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6章 平定局勢
字數:4477 加入書籤
眾人皆不信區區弟子能有此膽量,更不信一個弟子,能輕鬆竊取到一宗魁首的具體情報。矛頭直指其師玄霄尊者。
蓬萊仙宗為平息眾怒,迅速拿下章韓,聲稱是弟子受人蠱惑所為,願以門規處決。
此舉在當時被視為棄車保帥之策。
然而事態發展出人意料。處決前夕,一夥燭照密會凶徒突襲蓬萊,劫走章韓。此後數十年間,章韓與燭照密會妖女寧辣結為夫婦,犯下累累血案。
連蓬萊仙宗都深受其害,損失慘重。
這才讓人漸漸相信,或許當年他真是受燭照密會蠱惑。
這對魔頭配合得天衣無縫,章韓遁術精妙絕倫,寧辣幻法神鬼莫測。
二人聯手,行事詭秘,令人難以防範。
甚至還四處栽贓陷害,挑撥離間。
若非此次監國令鎖定丁姓毒師,碰巧發現他們也在旁邊,恐怕這對夫妻,依然還在逍遙法外。
寧辣被抓,案情至此水落石出。
早在黑土國戰事初定時,燭照密會便已獲知獻俘大典的消息。
他們勾結煉毒林丁姓毒師,欲尋劇毒謀亂。
丁姓毒師因與玉溪派有仇,要求先殺幾名玉溪派弟子。
寧辣行凶時意外發現楊毅蹤跡,用她擅長的幻術,嫁禍於楊毅。
之所以不直接加害,正是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既能轉移監國府視線,又能挑撥斬妖閣與朝廷關係。
這恰是燭照密會慣用伎倆。
比起殺一個年輕弟子,離間兩大勢力更合他們心意。
若計劃得逞,監國府迫於壓力必須嚴懲楊毅,斬妖閣勢必力保,雙方關係必將破裂。
在他們設想中,最理想的結果莫過於斬妖閣劫獄救人。
當監國府全力追查莽毒森林時,他們已暗中將毒罐轉運至大夏都城,隻待獻俘大典之日,給這座皇城致命一擊。
甚至連黑土國進獻的骨齒貢品,都被他們暗中動了手腳。
按例戰俘入宮前需經嚴苛檢查,若提前中毒必會被發現。
可是骨齒作為投誠用的禮器,正好是其中的漏洞,會被允許帶到金鑾殿。
行屍毒被巧妙塗抹在骨齒表麵,直到獻禮時才使黑土國人染毒,宴席間方才發作。
這般瞞天過海之計,終在宮中掀起軒然大波。
這環環相扣的陰謀本算無遺策,隻可惜寧辣偏偏選中了楊毅作為替罪羊。
他和南宮明月裏外配合,莽毒森林有南宮明月抽絲剝繭,監國府有楊毅力挽狂瀾,二人聯手終將這驚天陰謀徹底粉碎。
將這位煞星送進監國府,恐怕是她此生最後悔的決定。
……
薑風雷複盤完整件事,仍心有餘悸:“幸虧此次是你坐鎮,若換作旁人,大夏都城怕是難逃一場浩劫。”
“即便沒有弟子,監國令大人也定有應對之策。”楊毅謙遜一笑。
他心知肚明,自己稍加提醒監國府便能全員出動,足見慶典期間戒備之森嚴。
就算沒有他,事情爆發後,也隻是稍微晚那麽一小會解決。
死傷人數或許會有差距,但是想要顛覆整個大夏,無異於癡人說夢。
燭照密會的行為,頂多算是特地來惡心人的。
楊毅不過是把這丟臉丟到九州的事情,控製在小範圍內,從國家層麵上來說……保護臉麵,倒是也算是不小的功勞。
“行屍毒確實無解,若非你出手,那數千百姓必死無疑。”薑風雷說著,忽而笑道:“對了,已有不少獲救者送來感謝信與錦旗。”
那些及早獲救的百姓,恢複後立即準備了謝禮。
隻是楊毅一直忙於救治,監國府尚未轉交。
“來人!”
隨著薑風雷一聲令下,侍從立刻捧來厚厚一遝感謝信與數麵錦旗。
楊毅含笑展開,隻見朱紅錦緞上金線繡著:
“感恩斬妖閣少俠神鞭相助,拙荊重現笑顏!”
“感謝斬妖閣英雄抽我全身,讓我爽快通透!”
楊毅的笑容漸漸凝固。
這些字眼怎麽看都透著古怪,從頭到尾,透著一股變態的味道。
好像要把這條鞭子丟掉啊!
“日後可將這些懸於家中,讓世人皆知‘神鞭少俠"的壯舉。”薑風雷撫掌大笑。
那笑容仿佛從楊毅臉上轉移到了他的麵龐。
“嗬嗬。”楊毅幹笑兩聲。
還是免了。
他怕這輩子都無顏見人……
“麻煩找個地方燒掉吧,拜托了!”楊毅認慫了。
他是絕對不會拿走這東西的。
薑風雷忍不住大笑,終究是沒有繼續為難,讓侍從收起這些燙手山芋。
玩笑過後,薑風雷正色道:“說來你們師徒堪稱燭照密會克星。朝廷追捕多年,一甲子間不過斬殺三兩人。上次令師活活打死一個,這次托你的福又擒獲一個。今後需多加小心,燭照密會恐會記恨於你。”
“明白。”楊毅鄭重點頭。
其實朝廷收獲寥寥,主因是八十年前那場動亂後,燭照密會元氣大傷,數十年來蟄伏不出。
近來他們死灰複燃,不知是羽翼已豐,還是想趁九州動蕩興風作浪。
如今寧辣已押往九幽寒獄,想必能審出重要情報。
大夏都城四方皆設牢獄,其中以北方的九幽寒獄最為聞名。
隻因其中關押的,皆是威震一方的大能之輩。
在這個偉力歸於己身的世界,牢獄之固關乎社稷安危。
若如先前監城司大牢那般不堪一擊,便會任人來去。
而九幽寒獄,正是四海九州最固若金湯的囚籠。由九幽典獄長與監國府另一位參悟兩儀陰陽的強者共同鎮守,兩位八階大能坐鎮,可謂萬無一失。
二人正閑談間,有侍從匆匆趕來,躬身稟道:“楊公子,宮中傳旨,請尊師徒即刻入宮覲見。”
楊毅和薑風雷對視一眼。
薑風雷笑道:“你立下那麽大的功勞,看來陛下要親自獎勵你了!恭喜恭喜!”
楊毅心頭歎氣。
他就不喜歡封建皇朝這一點。
動不動就要去見夏皇。
總感覺夏皇閑得慌。
……
皇城巍峨,朱牆金瓦。
城門外矗立著一座高台,九條栩栩如生的石龍盤繞玉柱而上。
台上設有傳音法陣,一旦開啟,聲可傳遍整個大夏都城。
每逢國之大事,必有宮人登台宣告;上元、中秋等佳節,天子亦會親臨此台,與萬民同慶。
故世人稱之為“九龍觀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