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的院子
字數:3875 加入書籤
自行車在這個時代,還是件金貴物品,城裏娶媳婦兒用來做聘禮的。
楊月英見他們隨隨便便就買輛自行車,吃驚的睜大眼睛。
她兒子之前說一個媳婦兒,就因為想要自行車,她弄不到號也買不起,才沒有成。
隻是,看著車子從市中心開往偏僻的地方,她不明白,這小兩口放著那麽好的院子不住,為什麽要搬來這裏。
可是,當汽車停下的時候,楊月英看著敞開的院門,一下子直了眼。
鄉下人,又哪知道什麽時間什麽地段的房子更值錢?在她的眼裏,這處院子,可不比剛才的那處小,而且,看起來還更新更齊整,連大門都是漆過的,連帶門上的大銅釘子,都能照出人影兒。
舒小秋對這兩扇大門也很滿意,向淩軒問:“剛漆的?”
淩軒笑著搖頭:“你叮囑那麽多回,不許動油漆,我哪敢啊?是這門本就是漆過的,我和舒安又用肥皂水好好擦洗了幾回。”
那就好!
舒小秋點頭,等著程涵憶過來接過淩悠然,一起往裏走。
京城的四合院,不管新舊,進門都有一麵照壁,不同的是,之前的兩處院子,照壁上是做的浮雕,彩色已經斑駁,而這一處做的隻是彩繪,還保留著大多的色彩。
舒小秋停住看看,點頭說:“像是喜鵲登梅的圖案。”
“嗯!”程涵憶點頭,含笑說,“顏色有些陳舊了,其實請人補下色更好。”
舒小秋果斷的搖頭:“然然還小,這院子裏還是不動油漆的好!”
幾個人說著話,進了院子,也是差不多的格局,隻是建築材料明顯的不一樣,院子裏輔的也不再是青石板,而是普通的青色磚頭。
大家進了堂屋,舒小秋見迎麵就是黃花梨木做框的大理石屏風,屏風前是一張古式的長條形琴桌,上邊擺了一盆造景綠植。
右側沿牆是一整套的沙發,黃花梨的底座,灰色的大絨坐墊是新做的。左側的牆邊是一張八仙桌,四邊各擺著兩把椅子,也都是同一質地的黃花梨。
舒小秋看的滿意,向幾個人說:“大家先坐坐,我先進去安頓然然。”跟著淩軒繞過屏風。
屏風後,也是通往後院的門,現在敞著,一眼可以看到後院的景色,少帥和紅影已經在那裏撒歡。
隻是後院倒座的屋子從後院另外開門,這裏隻有左右兩扇房門。
舒小秋不急著去瞧後院,跟著淩軒進了左邊的主人臥室,見寬大的大床和衣櫃之外,還在窗下擺著一張矮榻,也輔著灰色的大絨坐墊。
從堂屋到臥室,是全套的黃梨木,如鄭前所說,保養的很好,舒小秋說不出的滿意,感歎說:“這樣的東西,不是鄭經理幫忙,我們有錢也沒處買去。”
淩軒點頭,整好床,笑說:“你要看,先把然然放下,就這麽抱著也不嫌累?”
舒小秋笑說:“我才抱幾步,路上是師母抱著呢!”把淩悠然放好,見她睡的正香,用枕頭倚好,這才出來。
堂屋裏,鄭前和屈自豪正坐著說話,程涵憶已經在堂屋裏轉了幾圈,見兩人出來,向舒小秋說:“這黃花梨配這堂屋雖說恰到好處,可是這樣一來,就顯的牆上空蕩蕩的,找些字畫掛上最好。”
其實之前住的院子堂屋也很大,隻是沒有來得及重新粉刷,也沒有購買家具,倒並不覺得怎樣。
這裏的屋子經過粉刷,又擺設了整套黃花梨,瞬間就覺得白牆太過空蕩。
舒小秋明白,點頭說:“這個師母是行家,改天我們找幾幅好的掛上,師母可要多指點。”
程涵憶笑說:“這話別人說還行,你說我可不敢認。”
雖然相處也隻這一個多月,可是從舒小秋的談吐,她發現根本不是原來想像的沒有見過世麵的農村媳婦兒。
相反,她偶爾流露的見識,竟然是她都沒有聽說過的。
那邊的鄭前聽到,揚聲說:“可不是,當初小秋說要家具,我還當她會選紅木,哪知道會說出黃花梨木來。這黃花梨木家具,可不是人人都知道的,說紅木,不止是跟風,還有些流俗了。”
舒小秋好笑說:“鄭經理這話說出來可怎麽辦?我還正想著紅木家具呢。”
鄭前一愣,反問:“紅木?”
舒小秋微笑說:“倒是不急,隻是現在先說著。”
程涵憶搖頭說:“那處院子不長住,放套紅木家具,萬一有賊進去,豈不是糟踏?”
舒小秋笑說:“所以,現在隻是說著,請鄭經理幫我留意。”
鄭前笑說:“好東西可遇不可求,我幫你留意就是!”說一會兒話,見東西已經搬完,商場還有事,就帶著人離開。
舒小秋見楊月英始終一個人坐在八仙桌邊的椅子上,和大家格格不入,向舒安問:“我說東房做成客房,有沒有做好?”
舒安點頭說:“都已經收拾出來,也配了家具。”
舒小秋向楊月英笑笑說:“楊嬸兒來看看自己房間吧,缺什麽也好早點安頓。”
楊月英忙站起來說:“有張床就行,不用再添旁的!”跟著她出門往東房走。
舒安跟在舒小秋身邊,指著兩間東房說:“這邊一間是單獨一個門,另一間帶了堂屋,如果以後有需要,裏邊的門擋了,另開一扇門,就是三間。”
舒小秋好笑說:“家裏哪來那麽多人?”
舒安笑說:“那可不一定,看舒嶽、舒楊那兩個,憋著勁也要考來京城,找你和淩軒呢。”
也是,如果他們來,還真要留間房間。
舒小秋笑說:“他們還要好幾年呢!”推開單獨的一扇門,見裏邊擺了一張簡單的木床和衣櫃,都已經清理幹淨,微微點頭,向楊月英說,“楊嬸兒就住這裏吧,回頭再備床被褥就好。”
舒安接口說:“被褥已經準備好,在櫃子裏。”
舒小秋笑說:“你們比我還想的周到。”向楊月英問,“楊嬸兒看怎麽樣?”
這裏是東房,一處院子裏正房之外最好的朝向,更何況,還是一個人住一間。
楊月英幾乎難以相信,連連點頭說:“好!好!我在家裏都沒住過這麽好的房子呢。”
村裏都是泥坯房子,為了冬天保暖,門窗都小,哪像這裏寬敞明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