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興隆寶塔

字數:8639   加入書籤

A+A-




    【興隆塔下遇癲僧,三脈七輪顯神通】

    襲慶府,隸屬京東西路。宋大中祥符元年,兗州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改為襲慶府,治瑕縣,下轄瑕縣、奉符、泗水、襲縣、鄒縣、任城、仙源、萊蕪、金鄉、魚台十個縣。①

    府城內商貿繁榮,酒肆店鋪鱗次櫛比,雖不比開封城內繁華多姿卻也是方圓幾百裏數一數二的名城。尤其是城內東北隅的興隆寺已是曆經五百載的古刹,寺中一座寶塔十五六丈高矮,塔中供奉著佛祖頂骨真身舍利。

    為了避免城門守衛懷疑,宋翊等人分成幾批先後 進入城中,在各客棧安身落腳。宋翊、楊誌、花榮三人暫住城內東北隅的祥來客棧,其他兄弟也都住在附近不遠處。

    祥來客棧所在之處並不繁華,但酒樓內一應陳設卻是絲毫不差,尤其店內菜品酒水頗合人意。三人免不了推杯換盞親近一番,宋翊酒量甚豪引得楊誌不住誇讚,花榮酒量有限但與宋翊一見如故免不了多喝幾杯。

    酒菜用罷,二人將花榮扶到樓上客房休息。安頓好花榮,宋翊對楊誌說道:“咱們兄弟初來此地,需要四處打探一下才好做安排。”

    楊誌卻犯難道:“我連日勞頓未得休息,飲了幾杯更覺四肢疲乏想在店中休息一下,而且花榮兄弟喝的爛醉也許人照看。”

    宋翊趕忙說道:“不當緊,哥哥留下照看花榮兄弟,我一個人四處遛遛反倒方便。”

    楊誌想想也對,府城之內人多眼雜,自己又麵貌顯眼,宋翊自己出去反倒方便一些。便對宋翊說道:“那你自己小心一些,千萬不要爭強生事。”

    宋翊心道:“你倒是吃了爭強好事的虧,我豈能與你一般。”嘴上卻說道:“哥哥盡管放心,我將兵刃留在店中去去就回。”

    宋翊哪裏是為了打探消息,分明是心中憋悶四處溜達散心,。赤手空拳離了客棧,看到遠遠一處高塔,心道:“此塔這般巍峨,定是香火鼎盛之地。”於是信步而遊向著高塔而去。

    興隆寺占地廣博,約有百丈方圓,天王殿、大雄寶殿、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南北縱深次第排列,宏偉肅穆,布局嚴整。②

    寺前共有三門,乃是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取“三解脫門”之意。山門之外又設放生池,全部由漢白玉砌成,幹淨整潔。

    天王殿單簷歇山,上覆灰色筒瓦,額枋彩繪,精雕細琢,東西麵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內供彌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韋馱天將像。

    宋翊原是三清弟子,不信釋教,不拜佛祖,進了山門穿過天王殿直奔寶塔而去。廟宇雖宏,卻無人朝拜。一路上僅有幾名和尚在打掃院落,卻未見幾人前來上香。

    宋翊徑直來到寶塔之前細細端詳。寶塔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芯磚塔,底座約有八丈方圓,高約二十丈,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

    見寶塔一層有一拱門,宋翊心中稀奇,心道:“此塔如此巍峨雄渾,不知內藏何物?”舉步便要跨進拱門一看究竟。忽聽背後有人高唱佛號:“彌陀佛,施主請留步。”

    宋翊扭臉觀瞧,隻見一名四十多歲的胖大和尚,寬鼻闊口樣貌慈祥,雙手合十滿麵笑容行禮道:“施主,此地有所不便,還請留步。”

    宋翊見和尚年長,便手掐子午訣以道教晚輩之理施了一個圓揖道:“大師傅莫怪,在下實在不知。”

    老和尚看出宋翊乃是三清弟子,便笑道:“看來施主不是本地人事,如若尋問佛塔之事,貧僧倒可略講一二。”

    宋翊奇道:“大師怎知我不是本地人士?”

    和尚笑道:“若是本地之人豈能不知佛塔之事。”未等宋翊說話大和尚便又繼續講道:“興隆寺原名普樂寺,初為尼寺,此塔建於大隋仁壽二年(602年),初為十三層木塔。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興寺,神龍三年改名龍興寺。盛唐時期,龍興寺香火鼎盛,對廟宇和寶塔進行了修葺和裝飾。大宋開寶三年(970年),於闐國國王李從德之弟法藏大師,親往西天取得釋迦形像、世尊金頂骨真身舍利、菩提樹葉及白玉叁佰玖拾斤前來大宋進奉。被天子封為“光正大師”,賞賜紫色袈裟一件,禮遇非常。”

    大和尚說話極緩,話到一半卻開始慢慢散步,宋翊則在一旁陪著,聽大和尚繼續說道:“後來,法藏大師隨身攜帶舍利金瓶,奉宣雲遊,巡禮聖境,參訪佛教聖跡,曾至五台山、川西、泗州等處,逐處齋僧一萬人,各送金襴袈裟一件。法藏大師於兗州居住多年深感民風淳樸,盛世太平,戀皇帝化風,不歸本處。大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龍興寺改名興隆寺。宋嘉祐八年(1063年),天子下詔以磚石重建興隆寺寶塔,應法藏大師之宏願將佛頂骨真身舍利葬於塔下,興隆寺眾僧供奉守護。”

    一段幾百年前的故事由大和尚娓娓道來,直聽得宋翊心馳神往。二人邊走邊說,卻一到了一處草坪之中,四周古樹映襯清幽靜怡。宋翊不知不覺竟然舒心許多,又問大和尚道:“不知大師法號。”

    大和尚笑道:“貧僧法號空明,乃是本寺知客。”

    宋翊立刻恭敬行禮道:“原來是空明大事,在下失禮了。”

    大和尚笑道:“哪裏、哪裏,待客弘法乃是平僧分內之事。”

    宋翊本是好學之人,求知若渴,越是稀奇的事情越要鑽研一番,繼續問道:“空明大師,何為佛祖頂骨舍利真身。”

    空明雙手合十正色道:“佛頂是佛祖的頭頂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又稱肉髻。乃是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佛頂骨舍利便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頂肉髻,乃是界至高無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佛祖荼毗③後,阿難等弟子從骨灰中得到舍利八斛四鬥,其中佛頂骨最為珍貴,因佛祖之大智慧皆化在頂骨舍利之中。”

    宋翊恍然明悟,卻又問道:“貴寶刹有此珍寶,為何卻門庭冷落。”

    空明聽宋翊如此發問卻不惱怒,仍是笑著回道:“皆因當今聖上篤信三清,降旨改佛為大覺金,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天子行道,萬民必也遵從。不過也好,你看我的法號,空、明,空即是明悟。”

    話聲剛落,卻聽一人大聲說道:“空明大師所言在理。想我青龍寺乃是密宗祖庭,大唐的皇家護國寺廟,被東瀛真言宗視為聖寺。如今竟被一道聖旨拆為平地,害得貧僧從京兆府千裏迢迢前來掛單。”④

    宋翊尋聲望去,見一僧人身高五尺四寸左右,筋肉精健,麵容剛毅,黑髯垂胸,雙眼爍爍有光。

    空明大師笑著介紹道:“這位是青龍寺的靜悟大師,最擅長密宗心法。”

    宋翊依舊按照道家禮儀向靜悟大師行晚輩之禮。靜悟看了卻奇道:“哦,原來你是三清弟子。好的很好的很,你是哪一派誰的弟子?”

    宋翊現在背著官司不願自報家門,因而犯難不語。

    靜悟也不追問,繼續說道:“罷了,時下三清鼎盛我也不甚關心,唯有一事我想問你一二。”

    宋翊見此人言語直白粗淺,怎也不像個得道高僧,但身在他人之地多少要有些禮數,於是恭敬回道:“大師若有疑問但講無妨。”

    靜悟嗯了一聲,問道:“你們三清弟子最講究練氣之術。據傳,天下練氣之術皆是道家所創,你能否給我講一下練氣的法門?”

    宋翊心道:“這個大和尚怎麽問起此事,莫非要拜師學藝不成?”

    宋翊隻隨著雲守清學過一些內功基礎修煉之法,而梁師成也是幾近於強行灌輸,自己還真就是略懂皮毛而已。

    宋翊想了想,硬著頭皮將自己所學揉在一起說給淨悟:“人之初生便有氣,無氣則無法立於天地之間。人之初生所具有的氣便是人身真元,如若真元耗盡人之將死。真元存於氣海,通過修煉可以不斷成長,生出越來越多的真氣,將真氣導入奇經八脈便可覆於體表發膚用於五髒六腑。氣海位於人身臍下三寸之處,真元精氣皆藏於此。每人的真元質地皆不相同,就像人生來體質便是有強有弱。通過修煉真元,精氣的量可以越來越多,但是質地卻無法改變。修煉真氣又分形導、意導、音導、外力導幾種,為的是引導真氣運行周天,打通任督二脈吸納天地靈氣。”

    宋翊一口氣將所知皮毛雜匯在一起講了,誰知靜悟聽候竟然十分滿意,自顧自地說道:“你們道教練氣有奇經八脈的說法,我們密宗卻是講究三脈七輪的修煉。所謂三脈,即是左中右三脈。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脈,位於脊髓的中間,由頭頂至海底。左脈和右脈在中脈的兩側,距離約牛毛的十分之一。七輪便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腹輪,海底輪沿著中脈從頭頂至海底依次向下。一旦中脈七輪通達無礙,便能通徹天地。”

    宋翊從未接觸佛法,更未聽過三脈七輪之說,靜悟所述大違常理,心中震驚非常,脫口問道:“三脈是否可見?”

    靜悟正經道:“不可見,但若冥悟可以感知。”

    宋翊又問:“那七輪是否可見。”

    靜悟又道:“七輪各有光華,有些還會遊走旋轉,但肉眼凡胎不能觀之。”

    宋翊覺得靜悟所說玄之又玄幾近幻像,便轉眼去看空明大師,質疑之色溢於言表。空明笑著回道:“阿彌陀佛,密宗修法深奧難懂,貧僧慧根不佳,未曾習過三脈七輪。”

    宋翊扭頭又向靜悟大師問道:“既然如此玄妙,可有修煉法門口訣。”

    淨悟正色道:“幾乎沒有,三脈七輪的修煉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幾乎要靠個人冥想頓悟。”

    宋翊隻當靜悟癲得可以,便敷衍道:“在下受教了。”

    靜悟聽出宋翊話中充滿不屑之意,笑道:“看你體魄健壯,內功修為定也有些根基。三脈七輪倒底是虛是實你我一試便知。”言罷,也不待宋翊同意,劈一掌直奔宋翊麵門,掌風撲麵幾乎令人窒息。

    宋翊暗道不妙,癲僧內力竟然如此高深。靜悟突然出手毫無征兆,宋翊躲閃不及隻能出掌相對。

    膂力與內勁不同,勁力常於恒久,而內力強於爆發。而又有內功深厚者,所施內力可以綿綿不絕,一波強於一波,收發由心運轉自如。反而拳腳勁力招式一旦使老便無進退餘地。因此內家高手不是練體之士可比。

    二人雙掌一接,宋翊頓覺對方掌力有若驚濤駭浪,心道自己最輕也要骨斷筋折。怎料刹那間掌力煙消雲散,真是來如滾雷收若無聲。單憑靜悟這份收放自如的掌力,也可躋身一流高手之頂。

    宋翊識得厲害,躬身賠禮道:“晚輩慚愧今日受教了。”

    靜悟卻如未聞,自顧自地說道:“小子,你既無半分內力,怎不早說?險些將你傷了。”

    宋翊心道:“你這火爆性子,何曾問過,招呼不打一聲便打一掌。”嘴上卻道:“實不相瞞,在下先天真元虧損過度,一絲真氣分不出來,無法修煉內功。”

    誰知淨悟哈哈大笑道:“好極好極,你是三清弟子卻不能練道家內功。”

    這本是宋翊心結卻被靜悟拿來調笑,讓人如何能忍?因此氣道:“大師幸災樂禍嗎?”

    卻見靜悟忽然收了笑容說道:“非也非也,我密宗三脈七輪不需動用先天真元,隻要流轉七輪便可調用天地靈元。三清門徒一向視三脈七輪是歪理邪說,我以密宗心法教你練就一身絕世內功,豈不妙哉。待你回到門派之中,豈不是掌摑三清臉麵”。

    靜悟如意算盤越想越美,竟然不顧高僧身份放聲大笑,直震得人耳鼓發漲。笑道一半,靜悟忽地將笑容一收,問道:“唉,對了,你是何門派來著?”接著又擺擺手繼續大笑道:“算了算了,你現在剃度我立刻傳你心法。”

    宋翊心中暗道:“此人行事癲狂,練武如癡,不知所言虛實。若是聽他的話,保不齊要當上一生和尚,還是敬而遠之的好。”於是婉言謝絕道:“大師所言不可,我乃三清弟子怎可削發為僧。”

    靜悟一聽雙眼圓瞪道:“你瞧不起我嗎?”言罷隔空向宋翊發出一掌。二人相隔兩三步遠,宋翊隻覺平地裏暴起一股狂風刮麵生痛,掌力之雄渾尤勝梁師成。

    宋翊生怕靜悟還要動武,立刻倒縱三尺凝神戒備。卻聽淨悟笑道:“怎麽樣,我的掌力如何?”

    靜悟如此我行我素,宋翊一時為之語塞。卻聽一旁空明大師打個圓場道:“靜悟呀,你我佛門之人怎能強迫他人落發為僧,我看此事還是緩緩再說吧。”

    靜悟身在他人屋簷之下,空明又是寺中知客,隻得收起念頭拂袖而去。

    空明見他如此也不氣惱,轉臉笑著對宋翊說道:“施主,靜悟大師生性率直,而且平生隻愛鑽研武學,你莫要見怪。”

    宋翊心知靜悟並無惡意,隻是行事與常人不同,又哪會見怪。於是,口中連稱不敢便告辭出了興隆寺。

    經得一番折騰天已擦黑,宋翊無心再去閑逛便徑直回了客棧。花榮本是習武之人,身體強健年紀又輕,此時已經酒意盡去正與楊誌對坐在方桌之前喝茶聊天。

    楊誌看到宋翊連忙說道:“兄弟,方才盧大哥招我前去相商,準備明夜動手。”

    宋翊問道:“哦?要對何人下手?”

    楊誌答道:“襲慶知府李亭恩一直在本地作威作福,勾結京城太監專幹些強占良田的勾當。尤其是他那個狗仔李哲旺,這小子最是不仁,倚仗他爹的勢力橫行鄉裏,專門幹些欺男霸女的事情。貧苦百姓家有些姿色的大姑娘小媳婦沒少被他糟踐,凡是看上的光天化日便要當街掠到府中奸 淫。”

    花榮聽到此處也是義憤填膺,險些將桌子拍碎,怒道:“豈有此理。那李哲旺如此行徑畜生不如,明日我定要一劍將他射個對穿。”

    宋翊雖也氣憤,但是更加擔心,心道:“盧進義這些夥人真是膽大妄為。他們進到府城打劫也就罷了,區區十幾人竟敢對知府下手。”嘴上卻關心地說道:“楊大哥,我們人手不都足,若要打劫府衙可要計劃周全。”

    楊誌卻笑道:“兄弟放心,盧大哥自有安排。到時我們稱夜下手,隻取財務不傷性命,速戰速決。”

    宋翊心中哪能相信:“這群人個個生性狂猛,誰知到時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三人晚飯時間又免不了推杯換盞,隻是花榮長了記性少飲幾杯。三人酒足飯飽發覺已至深夜,這才依依不舍上床睡覺。尤其花榮,平常雖然不愛言語,跟著宋翊卻是話多,好像八輩子之前的親兄弟見麵一般。

    躺在床上,宋翊卻是暗自思賦:“若是三脈七輪真如靜悟所說,自己真元盡失正好休習,也算是另辟蹊徑。”但他又不願意反過頭去找靜悟落發為僧,左右為難之中眼皮越來越沉不覺便昏昏睡去。

    備注

    1.襲慶府

    襲慶府,北宋京東西路轄內二級行政區。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兗州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年)改為襲慶府,治瑕縣,隸屬京東西路,下轄瑕縣(今兗州)、奉符(今泰安)、泗水、龔縣(今寧陽)、鄒縣(今鄒城)、任城(今任城)、仙源(今曲阜)、萊蕪、金鄉、魚台十個縣。

    2  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中國濟寧兗州區城內東北隅今博物館院內,寺久已毀圯而興隆塔巋然獨存。塔高54米,十三層,為八角樓閣式磚塔。

    3

    荼毗,二字是梵語的發音,又有寫成“闍鼻多”(du bi duo)。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焚燒。但是這個焚燒,不是一般所說的焚燒木柴,焚燒垃圾。而主要是指:火葬。尤其指僧人死後的火葬。

    4青龍寺

    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後寺院廢毀,地麵建築蕩然無存,殿宇遺址被埋沒地下。

    知客

    寺廟中的八大執事之一,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