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力戰群雄(二)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此時,黑白雙煞已然相互攙扶著退回了人群之中。宋翊立刻抱拳向眾人問道:“還有哪位英雄賜教?”
以眼下情形,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索性不如在氣勢上壓人一頭,反而能給自己多爭取些時間恢複體力。若是一旦顯出疲弱之相,反而會被他人爭先恐後來討便宜。
不出所料,方才宋翊一掌震雙煞竟然搏得眾人喝彩,此時約戰群雄反而令人麵麵相窺無人敢應。
就連三絕妖道吳德友也是心中打鼓,尋思著宋翊是否故意示弱扮豬吃虎,要從新評判宋翊的實力。
宋翊心中也是麻杆打狼兩頭害怕,恨不得多耗些時間緩上一緩,真怕突然間人群之中冒出個二愣子來。
正暗自尋思之間,卻見一人排眾而出。此人中等身材,四十出頭年紀,一身粗布短褐腰紮革代足蹬短靴,衣著雖然普通卻是幹淨利索,腰杆筆直滿麵精神,一團的正氣。
宋翊也不知他是哪門派的宗師高手,正要發問,卻聽對方自報家門道:“在下乃是衢州鐵劍門的門主李子健,我等同為武林中人,見高人豈可失之交臂,閣下既然踏足衢州地界,還望不吝賜教一二。”
不管門派大小,這一番話總是說得冠冕堂皇。
宋翊想了想便會心一笑,鐵劍門,便是最早遇見的那幾個愣頭青,看來這是碰見他們師傅了。
宋翊抬眼查找,果然王長朗等師兄弟幾人也縮在人群之中,對上宋翊目光立刻裝作左顧右盼。幾人剛知道宋翊武功如此了得,方才還要大言不慚的要將人家生擒活捉。
此時,王長朗聽到師傅一聲呼喝,立刻將一柄三尺無鞘鐵劍遞了上去,退走之時還不禁看了宋翊一眼。
同是二十出頭年紀,宋翊如此名揚天下力挫群雄,是何等的英雄豪氣,怎能不讓同齡人心馳神往。
李子健手中鐵劍通體烏黑熟鐵打造,長不過三尺寬卻三寸有餘,劍身厚重約莫要有六七斤沉重。
李子健本來是約了幾個其他門派作鏢局的朋友一同前來觀戰,同是衢州地界的江湖人,此事到了自家頭上不露下臉實在說不過去,沒想到半路碰見自己幾個不成器的徒弟。
李子健向王長朗問明緣由,此時若不登場實在說不過去,不免在徒弟麵前折了麵子,隻能硬著頭皮同宋翊過上幾招,隻求不要傷得太重。
宋翊倒是覺得鐵劍門師徒實在有趣得緊,不願傷他性命折他麵子。於是心中打定主意,隨便應付李子健幾招,也好借機緩緩力氣。
李子健之前不過是個遊走四方教人武藝的拳師。八年前,他受邀到江山縣一富戶王員外家中,教授子弟武功並在府中寄住,偏巧遇見綠林土匪夜入王府打家劫舍。
李子健孤身一人力退眾匪,因此名聲大噪。之後,李子健又得王員外錢財相助,借此契機在衢州開了鐵劍門,收徒傳武,走鏢掙錢,也算是有了一份穩定營生。
那鐵劍門雖是一個小門小派,但李子健卻是有幾手看家本領,遇上宋翊這等手段,上來既用出全力,不敢有絲毫隱瞞。
李子健雙手把握劍柄,將那沉重鐵劍使得旋風一般。宋翊手中長刀出鞘卻不搶攻,隻是一味躲閃,必要之時也隻是用刀尖輕輕撥點。
李子健知道宋翊是個紮手角色,他硬著頭皮登場不過就是走走過場,手中劍招也是以自保為主,七分守三分攻雷聲大雨點小。
二人心裏都是想著多耗一會兒二是一會兒,因此在旁人看來竟是打了個難解難分。
宋翊待得自己體力恢複得差不多了,才開始遞上一招半式也隻是點到為止。李子健手中鐵劍雖非神兵利器,但卻十分厚實,宋翊劈上幾刀未盡全力,鐵劍也隻是劍刃稍有殘缺而已。
二人鬥了四五十個回合,李子健心知對方有意向讓,心中大是感激,此時若不見好就收,惹毛對方反而不好收場。
於是,李子健奮力將鐵劍使了幾個漂亮招式,忽然縱身跳出圈外,反手提著鐵劍抱拳道:“多謝閣下不吝賜教,今日比試在下受益匪淺,承讓承讓。”
宋翊也拱手施禮道:“老英雄哪裏話,多謝留手。”
李子健未立寸功轉身離場,卻迎來徒弟們的低聲喝彩。想那黑白雙煞與高盛宇是何等名望,如此身手也未能與宋翊鬥到五十回合上下。
李子健一個小門門主竟能與宋翊打到這個份上已是大大長臉,徒弟們對師傅更是心悅誠服,從此敬若神明。
李子健這一出手可惹出了事情,與他同來的一些小門派的掌門,紛紛都要登台一較長短,真是沒有自知之明。
宋翊一一應承下來,看得順眼的應付兩招讓他知難而退,不順眼的便讓他掛些彩頭。
此時,四周的人越聚越多,大多是兩浙江湖路上的豪傑,裏裏外外約莫二三百人,各個摩拳擦掌都要登場比試。
眼看著有幾個雄霸一州的老叟也來湊熱鬧,吳德友生怕煮熟的肥肉讓別人叼了去,於是清了清嗓子喝道:“好了好了,還有沒有先來後到的規矩。道爺我從不趁人之危,你們再這麽打下去,若是把這小子累壞了,我還怎麽出手?”
說話間,吳德友走到場子中間,將拂塵別在腰後,換上寶劍對宋翊說道:“小子,我問你一件事情,你若是如實說了我便保你今日安然無恙。”
宋翊不知吳德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於是說道:“仙長有話請講。”
吳德友嘿嘿一笑問道:“其實就是個小物件,一個桑皮紙卷。”
宋翊萬沒想到吳德友會突然問起桑皮紙卷的事情,驚愕之情瞬間掛在了臉上。心中翻江倒海:“這吳德友是怎麽知道桑皮紙卷的事情?”
這再壞的人也有兩個朋友。越州剡縣叛軍首領“裘道人”裘日新,乃是吳德友的同門。二人同在兩浙路上跑江湖,閑暇之時經常湊在一起飲酒,討論武學心得。
裘日新乃是摩尼教在越州的光明使,與方臘交往甚密。他曾見過方臘的劍法,覺得十分古怪。於是對方臘加以留心,發現他經常捧著一個桑皮紙卷出神,而且這桑皮紙卷方臘從不離身。
因此,裘日新便誤認為桑皮紙卷上記載的是這套劍法。
吳德友雖然人性低劣,但是對武學一途卻頗為癡迷,尤其是稀奇古怪的劍法、身法,一旦遇著必須要搞個清楚明白。
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德友同裘日新飲酒之時,從裘日新口中得知方臘有一卷桑皮紙,上麵記載了一套奇怪的劍法。從此,吳德友便對這卷桑皮紙念念不忘。
但那時,方臘已然起兵造反自封“聖公”,隨身侍衛數百人,吳德友武功再高也難以找到下手的機會。
直到後來,方臘被生擒,吳德友便猜測桑皮紙卷落到了宋翊的手中。今日突然出言試探,看宋翊表情便知道自己押對了寶。因此,更加打定心思要將宋翊生擒活捉細細審問。
被吳德友如此一問,宋翊更加確信桑皮紙上的內容重要無比,又怎能如實相告,於是回答道:“仙長,在下確實不知道什麽桑皮紙卷。”
此時,周遭眾人都在催促吳德友,隻聽高盛宇朗聲說道:“老道,你到底打不打,在那裏打什麽啞謎?”
吳德友本想借勢要挾,將桑皮紙卷騙到自己手中,倒能省下不少力氣。但看樣子,這個“張橫”是死活不上道。
宋翊越是矢口否認,吳德友越想將桑皮紙弄到手,於是從利誘變為了恐嚇,用陰冷地眼神望著宋翊狠狠說道:“我再問你一遍,你說還是不說?”
宋翊心中主意已定,今日死戰在所難免,這樣的主兒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絕不讓他落得好去,就是死也要讓衢州武林搭上幾條人命。當即將刀一橫說道:“仙長,休要多言,近招便了。”
吳德友聽罷獰笑道:“好得很,看來剛才小勝幾場你有些忘乎所以,道爺這就讓你知道人外有人。”言罷一抖長劍搶先出手。
吳德友能夠逞凶兩浙確實有些倚仗,長劍出鞘劍尖輕抖,寒光星星點點分刺宋翊俞府、雲門、膻中、天池、步廊、華蓋諸穴,劍勢之快竟然難分先後。
宋翊隻覺劍光寒意凜凜將自己上身罩住,哪有心思管它如何變化,橫起盡斬便向那點點寒芒之中一亂攪。
有道是一力降十會,隻聽得叮叮當當一陣亂響,吳德友身形鬥轉退回原位。
吳德友隻是試探性的出手,想要先摸清對方刀上的力量與出刀的速度。
宋翊也細細地打量著吳德友手中兵刃,他手中一柄鎏銀龍脊劍,用水銀鎏得銀光發亮,劍長不過三尺五寸,造得輕薄窄小,一看便是以快為上的兵刃。
再看劍脊,高高隆起直至劍尖。其一,可以彌補劍身因輕薄而易折的缺陷。其二,插入人體時可充當放血溝槽。據此推斷,吳德友應該是慣於刺擊。
宋翊所料不錯,吳德友所使的“落星電光劍法”,的確是以快速刺擊為主要招式。
這柄鎏銀龍脊劍也是他花了大價錢請人量身打造,不但輕薄趁手而且十分堅韌耐用,隻要不與宋翊硬磕便可保無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