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雙千工程
字數:1206 加入書籤
招商引資,曾經是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最強音。曾幾何時,“千方百計招商,千軍萬馬引資”,成為各地政府的“雙千工程”。甚至招商引資工作層層分解落實,有些地方甚至落實到每一個大小領導和工作人員頭上,成了幹部考核和班子考核的硬指標,連被認作“幹部身份”的老師也背負了招商引資的任務。要進步,就要GDP,就要有項目,要有招商引資的數額,所以,沒有壓力的招商引資工作是不存在的。人們做夢都希望遇到一個大老板大公司大財團,攜帶巨資來自己服務的區域投一個大項目,仿佛自己一夜之間變成了英雄。而現實卻總是艱辛甚至殘酷的。即便有了大項目落成,如果是高汙染,就恐遺臭萬年了。
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介入招商引資工作,並成為招商部負責人,所聞所見一些故事,偶爾和日漸長大的兒子說起,兒子聽得津津有味。父子調侃:冒充富商,弄套行頭,咱爺倆走遍全國吃喝玩樂不花錢。因為遇到這樣的騙吃騙喝的所謂成功商人還真不少。當然,在一二線城市,隨著有汙染的外來項目的不受待見,招商引資工作也出現了降溫,雖然還有招商局的存在,但是卻十分挑剔外來項目,寧缺毋濫。而經濟相對落後的內陸地區,招商引資卻如火如荼,最為可笑的是我曾經接手參與談判一年之久的一個項目,因為對方的假資質假證明而擱淺了,基本斷定是騙子的那個商人,帶著他的項目在雲南某地風生水起地成了“招商引資”的重頭戲。時隔七八年之久了吧?想當年,他的這個項目也是在我市黨報《濱海日報》頭版頭條以新聞形式出現過,《五十億打造華夏民族城》的標題令我記憶猶新。
兒子建議我寫寫招商引資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或許對世人有所警醒,或許對世人有所激勵,更是對某些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和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敲響警鍾。”我於是就想寫,可是,卻又覺得無從寫起,有些混亂,雖然十餘年所經曆的招商引資工作曆曆在目,而實際上真正成功的案例很少。“到底有多少騙子?”兒子問我。我想應該有80%以上吧?即便有誠意的投資商,也是抱著撿便宜發大財以少投入多回報騙補貼要補助的目的,結果不盡人意,項目擱淺。至於更多的國有公司,真的夠亂,也不差錢,土地出讓金交了不少,也動工了,後來就不了了之,成了爛尾,閑置的土地找不到曾經的主人,爛尾的項目我都懶得去打聽是誰在裏邊看守,又是為誰看守——因為我曾經工作的國際旅遊濱海開發區早就撤銷了。
但是,我還是想寫。畢竟十多年招商引資工作,是自己生命中最為金貴的十年,也是最為年輕的十年。從二十六歲的小青年,到接近不惑的年齡,其中人生閱曆,最為有些意義。也算作為一個紀念,向自己的青春歲月致禮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