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致終將消失的我的故鄉

字數:1752   加入書籤

A+A-


    我的故鄉,是一個距離濱海城市一百多公裏的小鄉村,位於西山湖北側,流沙河西岸。

    我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那時候村裏的小學,每個級部都有一個班,三四十個學生。如今,每個級部隻有五六個孩子,且集中到已經取消的鎮政府所在的中心小學和中學。當然,村子中央有學生班車乘坐點,大鼻子校車是很舒適安全的,省去了家長接送的麻煩。隻是很多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大多都是隨爺爺奶奶居住,三十出頭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居多,年輕人很少和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在村裏堅守這片土地,從事農業活動。

    父母居住的房子的左鄰右舍,都已經空著了。有去世的了,有翻新了沒人居住的,有倒塌了的。記憶中孩子們玩鬧穿梭的胡同,歪歪斜斜生長了不少樹木和雜草,很少有人通行。門前的大街,是幾年前村村通公路工程時候修造的水泥路,如今因為車輛碾壓,外加當時沒有排水溝,雨季的雨水不斷衝刷,露出了零碎的石子,可見工程質量之差。至今因為農村垃圾清運工作一直沒有實施,垃圾到處傾倒,尤其是因為瓜果大棚產生大量有色汙染,黑白塑料薄膜包圍了整個村子,農藥瓶子化肥袋子等日積月累,導致了沒有工業汙染的村莊地下水變質,不能飲用。村裏的自來水是村西頭**地方的地下水,那兒的水質不知道什麽時候也會汙染而不能飲用呢?估計不久的將來——因為那邊的塑料大棚開始搭建了。

    鄰居三哥兩口子從來都是勤勞能幹的典範。如今兩口子有二畝地的塑料大棚,種植甜瓜。如今這裏的草莓、甜瓜,有很高的知名度,不愁賣。外來客商的運輸車直接開到村裏,他們家每年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隻是大棚潮濕高溫,導致兩口子的關節等毛病似乎越來越嚴重。而每年的收入要不斷地供應給兩個孩子,他們都努力在縣城的企業打工,想在縣城買到自己的房子。而三哥給他們翻蓋的新房子,一年中大多時間都是空著的,隻有過年才回來住幾天。

    村頭的池塘已經幹涸見底了,隻有一灣的髒水,裏邊有一群鵝鴨,無精打采的。小時候這裏卻是水清柳綠的,我的遊泳技術就是在這裏練成的。淤泥黑乎乎的,四周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和農藥瓶子等,在天氣暖和的時候,發出陣陣惡臭。夏天的雨季豐水期,水麵上布滿了綠色的藻類,溢出的髒水就隨著不夠通暢的溝渠流入了東邊大沽河。

    流沙河,是濱海市的母親河。西山湖,原名西山水庫,是濱海市區的重要水源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西山縣由太煙地區劃歸濱海市,西山半島最大的人工湖如今成了郊區旅遊好去處,今年的世界自行車大會將在此舉辦。

    東行二華裏,便是流沙河。路邊兩側都是塑料大棚,白茫茫一片。路邊的溝渠,日漸堵塞,堆滿了大棚裏傾倒出來的瓜蔓和零碎的黑白塑料薄膜,日積月累,小山一樣。童年的碧綠麥田消失了,消失了的還有一群群落下來吃食麥苗的大雁。提著籃子到麥田裏撿大雁的糞便喂豬、到麥田裏挖薺菜打豬草,永遠定格在遙遠的夢裏。

    流沙河兩岸的冬天,一片蕭條。原來是挖沙,現在是機器抽沙,過濾過的河道裏,是黑色的淤泥,不小心陷下去喪命的耕牛和壯漢,時有發生。河道裏的魚蝦少了,綠殼鮮嫩的蛤蜊似乎消失了又出現了,卻不再被人們青睞。相反的,生長了個頭很大的黑殼蛤蜊,一個一二斤重,村民們嚐試了各種食用方法,也沒有值得推廣的。於是就任其自生自滅,在淺灘上死去,發出陣陣惡臭。當然也有零星的野鴨、天鵝光顧,甚至有三兩隻丹頂鶴吸引了媒體的目光,說些生態如何保持的好的文字,令人生疑。

    春節了,好多外地工作如我的孩子回到了故鄉,圍坐在父母身邊。村頭巷尾停放著不少的各式各樣的轎車。可是,等我們的父母不在了,我們還會回來嗎?故鄉,或許真的就消失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