子英國資本示好,更多的獲得英帝國主義的支持。

    而正太鐵路上的股權主要掌握在法國人手裏,在洛陽的吳子玉不會像曹錕那樣真正的派兵鎮壓,就算是調了部隊北上,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同理,在山西的閻老西也是如此,他可以公開講話勸和,甚至還發表同情工人的言論。

    如果讓這些軍閥動刀兵行不行?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坦率說,不僅有,而且很大,關鍵就是時間節點的把控了。如果法國資本被逼急了,寧可給軍閥送錢,甚至劃出一部分股份來收買閻老西或者吳子玉,那這些軍閥的態度肯定會變。

    正因為皇甫淳深諳這裏麵的套路,所以,在臨來之前,皇甫淳就把這些可能向李守常做了匯報和解說,當時的李守常聽的是後背發涼,皇甫淳走後,李守常也是在長辛店緊急召開了會議,他特別強調,罷工是為了工人謀利益,會議決定,罷工領導層必須認清形式,不可再走開灤煤礦的老路。這實際上重新定義了罷工勝利的標準,不是說搞起來就算是成功,必須要實實在在的為工人解決困難。

    皇甫淳和馮化民走出了房間,站在外麵等了一會,幾個紮著紅箍的糾纏隊員小跑著過來,見到皇甫淳就是一鞠躬,弄得皇甫淳都有些措手不及了。

    要說,那個時代的人,別看許多人沒有文化不識字,可是在接人待物的禮節上是絲毫不含糊的,這鞠躬禮就是在百姓間最常用的禮節,表示對長輩、先生的尊重。別以為平時不怎麽看得到,在重要場合的時候,這樣的禮節至今還是保存著,不信?看看那些第一次上門的女婿,有幾個夠膽不給老丈人丈母娘鞠躬的?

    有人說日本人的鞠躬禮節多,內涵多,其實,這都是一些哈日文人的胡說八道,日本現如今流行的禮節多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明治維新有兩個核心的東西,在新學上全麵西化,主要是學習英國。而在文字和禮節規範上,全盤學習鄰居中國的儒家經典,在這之前,日本就是一盤散沙,別說禮節了,連個名姓都沒有。

    “先生請跟我來,他們住的地方離這裏不遠,就在前麵。”一個年輕人說道。

    “好好,請前麵帶路,謝謝你啊小夥子!”皇甫淳和藹的說道。

    於是,皇甫淳跟著幾個糾察隊員向鐵路西側的一排洋房走去,路上,皇甫淳與這些隊員聊著閑篇,在閑聊中,皇甫淳也知道了這裏的工時問題和薪水問題。

    走了大約一刻鍾,到了法國資方代表的住處,一水的白色洋房,在外麵,一群糾察隊員圍著,很顯然,法國資方代表實際上是被軟禁在房子裏出不來了。

    “我是前來做調解的中間人,我叫皇甫淳,這是我的名片,請你們的馬爾尼先生讓我進去,我想跟他聊聊。”皇甫淳走到站在門口的阿三麵前,拿出名片。

    黑黝黝的阿三點點頭,很顯然,這個阿三聽懂了皇甫淳的話。

    當年,外國資本家在華,都喜歡雇傭一些印度人,這些印度人後來被戲稱阿三,法國資本其實也是一樣,他們在華使用的語言可不是法語,而是英語。

    畢竟,當時的英資和美資很強大,加上歐洲列強走到一起,喜歡用簡單的英語交流,因此,歐洲人在華也就約定俗成的使用英語了,要不然,當年在華打工的歐洲工程技術人員很多,修鐵路就有不少外國工程師,如果他們之間沒有一個可以隨意交流的語言,各用各的,那他們得找多少通譯才能混到口飯吃啊?

    隻過了片刻,那個印度阿三就小跑著出來,“馬爾尼先生請皇甫先生進去,他表示對您熱烈歡迎,由於考慮安全問題,馬爾尼先生對不能出來迎接深表歉意。”

    “噢,這無所謂,不過我不能一個人進去,這位軍人也要跟我一起進去,原因我就不說了,你去通秉一下,我相信馬爾尼先生是可以理解的。”皇甫淳又說。

    阿三還真是很快又進去了,這次更快,轉個身就出來了,“請!二位請!”

    “非常歡迎你,皇甫先生,你的大名我是知道的!”馬爾尼站在客廳門口,伸開雙臂做歡迎狀,“你在鐵路上的經曆我是知道的,同時,我更知道詹先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