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軍方改製
字數:7683 加入書籤
而葡萄牙人的武器,製造成本可是相當高昂,而且數量也少,他們裝備自己的土著仆從軍都不夠用呢,哪有多的賣給這些土著啊。
倒是南洋的其他島嶼安靜的多,因為如今南洋各島嶼上,基本上已經是看不見什麽正式的政權了,以前其實是有的,隻是經過了這麽多年,都被大乾海軍或者海盜們給幹掉了。
現在南洋各島上,土著部落以及原始的王國之類的一大堆,但是正式的,規模比較大的國家卻是一個也沒有了。
而大乾王朝暫時也隻是在南洋的島嶼上建立殖民地據點,控製港口為主,而移民並進行統治的話,主要還是以呂宋島以及萬丹島這兩個開發的比較成熟的島嶼為主,而其他地方,暫時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主要是在南洋地區進行移民,尤其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島嶼上進行移民,傷亡實在是太大了,如今醫學還是不夠發達,大乾對這些島嶼的情況也是有些無奈。
所以隻能是籠統的把這些地方都是劃入了萬丹府以及呂宋府的管轄範圍之內,並建立棱堡,控製港口,但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這種情況下,萬丹府的實際控製麵積和它理論上的轄區,區別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在大乾王朝的官方版圖上,萬丹府的轄區是西至蘇門答臘島,東至新幾內亞島,南到帝汶島,北至蘇拉威西島以及上述區域內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中小島嶼。
但是萬丹府目前的實際控製麵積,隻有萬丹島西部地區,然後蘇門答臘島的東部極少數地區,再加上一個帝汶島,至於其他地方,頂多就是隻是控製了一個港口,修建了一個棱堡而已。
其實際控製麵積,還沒有呂宋府大呢,呂宋府的理論控製麵積,是包括整個呂宋群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婆羅洲。
而實際控製麵積的話,隻要是呂宋島全部,棉老島部分地區。
而其中的呂宋島,也是大乾王朝在海外進行移民開發最為成功的一個區域,到目前為止,來自本土的眾多移民依靠著鋤頭和火繩槍,成功的占領了全島,並建立村莊以及開墾農田。
呂宋島的先進開發經驗,已經是開始被推廣到其他島嶼上的殖民活動了,比如說在棉老島,讓軍方一直都是素手無策的當地土著,在大乾王朝的移民大軍麵前,根本就是毫無抵抗之力,以至於在棉老島上的移民開發活動也是比較的順利。
縱觀整個大乾王朝的周邊,其實已經是沒有什麽國家和勢力能夠對大乾王朝本身產生什麽威脅,甚至也是沒幾個能夠抵擋得住大乾王朝的吞並。
唯獨蒙古人是個例外!
這些蒙古人跑到西域和中亞去了後,實力越來越強大,甚至強大到讓現在的大乾陸軍都是有點無可奈何的感覺。
西北地區的大乾陸軍,雖然試過進攻吐蕃地區,但是根本沒亂用,人家蒙古人的主力根本就不和你玩正麵作戰,而是選擇正麵避戰,側後騷擾的戰略。
所以,雖然殺入了吐蕃地區,但是因為後勤無法支撐,最後還是不得不退回來。
這種情況下,陸軍方麵一邊是對鐵路寄予厚望,另外一方麵也是拚命發展騎兵!
為了獲得更多的馬匹,陸軍強勢要求新成立的河封省地區,必須優先發展畜牧業,尤其是養馬,因為軍方對馬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但是騎兵的培養還是比較困難,畢竟大乾王朝又不像是蒙古人那樣,全民皆兵,每一個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男人,都是天生的騎兵,並且還是自帶馬匹的那種。
大乾王朝要發展騎兵則是困難的多,他們征召的新兵,很多甚至都不會騎馬,然後要慢慢培養馬術,就連馬匹的培育也是比較麻煩。
搞到現在,都是讓陸軍高層有些後悔了,早就知道當初的東北戰爭就不殺的那麽狠了,好歹留下一點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的人下來,招募他們當騎兵也好,讓他們放牧也好,那都挺好用的。
但是可惜的是,現在偌大的遼西、遼東以及東北三省地區,基本上已經是找不到幾個察哈爾部以及朵顏三衛的人了,不是被陸軍所殲滅,就是被後來的移民所消滅,就算有剩下的,如今也是一股腦跑到更北邊或者幹脆是跑到了西邊投奔蒙古人去了。
相對於之下,他們的仇敵蒙古人,比大乾王朝好太多了!
當初殺的太狠,現在連找個人放牧都得從內地移民過來,這也是讓陸軍有些小鬱悶。
不過也隻是小鬱悶而已,要地不要人,這是大乾對外擴張的基本政策,陸軍不可能在東北地區就更改這種政策的。
再說了,也隻是一開始困難而已,大乾有壹億陸仟萬人口,找個幾百萬人來從事畜牧業還不是輕鬆的事。
自從河套以及豐州設府後,從陝西、山西、河北、山東都是跑過去了眾多民眾生活,他們大部分都是被官員組織起來,在河套以及豐州地區從事畜牧業。
眾多手段之下,陸軍方麵才是勉強持續的進行騎兵部隊的擴張!
甚至為了擴張騎兵部隊,陸軍方麵都是自行的裁汰了部分的步兵部隊,從而騰出編製和經費來編練騎兵部隊。
如此,才是讓大乾陸軍的騎兵部隊迅速擴張,不算師屬騎兵,隻計算獨立騎兵部隊的話,已經是從多年前的五萬騎,已經是擴張到了現在的十萬騎!
大乾陸軍裏,騎兵的基本戰術單位並不是說騎兵團,或者騎兵師什麽的,而是騎兵隊,所以統計騎兵數量的時候,統計騎兵師,騎兵團什麽的是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騎兵數字的,你得統計騎兵隊才行。
因為騎兵隊乃至大乾陸軍裏最基礎的騎兵編製,甭管是輕騎兵還是重騎兵,也不管是是師屬騎兵還是獨立騎兵,都是遵循了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每個騎兵隊轄有騎兵兩百騎。
嗯,近衛軍不包括在內,近衛軍的各種部隊編製向來都是比陸軍的大,因此近衛軍的騎兵隊,每隊的人數達到了兩百五十騎。
一隊兩百騎,這是大乾陸軍使用騎兵多年後,多次變更後得到的一個數字。
陸軍的騎兵將領們認為,每隊兩百騎,不多不少,剛好滿足基本戰術的需求,多餘這個數字,浪費,少於這個數字不夠!
而目前大乾陸軍裏,獨立騎兵部隊裏的騎兵隊,已經是達到了五百多隊,獨立騎兵超過了十萬騎。
而師屬騎兵,則是達到了一百五十隊,師屬騎兵達到了三萬騎。
一共十三萬騎兵!
這就是大乾陸軍的所有騎兵了!
隻是這些騎兵,並不是所有的騎兵都會上戰場的,也不是所有的騎兵都有獨立作戰能力的。
大乾陸軍的騎兵部隊,向來都是分成了兩種,師屬騎兵和獨立騎兵部隊是兩碼事。
師屬騎兵,甭管是配屬給主力步兵師的騎兵團,還是配屬給預備師的騎兵營,這些騎兵部隊,除了極少數特殊部隊外,絕大部分都是單馬單騎的配置,而且基本上都是輕騎兵。
這些師屬輕騎兵在大乾陸軍的定位,更多的還是和步兵和炮兵部隊配合作戰,但是自身並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
但是獨立騎兵部隊,則是特指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騎兵部隊,這種騎兵部隊,主要是配屬到西北和北方地區。
編製上有騎兵師和獨立騎兵團的編製,這些騎兵師和獨立騎兵團,往往配屬給各軍然後參與戰鬥。
但是後來在河套戰役以及東北戰役裏,大乾陸軍對這些獨立騎兵的使用卻是往往獨立成軍使用,而且是組織大規模的騎兵部隊使用,這是因為大乾陸軍所麵臨的敵人也就是蒙古人等遊牧部落,他們的軍隊往往都是騎兵為主,而且規模龐大。
因此相對應的,大乾陸軍也是組織了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進行作戰。
並且在經過了河套戰役以及東北戰役,還有後來的吐蕃戰役後,大乾陸軍也終於是把大規模的騎兵編製給確定了下來,並正式設立了騎兵軍這種編製。
按照規定,標準的一個騎兵軍,應當轄有三個騎兵師,每個騎兵師除了騎炮營,輜重營等外,轄有四個騎兵團,每個騎兵團轄有四個騎兵隊,上述三個騎兵師,一共轄有四十八個騎兵隊。
值得注意的是,大乾陸軍的各個騎兵師所轄的騎兵,根據各個騎兵師的不同,下屬的騎兵團也是不太一樣,有可能是輕騎兵,也有胸甲騎兵,也有輕甲槍騎兵,不過即便是輕騎兵裏的火槍騎兵和驃騎兵,也都是裝備盔甲的!
大乾陸軍連火槍兵都配屬輕型板甲,更別說騎兵了!
哪怕是輕騎兵,也是配屬了輕騎兵專用的輕型胸甲以及頭盔,防子彈自然是不靠譜的,但是防弓箭等各種冷兵器夠用了。
所以大乾陸軍的輕騎兵,防護上有輕型化胸甲、頭盔,武器有馬刀、遂發長槍、遂發手槍,不過大多情況下,大乾陸軍的騎兵都是喜歡用馬刀,很少使用火槍。
此外,獨立騎兵部隊的輕騎兵,一般配屬雙馬,因為獨立騎兵部隊需要肩負著長途奔襲以及獨立作戰的能力,不配屬雙馬的話,根本不行,而部分重騎兵團,更是配屬三馬呢。
為了讓騎兵軍具備長途奔襲、獨立作戰,並且具備攻堅作戰能力,這種騎兵軍,還會配備一個騎兵輜重團,一個騎炮團,此外,軍部還會另外轄有一個重裝騎兵團以及一個偵查騎兵營。
這種重騎兵團,很多都是以往的獨立重騎兵團改編而來,清一色的重裝槍騎兵團,有著獨立的番號,同樣編製四個隊,不過他們往往還配有輔助騎兵,而且配屬三馬,所以輔助騎兵們在戰時,其實也是直接騎上備用戰馬,充當輕騎兵投入作戰的,因此,在計算的時候,這種重騎兵團,往往是計算為八個隊,而不僅僅是四個隊。
這些重騎兵團穿的是全身重甲,騎的是高頭大馬,一旦讓他們衝鋒起來,那可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至少這麽多年來,還沒有什麽敵人能夠阻擋大乾重裝騎兵的騎牆衝鋒呢,哪怕是蒙古人的精銳騎兵都是擋不住!
一個騎兵軍,轄有三個騎兵師、一個重騎兵團,再加上一個偵查騎兵營,一共轄有騎兵一共五十八隊,滿員情況下,騎兵總數為一萬一千六百騎!
再加上輔助作戰的騎炮兵大約兩千人,騎輜重兵大約三千人,總兵力約為一萬六千六百人。
但是,馬匹卻是遠遠不止一萬六千多匹,而是超過了四萬匹,按照人均來算,甚至是超過了單騎雙馬的配置,純騎兵部隊自然是用不了這麽多的馬匹的,主要是騎炮部隊以及輜重部隊占用了大量的馬匹。
而到目前為止,大乾陸軍一共轄有七個騎兵軍,第一騎兵軍部署於西北甘肅地區,第二騎兵軍也是部署在甘肅,第三騎兵軍部署在陝西,第四騎兵軍部署在河封省的河套以及河套以西地區;第五騎兵軍部署於河北、河封兩省一帶,第六騎兵軍部署在東北地區一帶,第七騎兵軍則是部署於河南、山東一帶
上述七個騎兵軍,一共轄有四百零六隊騎兵隊,騎兵八萬一千兩百。
而剩下的將近一百隊騎兵,則是變成了若幹獨立騎兵師、旅、團,部署在其他地區。
五百隊獨立騎兵,加上一百五十隊師屬騎兵,總數大約十三萬騎兵,這就是目前大乾陸軍的所有戰鬥騎兵力量了。
然而這個數量和蒙古人比起來,卻還是不算什麽,人家蒙古人在今年西征的時候,抽調的騎兵總數就超過了十五萬!
然後他們在西域一帶還留著了大量的兵力防備大乾王朝呢!
沒辦法,雖讓人家是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部落,隨便領出一個人來都是天生的騎兵!
和蒙古人比騎兵數量,那是不靠譜的,所以大乾陸軍雖然也是玩命發展騎兵,但是卻也沒有想過在數量上徹底壓倒蒙古人,大乾陸軍打蒙古人的武器,從來都不單純依靠什麽騎兵,一方麵是依賴更加先進的裝備,而另外一方麵則是更加科學、合理的戰術。
而裝備和戰術的革新,帶來的也是編製上的革新!
其實騎兵兵團的設立,其實也是這種裝備和戰術革新所帶來的影響,大乾陸軍設立騎兵軍,其實就是純粹把騎兵軍當成了戰略機動力量來使用,要不然也不會強調長途奔襲能力的同時,還要強大的火力以及確保攻堅能力了。
同樣的,步兵兵團的革新也是在東北戰役結束之後被提上了日程!
以往的兵團編製,早就不合時宜了,楚行一直都是想要改動,隻不過一直沒有什麽太好的想法,所以才拖到了東北戰役之後。
等到東北戰役結束了後,楚行就是開始對陸軍的高層指揮體係進行了變動,首先是撤銷了兵團防區製度,也就是說,一個兵團不再固定的負責某一地區的防務,同時也是沒有權限直接指揮地方守備部隊。
各兵團所轄的部隊被固定,而不再是和以往一樣隨意變化!
基本上,每個兵團所轄的部隊,一般為兩個或者三個師,再加上若幹兵團屬部隊。
當然了,部署在不同方向的兵團,其實力也是不一樣的,配屬的部隊也不一樣,比如說部署在直隸地區的第一兵團,和部署在遼東的第十五兵團,那差別可大了去。
同時,因為主力步兵師的數量一直不夠多,但是建立太多的主力步兵師,軍費又支撐不住,所以在兵團級改製的浪潮中,陸軍順手把部分戰鬥力比較良好的預備師也是幹脆納入了各兵團編製,並授予正式陸軍某某步兵師番號。
把陸軍步兵師的番號,擴展到了陸軍第五十四步兵師。
但是番號為陸軍第二十一步兵師往後的步兵師,他們都是預備師改編而來,在和平時期的時候,這些部隊隻保留骨幹人員以及部分戰鬥力,眾多沒有太多特殊需求的人員,比如說後勤人員以及普通士兵,則是保持空缺,等戰爭時期再補上,基本上第二十一步兵師往後的步兵師,每個師的兵力平均下來隻有八千人左右。
至於真正常年都保持著戰備狀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其實一共也就那麽二十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剛好二十個,然後大乾陸軍現在編有十八個兵團,除了第一兵團比較特殊,轄有三個滿編師外,其他各兵團基本都是一個軍兵團有一個滿編師。
而各兵團剩下的師,都是屬於不滿員的那種,情況好一些,比如駐紮在西北地區的師,有個七八成的人手和裝備。
但是很多部署在普通地區,哪怕是邊地的兵團,頂多就一半人了,一個師七八千人而已,而你要知道,大乾陸軍的一個兵團滿編下來,總兵力可是達到一萬六千人的。
這也是為了控製部隊的人數,畢竟十八個軍一共轄有五十四個步兵師呢,真要全部滿員了,那人數可多了去。
戰備部隊常年保持齊裝滿員,並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頂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