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祖傳仿的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A+A-




    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眼前這麵銅鏡呈圓形,沿較高,背麵中為異獸鈕。鈕的周圍分內外兩輪區,其間有一周凸棱相隔,四周飾有姿態相同、側伏於地的四海馬,海馬周圍是枝條交錯纏連的葡萄紋,枝葉上有雀鳥飛落,百態千姿。紋飾全部為浮雕式,此鏡古樸典雅,圖案奇特逼真,製作精良。

    "能說說這麵銅鏡的來曆嗎?”

    "據我爸說,是爺爺傳給他的,曾聽過這是太爺爺傳給爺爺的。我爸還說等我結婚,有了孩子後,就傳給我。”沐川有點害羞,撓頭道。

    ?哦,看來是祖傳的啊!那你覺得是什麽年代的,有查過嗎?”

    一拿到銅鏡,沐川就迫不及待查詢過相關信息資料,於是沐川大膽猜測:"應該是唐代的海馬葡萄鏡。”

    葉君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呃?這是什麽意思?

    下麵村民也被葉君勾起的好奇心,兩隻耳朵都豎起來。

    葉君笑道:"放鬆點,別緊張。從這麵銅鏡的形製、主題圖案、主紋飾的布局等可以確定這是海馬葡萄鏡,這點你沒說錯。”

    抿了口水,葉君介紹道:"另外,海馬葡萄紋鏡流行於唐代,以武則天時期最為盛行。

    它是中國古代銅鏡史上鼎盛時期的傑出代表,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成果的優秀載體。

    其主體紋飾的原型--獅子和葡萄,均來自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各國。葡萄紋樣進入中國後與四神十二生肖、瑞獸等紋樣結合起來,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紋樣。

    這種繁塀富麗、花團錦簇的裝飾風格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的繁榮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不少村民,暗自點頭,小專家的知識還蠻淵博的嘛,說的頭頭是道,隻是我們更想知道你揺頭是什麽意思。

    "但是,你年代沒說對,這銅鏡不是唐代的,而是仿唐的。”

    "仿的?假的啊!”沐川黯然道,好像天都塌下來了。

    葉君嗬笑道:"別急啊,我都還說完呢?這是宋仿唐的銅鏡,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還能這樣?下邊的村民也滿眼傻了。這簡直比看戲還精彩!

    沐川瞬間原地滿血複活,咧開嘴,"葉哥,該怎麽去辨別是不是仿古鏡?"

    葉君掃了眼,不少村民都擺出一副聆聽的模樣,普及道:"由於宋以後是我國銅鏡合金成分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含錫量明顯地減少,含鉛量增多,鋅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銅質、色澤均有變化。這是辨別仿古鏡與真鏡的一個重要方麵。”

    另一方麵,宋仿鏡質地不如漢唐鏡。質較軟,黃銅質,黃中閃紅。金仿鏡一般比仿宋鏡銅質略泛黃。明清宮廷仿鏡雖然是黃銅質的,但明仿鏡黃中閃白,清仿鏡黃中閃黃。

    "再有就是,對比不同時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也是區分真鏡與仿鏡的重要方麵。”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明白,反正大家都一副若有所得的表情。

    "那值多少錢?"沐川問到了大家關心的重點。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漢唐精品銅鏡的市場價位基本也就在幾百元至幾千元之間。但進入21世紀以來,銅鏡市場開始由冷變熱,行情也逐年上漲。

    從銅鏡拍賣市場來看,戰國和隋唐的銅鏡價格最高,最高的成交價達一千四百九十五萬。兩漢銅鏡因為存世相對較多,所以價格低於前者,而宋、元、金、明、清時期銅鏡的價格則較低。

    "這麵銅鏡保存良好,又是頭模鏡,五十萬左右吧!”

    五十萬,有點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畢竟隻是一件仿品。

    "頭模鏡是什麽?”沐川滿頭霧水地問道。

    "所謂頭模鏡,是指第一次澆鑄的銅鏡,紋路清晰價值超過二模、三模。在銅鏡收藏中很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

    "如果有意願出手的話,可以找我們拍賣行,委托或買斷都行。”葉君趁機替拍賣行攬生意。

    沐川嘿嘿直笑:"這是我家的傳統,要給我未來媳婦兒的,怎麽賣掉呢?”

    向葉君說聲道謝,抓起銅鏡轉身快步離開,似乎慢一步就會被搶走。

    這家夥還真是個奇葩!

    此時,莫飛與張福軍也接待著他們各自的第一位持寶人。

    對大多數人來說,袁大頭的印象主要來源於影視劇或是文學作品,並沒有太多深入地了解。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係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坐莫飛旁邊的持寶人是位年近古稀的老者,所持寶物正是兩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

    莫飛告訴老者,"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製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因為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製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麵,"袁大頭"由此而來。

    聲音不算小,不少人都能聽得清楚,這也是本次鑒寶活動的目的之一,向民眾普及一些基本的古玩文物知識。

    很快,莫飛就放下手中這枚袁大頭,以其經驗不難判斷出,這隻是一枚普通的袁大頭,而且有不小的磨損,能賣個一百幾十塊就不錯了。

    而對另一枚袁大頭,莫飛則重視多了,他拿起放大鏡,小心翼翼地察看,唯恐漏過一些細微的地方。

    在老者模糊的記憶中,這兩枚古幣大約是在30年前得到的。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村裏來個一個貨郎。進村沒多久,貨郎就把剩下的貨物銷售一空,貨郎正高興今天可以早點回家,隻是天不遂人意,突然下起大雨,隻能匆忙跑到最近的屋簷下避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