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山河洗脈(二)

字數:4603   加入書籤

A+A-




    圖中河穀最下方一處關口應是指尾閭關,在人體尾骶骨之末節,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水火之際。

    文字中說“尾閭穴乃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精氣聚散常在此處,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係人生死岸頭,仙家之生死窟也。”

    壁畫中在河穀之處尾閭關外,有兩人同踩水車,將河穀中的水汲到永樂澗中,貫通於五髒六腑,又繪有烈火與陰陽團,正是道出尾閭的重要作用。

    經由文字說明,宋翊才看出呂祖對內功的修煉和認知非常獨到深刻,能將山水劃入其中,通明萬物,陰陽同人身一理,不愧為一代道祖。

    但這文字圖畫,翻來覆去也不過是在說修煉小周天的道理,即便認識得再清晰透徹也不過爾爾,與脫胎換骨、重鑄真元差著萬裏之遙。

    宋翊耐著性子向下看去,旁邊一篇文字卻是令人觸目驚心,是呂祖由山水圖繼續窮究深思,推演出的一些理論。

    “修真者應以修內丹為上,既以自身為爐鼎,精氣為藥物,以神運精氣,意念導之而結丹藥者。

    丹者似寶珠者也,言天一真水藏於膽,陰陽和合,降而成丹。初降之狀如露一顆明珠,珠者、珍敬其丹也。

    且人之有身,父精 母血交 媾而成,此形交也。丹之所降,心火腎水交 媾而成,此氣交也,因而形交則生人,氣交則成丹。”

    這一段是說修煉形成內丹的道理,比照內功修煉,本質上也差不許多,細心向下查看,卻是修煉之法。

    文字上說,“皆雲:心藏神,神即火,降丹之法唯有每日子時封舌下二竅,閉住氣息逼迫膽中生氣逆行向上與心神結合。

    心神得氣,育之以真火生方可生丹。然初練者精氣不足神氣不交,性光不凝,雖勤練日久不得降丹。殊不知,人之初生丹田氣海便孕有真元,乃先天元陽之氣。

    然行動坐臥間陰氣入體雜陳於真元之中,陰陽二氣交雜經年累月難以盡除,因此腎之陰 水心之陽火,皆非真陰純陽。

    唯將先天真元散盡,煦養真火,則心火之光感於下,繼而丹從心絡流下,丹之轉歸於腎,腎水之液交於上以養真水,水火既濟,心腎相交,陰陽大和,安內丹於氣海。如此,內丹真元於一處,大道可成。”

    這段文字的意思便是,人心乃是一團純陽之火,按照一般的方法來說,修煉內丹便是在每天的子時打坐運功,封住舌下兩竅從而閉住氣息,迫使膽中生出氣息並且逆行向上與心中陽火結合,陽火得氣,不斷燒煉便形成內丹。

    按圖索翼,之前那副山水圖上所刻畫的兩腎生出的陰 水,隨著衝溝逆行向上藏於膽中,而通過閉氣迫出的膽氣便是腎水。

    腎水逆行向上,於心火相交,便是前文所說的心火腎水交 媾,氣交生丹。

    接下來話風一轉,變成呂祖自問自答道:“即然如此簡單,為何很多人照此方法修煉了很久卻氣息不能相交無法生出內丹呢?

    因為修煉之人不知道,人本是一團純正的先天陽氣,出生之後陽氣薈聚於氣海之中凝成真元。隨著人出生之後不斷呼吸,不斷在世間行走,便有天地間的陰氣進入體內,駐留於真元之中。

    時間一長,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修煉都不能將陰氣剔除幹淨,難以恢複先天的純陽之體。

    因此,在修煉內丹之時,本為純陰的腎水卻始終帶有陽氣,本是純陽的心火卻帶有陰氣,以此等不純的氣息怎麽練出內丹呢?

    如此說來,那幅山水圖,隻是一種以人出生之時的純陽狀態進行修煉的假想,現實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

    除非自打一落生便開始修煉,始終保持純陽之體。可那有怎麽可能呢?如此說來,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將現在的真元散去,再在心中煦養真火,腎也養出真水,水火相濟煉出內丹,將內丹落於氣海之中,即是內丹又是真元。”

    宋翊皺著眉頭,細細品味這篇文字。倒不是因為他看不懂,隻是這裏有重要的一環他想不通。

    按理說,這上麵講的內容結合之前的圖文,確實在理。但是這真元一道散盡,呼吸都不能夠,立時便要身死。怎麽還能以心煦火、以腎養水,燒煉內膽、重鑄真元這個過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宋翊性格比較謹慎,要將壁上全部內容弄明白才能做決斷。於是,他秉著燭火又將下一處文字照亮,入目先是五個大字,"山河洗脈決"。

    這篇“山河洗脈決”分為兩部,第一部叫做“山河歸源”。可能因為涉及運功練氣,呂祖怕修煉者理解有所偏差,因此行文之間較之前的文字直白淺顯。

    上書:“尾閭穴乃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導引真氣由此穴而出,泄盡真元,突破人之生死關隘,回歸本真。猶如人在母胎之中,方可重聚天地元陽之氣凝成真元。

    然,人未生,真元不聚。元陽之氣遊走體內,便可借此契機導引元陽之氣歸於心神,與腎水交 媾燒煉內丹。

    尾閭乃陰陽交匯之處,水火發端之所,虛危也,如若受創周天受阻、丹田氣機不生,未曾有從此出泄出真元者。

    此處山水與人同,吊鍾洞乃九峰正中猶如泥丸之頂,百匯穴所在,下連尾閭。修煉者可以自身之尾閭與此處“百匯”相對,將身溶於山河衝渠之中,真元自泄。”

    照上麵的意思,要從尾閭處泄出真元才能回歸人未生之時的原始狀態,才能重新薈聚天地元陽之氣,而使用本應重新凝聚真元的氣息去供給心火燒煉內丹。

    尾閭穴之處又虛又危,若受損傷便會阻斷任督二脈之間的聯係,真元便不會生發出真氣,這大概也是人身的一種自我保護。

    因此,從未能有人自尾閭處泄出真元。但九峰山地理特殊與人體經脈一樣,而這吊鍾洞正是九座山峰的正中,就像人的頭部中間的百會穴一樣,與尾閭穴一頭一尾照相呼應。

    因此,可以將自身的尾閭穴與九峰山的百會穴對上,這樣就融入到了此地山河之中。此地的大衝溝就是督脈,自然會將人身的真元帶到這山河之中去匯進它的真元中。

    宋翊心中感歎,呂祖之奇思妙想實在匪夷所思。但仍有最後一個問題,自己的真元一但泄盡,連呼吸都不能夠,天地原陽如何能進入體內,又如何能夠繼續令腎髒產生腎水。

    宋翊又一想:“呂洞賓乃是一代宗師,豈能看不到其中如此大一個疏漏,下文必定會有詳解。於是立刻去讀下一篇文章,也就是“山河洗脈訣”的第二部分,沒想到其內容更是讓人驚愕,開文題目便是“胎息之法”。

    “人皆言,真元耗盡即刻便死。因人口鼻呼吸之氣,皆尤氣海真元帶動遊走全身,可保人立於天地之間而不死。

    然,於母胎之中,目不能視,口鼻不能呼吸,卻能得天地純陽之氣凝聚真元。口鼻喘息之氣皆為後天陰氣,雜而不純,先天之氣元陽而淳厚,何故?

    皆因有先天胎息之法,然出生既忘棄。我等後輩修煉之人,皆深究呼吸吐納之法,剝陰存陽之功,此乃舍本逐末者也。然上古修煉之人追尋本真,研習胎息之法,此乃返璞歸真者也。”

    宋翊涉事較淺,對於胎息之法從未聽聞。但按文字中所寫,這胎中呼吸之法乃是嬰兒在母親腹中,不依靠口鼻的呼吸方法。並且,可以直接獲得天地之間的純陽之氣凝聚真元。

    後世修煉者很少有人去練習胎息之法,但上古修煉之人卻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

    按照呂祖的說法,這胎息之法確實有些道理,但不知道這種神奇的功夫是否能夠實現。

    宋翊懷著極度的苛求,繼續向下看去。卻覺得右手一陣灼熱,不自覺間一甩手臂,將手中蠟燭頭扔在地上,四周複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宋翊不禁“嘿”笑一聲,這才想起自己進到石室之中時間已久,那半截蠟燭已經燒得幹淨。自己聚精會神研讀壁畫文字時心無旁騖倒是不知不覺,此時閑下心來又感覺腹中已是饑餓難耐。

    若要重塑真元絕非一時之功,先要做好各種準備。於是,宋翊帶了銀錢下山,購置應用物品。

    出洞之前,宋翊不忘將洞口青石恢複原狀。這石頭有數千斤沉重,宋翊開啟輪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用石頭堵住洞口,卻也無法恢複原貌。也不知,呂祖當初用何等手段尋來的這塊巨石。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