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留中不發

字數:8412   加入書籤

A+A-


    二線部隊平時保留骨幹,以及基本的戰鬥能力,和平時期,在戰爭爆發後,一邊協助主力部隊參戰,一邊接受後方送來的預備役兵源,並迅速擴編為齊裝滿員並投入作戰。
    地方上的大量預備師,和平時期隻保留最基本的框架以及極少的戰鬥力量,往往一個預備師在和平時期,在後方進行大規模動員,動員成軍後奔赴前線參戰!
    這也是這些年來大乾陸軍應對軍費和兵力不足,所做出的一個妥協辦法,保留部分戰備部隊,再保留部分二線部隊,然後保留大量的地方預備師部隊的框架,在戰爭時期,則是大量召回預備役士兵以及新征召大量的新兵補充部隊。
    為此,大乾陸軍還建立了一個非常完善的動員製度以及民兵製度呢,就是為了能夠在戰爭時期迅速的征召到足夠的預備役兵員,然後上前線作戰。
    大乾陸軍搞軍級固定編製,搞戰備師、普通師和預備師等等,其實都是因為軍費有限,但是大乾王朝的地盤越來越大,要控製的地區越來越多而不得不做出的折衷方案。
    然而即便是這樣呢,但如今大乾陸軍的現役兵力,也已經是將近百萬之數了!
    如此也是不得不讓大乾陸軍方便一直都是高喊著咬緊牙關共渡難關的口號,將領們帶頭降低薪資,軍官以及士官們的薪水普遍下降,而士兵們的薪水更是被換成了補貼。
    壓縮人員開支的同時,陸軍也是一直都是在盡可能的自力更生,尤其是糧食,大乾陸軍的口糧,如今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軍方自行屯墾所獲得,別說是在中原腹地駐紮的部隊了,就算是駐紮在邊地的戰備部隊,那也得種田種菜養豬雞鴨什麽的,要不然,這點軍費那裏養的了這麽多人啊。
    即便如此,大乾陸軍的軍費也是不夠用,基本上,每年楚行都要額外再掏一筆錢給陸軍方麵,要不然陸軍方麵別說擴軍購買新裝什麽的了,就連養活現在的這些人都是夠嗆。
    相對而言,海軍那邊的日子就過的比較滋潤了,因為海軍的戰艦雖然非常昂貴,但是他們的人員可沒有陸軍這麽多,這平均下來,海軍的軍費養活海軍的將士們還是可以的。
    有趣的是,這也是陸軍這幾年對海軍意見越來越大的原因。
    憑什麽我陸軍將士在邊疆苦寒之地和蒙古蠻夷廝殺,最後連肚子都吃不飽,而那些海軍土鱉們隻是出海晃悠一圈,連個海盜都不打就能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對於陸軍的指責,海軍卻也是有著不同的意見。
    已經退出現役的前海軍軍令部部長,值房值班大臣何汝斌海軍上將就是毫不客氣的在公開場合批判陸軍:“這陸軍啊,都是一群大爺,而且還是光拿錢不辦事的大爺,每年拿這麽多軍費,除了偶爾打打幾個不起眼的蠻夷部落外,也沒見他們幹了什麽事!”
    蒙古人,察哈爾部,女真等敵人,在海軍的眼中,瞬間就是變成了所謂的不起眼的蠻夷,這又是把陸軍將領給氣得夠嗆。
    其他人先不說,但是蒙古人你敢說他隻是不起眼的蠻夷部落?
    拜托,那可是有著至少十幾二十萬騎兵大軍的強敵啊!
    這就憑這十幾二十萬的騎兵大軍,放眼整個東亞地區,除了大乾陸軍能夠把他們揍趴下,最後灰溜溜的西撤外,試問還有誰能夠做到?難道你們海軍能夠做到?
    不過一轉眼,人家海軍的將領就是說了,假如蒙古人剛出海的話,這幾十萬騎兵算個屁,我們的戰艦一輪齊射打過去就足夠了。
    關鍵是,蒙古人會跑到沿海甚至出海和大乾海軍幹架嗎?
    不會!
    大乾陸軍和大乾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每年都是有著數不清的罵戰,吵到楚行這邊來的次數都有不少,不過楚行向來都是高舉‘留中不發’的口號,對陸軍和海軍的各種衝突和矛盾視而不見。
    大王楚行都是這個態度了,朝堂上的其他臣子們,對陸軍和海軍的爭吵自然也就更加習以為常了。
    畢竟大家都是聰明人,大王為什麽會對陸軍和海軍的爭吵視而不見他多少也能夠猜測的出來。
    除了搞平衡,杜絕陸海軍合流之外,基本上就沒有第二個可能性了。
    當猜測到了大王楚行的這種心思外,眾多大臣們也就知道該怎麽辦了,甚至很多人都是在猜測,陸軍和海軍那邊每年都是吵得這麽凶,恐怕都還是陸軍和海軍的共同默契呢。
    如果沒有雙方的高層將領的默認和許可,怎麽可能吵得這麽凶。
    恐怕兩個公開進行罵戰的陸軍和海軍將領,恐怕私底下還是好友呢。
    對此,楚行也是知道,不過他還是不在乎,他不管人們內心是怎麽想的,也不在乎別人看出來了他的想法,但是他就是要搞平衡,哪怕隻是表麵上的平衡。
    雖然說如今陸軍和海軍的高層似乎有所默契,但是雙方的公開矛盾久了,甚至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傳承的時候,這要是還能夠同流合汙,那估計是不太可能了。
    隨著進入乾元六年年末,新一輪的財政預算即將展開的時候,陸軍和海軍繼續爭吵著,隻不過誰都沒有注意到,今年的財政預算分配裏,王室經費的數額大大增加了!
    王室經費,這是王室每年從國庫所獲得的經費,然後直接歸入內庫,每年王室支出的費用,都是從內庫支出,而不是從國庫支出的。
    至於說王室每年支出的費用,那可就多了,純粹的王室的生活起居費用,那倒是沒有多少,撐破天了也就幾十萬元上下。
    王室每年支出的費用,更多的還是王室內設機構的行政經費、虎賁軍的軍費等。
    比如說王室科學院、王室理工學院、王室青年軍校、軍機處調查統計科、軍機處王室資產科,這些個機構雖然名稱不同,前綴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屬於典型的王室內設機構,其內任職的官員雖然也是有品級,但是卻自成係統。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王室機構的人員,稱之為王室雇員更為恰當一些。
    具體下來,最為花錢的就是軍統以及虎賁軍了,其他機構要麽是本來就不怎麽花錢,要麽本來就是有自己的收入,不需要多少的經費扶持。
    比如說王室資產科,這個機構本身也是非常花錢的,但是它花都是各大王室企業上繳的利潤,因為從某種性質上來說,王室資產科,更像是眾多王室企業的集團總部。
    但是軍統這樣人員眾多的諜報機構,每年花的錢可就多了!
    此外就是虎賁軍了!
    虎賁軍到目前為止,一共轄有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炮兵旅,一個艦隊。
    其中的步兵,騎兵以及炮兵可都是齊裝滿員的部隊,而虎賁軍艦隊,那也是擁有戰列艦,護衛艦的艦隊。
    所有的虎賁軍,包括作戰部隊以及文職軍官,全部加起來總兵力達到了八萬人。
    這八萬人養起來,那也是相當花錢的。
    因為虎賁軍的持續擴編,軍統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這每年支出的王室經費也是越來越大,而今年,就在陸軍和海軍爭奪預算的時候,虎賁軍卻已經是不聲不響的搶走了自己的蛋糕,比往年的經費多出來至少百分之二十。
    消息一透露出來,就是引起了陸軍和海軍的齊齊警覺,因為直覺告訴他們虎賁軍要開始搞事了。
    他們並沒有猜錯,虎賁軍的確是準備搞事了,或者說是楚行打算讓虎賁軍搞事了。
    虎賁軍一直都是齊裝滿員,裝備也都是優先裝備最先進的武器,如今虎賁軍裏的各種陸戰武器都是最先進的,即便是戰艦,基本上七八艘主力戰艦也都是陸續改裝了蒸汽機。
    這多出來軍費大部分自然是用來擴軍的,而剩下的一部分則是用來充當演習訓練的費用。
    虎賁軍那邊提交了預定計劃,準備在過完年後,抽調一部分兵力進行遠距離機動演習,而其中的遠距離機動,將會通過火車以及蒸汽船隻協調完成。
    並且演習目的地則是河南、湖北、河北以及廣東四地,同時還將會在途中在大員府進行登陸演習。
    擴軍這個好理解,虎賁軍的擴軍步伐向來都是緊跟陸軍的,基本上陸軍擴軍了,虎賁軍就會跟著擴軍,所以這些年,陸軍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虎賁軍也是從三萬人逐步擴張到八萬人。
    但是搞大規模的演習,他們很多人就是不理解了。
    這種大規模的演習,不可能是無緣無故就搞出來,哪怕是為了提升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可能如此,因為花費實在是太大了。
    陸軍那邊,如今想要搞個幾萬人的演習,那都是要精打細算,很多時候陸軍將領們,更加傾向於以戰代練!
    演什麽習,訓什麽練啊,直接拉到西北或者東北去和當地的蠻夷打仗,更加簡單和幹脆!
    這些年來,陸軍搞以戰代練,對部隊進行了輪換製,基本上二十個主力步兵師都是輪著上了戰場,表現有好有壞,但是總體還是讓陸軍比較滿意的。
    其實,虎賁軍那邊也隻一直都有派遣部隊在外征戰的。
    為了保持虎賁軍的戰鬥力,虎賁軍一直都是有抽調部分兵力去前線征戰的傳統,前些年的時候,甚至是同時在東北和西北都是派出了一個暫編旅,同時有著超過一萬五千人在外作戰。
    虎賁軍第一暫編旅的番號,在西北那邊都已經是掛了好多年了,連旅部都是成立好多年裏,就是裏麵的虎賁軍部隊不會固定,基本上間隔一年就會進行輪換!
    所以說,如果沒有特殊需求,虎賁軍是不需要搞什麽大規模演習的,浪費錢財!
    不過,這些隻是陸軍和海軍將領的想法,而不是楚行的想法!
    虎賁軍的定位,從來都不是上戰場進行廝殺,而是防備內部敵人,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防備陸軍或者海軍,又或者是某一天突如起來的起義軍之類的。
    沒辦法,誰讓楚行比較悲觀,而且又比較怕死。
    所以在虎賁軍規模比較小的時候,楚行都是把虎賁軍集中在金陵城,但是現在,隨著大乾控製權的擴大,陸軍兵力的持續增加,虎賁軍的兵力雖然也是持續增加,目前的兵力已經是達到了八萬多人,不過還是有些不足。
    如此,也是時候再擴軍一部分,然後派遣一部分虎賁軍到外地駐防了。
    一方麵,是減輕陸軍的防務壓力,而另外一方麵也是借虎賁軍來掌控幾個最為重要的戰略地區:中原腹地開封,北方四戰之地天津,西南大門湖廣之武昌,南方重鎮廣州。
    楚行都是希望在上述地方駐防一定的虎賁軍力量,用以彈壓當地的不穩定力量。
    所以,楚行是準備對虎賁軍進行擴軍了,不過在擴軍之前,卻是要讓虎賁軍熟悉遠距離作戰能力以及孤軍作戰的能力。
    這也是楚行搞這一次大規模機動演習的根本原因。
    因為在楚行的設想裏,以後的虎賁軍主要是駐防在戰略重鎮為主,而當遇上內亂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需要麵對兵力更加雄厚的叛軍,為了彌補兵力不足的缺陷,快速的遠距離機動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同時孤軍作戰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了。
    這一次的演習,就是為了讓虎賁軍掌握這種能力,至少是熟悉一二,以後真遇上這種事了,也不至於連一點經驗都沒有。
    虎賁軍要在國內的幾個戰略重鎮駐軍,現有兵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得擴軍,不過擴軍這個簡單,經費到位什麽時候擴軍都可以,一切按部就班來就行了,
    虎賁軍在擴軍,而這並不是為了對外征戰,而是因為大乾的對外戰略導致陸軍大擴軍,迫使虎賁軍為了保持戰略平衡,也是跟著擴軍。
    這不得不說,也算是大乾王朝內部的一個內耗了,而且還是楚行故意搞出來的內耗。
    但是這種內部的牽製卻又是一個大國所必須的!
    一個大國裏沒有各種派係或鬥爭,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甚至是不正常的,相反,有派係,有鬥爭,這才是正常的,而且是能讓人感覺到安心的。
    如果大乾王朝裏的臣子們相互沒有鬥爭,那麽楚行就得擔心他們密謀準備推翻自己了。
    為了維持國內軍力的平衡,虎賁軍要擴軍,但是擴軍是要錢的,所以宣平二十二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裏,虎賁軍的軍費就是多了不少,這讓原本就為軍費而爭吵的陸軍和海軍嗅到了危險的感覺。
    然後一個個就是相繼跑到了楚行麵前哭訴,說陸軍困難,海軍更困難,軍中將士都吃不飽飯了之類的,生怕哭的晚了,這錢都被內閣那邊拿走了。
    要知道,內閣那邊可是在搞什麽交通戰略呢,而且還搞出了什麽火車、輪船補貼方案,以刺激國內的火車、輪船的快速發展,一個個都是天天哭著喊著要提高明年的經費。
    而大乾王朝的財政支出預算,永遠都是不夠用的,甭管這一年的財政支出預算有多少,但是到最後各部門匯總上來的支出預算,總是會超支。
    因為大乾王朝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沒花錢的地方,那些大臣們為了爭奪經費,也會搞出一大堆需要花錢的計劃來。
    這種情況下,這財政收入不管多少,那都是永遠不夠花的。
    不過呢,楚行也是知道下頭的臣子們經常有事沒事就哭窮騙經費,所以該給的給,不該給的他從來也不給。
    這些年,楚行就是控製著各部的經費,然後用財政收入的結餘償還了龐大的國債,好不容易才在去年把國債徹底還完呢。
    這不用償還國債了後,財政情況也是寬鬆了不少,畢竟過去這些年裏,基本上每年償還國債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都是從超過千萬了,統一初期為了發展軍備和基礎建設,加上當時國債的信譽度也不行,沒什麽人買,為了吸引人們購買國債,當時發行國債的時候搞的比較狠,數額大,利息高。
    統一初期,為了籌集資金發行的部分五年期國債,年息甚至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上五年後就是雙倍奉還!
    早期國債的利息太高,也是導致後續大乾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並每年都支付高昂的利息。
    這前後不過十幾年,大乾財政支出的國債總利息,實際上已經是超過了國債總本金的數額了。
    從立國初期開始到乾元六年,大乾財政一共發行各種類型的國債約八千萬元,乾元六年後沒有繼續發行國債。
    而這些累計八千萬元的國債,所產生的總利息已經是超過了一億元!
    每年償還國債的利息和本金,都是讓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果不是因為國債而導致財政背負了沉重的報複,楚行也是不會在過去十幾年裏,不管怎麽樣,也是咬緊牙關堅持每年償還國債的本金和利息,同時也是盡可能的不借國債了。
    幸運的是,得益於大乾的工商業發展迅速,農業恢複良好,這財政收入越來越高,在宣平二十一年的時候,財政收入已經是突破了一億九千萬元。
    而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二年,財政收入突破兩億大關不是問題!
    在財政收入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才是能夠在初步滿足國內發展需求的的情況下,持續償還國債,如今總算把累計超過八千萬的國債本金以及超過億元的國債利息給還完了。
    還完國債後,楚行才是覺得大乾的財政狀況好轉了不少,這樣也能夠做其他一些事情了,畢竟還完了國債,每年至少能夠騰出來上千萬資金呢。
    然而即便是錢多了一些,但是那些臣子們也都是知道現在錢多了,一個個都是獅子大開口的,這也要錢,那也要錢。
    而楚行的辦法一向來都是把骨頭扔出去,讓他們狗咬狗,自己穩坐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