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軍隊的問題
字數:8757 加入書籤
當年打明軍的時候,人家明軍那一次不是把城門洞給徹底堵死的。
大乾陸軍和明軍作戰多年,攻克的城市數不勝數,但是說實話,還真沒幾次是直接從城門裏殺進去的,大部分都是爬上城牆,或者幹脆是把城牆給轟塌或者爆破了衝進去。
這直接從城門衝進去廝殺,這對於大乾軍方來說,還真沒試過幾次。
而虎賁軍第二暫編團的團長林如海近衛準將,剛開始麵對這種狀況的時候也是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對城們的爆破,不過是例行公事,之前誰也沒想過能夠把城門洞炸開,就算是城門炸的稀巴爛,但是整個城門洞都被堵死的話,也是沒什麽卵用。
但是那裏想到,這些葡萄牙人竟然沒堵死城門洞啊!
經曆過統一戰爭後期數場大戰的林如海近衛準將,那裏還不知道,這天上掉餡餅了,雖然說這也有可能是葡萄牙人的埋伏,但是林如海近衛準將卻是沒有任何的遲疑。
就算這是個陷阱,裏頭有埋伏,他也是準備踏平這個陷阱,因為就算再差,也總比去爬城牆好!
於是乎,虎賁軍第二暫編團的士兵們就是一窩蜂的衝向了城門!
結果呢,他們發現這根本就沒有埋伏,城門洞裏以及後麵根本就沒有多少葡萄牙人士兵,反倒是不遠處有眾多的葡萄牙人士兵正在衝過來,試圖把他們驅趕出去奪回城門。
但是已經是衝進來的虎賁軍士兵們,那裏會這麽輕易的退卻!
殺進去的他們,直接扔手榴彈,拚刺刀,愣是給打開了缺口!
而後林如海近衛準將,更是直接命令部隊把兩門兩斤的步兵炮給退了上去,對著那些衝上去試圖封堵城門的葡萄牙人開炮!
兩斤步兵炮,其實也就是兩斤的散彈炮,一斤、兩斤、三斤的散彈炮在大乾各軍裏裝備廣泛,在戰艦上,那是輔助火炮,通常以三斤為主,同時炮身也比較重,射程比較遠,威力也比較大。
在各地麵作戰部隊裏,散彈炮一般都是作為步兵支援火炮,直接伴隨步兵行動的那種,所以一般都是采用輕量化射擊,身管普遍較短,同時炮管也比較薄,因此其射程一般也不遠,頂多也就是百來米這樣,但是因為重量輕,體積小,步兵部隊可以直接攜帶,並伴隨步兵前進,可以說是相當的好用。
因為這種小口徑散彈炮,其正是稱呼乃是步兵支援火炮,所以大多時候也被稱之為步兵炮。
兩門兩斤的步兵炮,雖然在第一輪炮擊能夠殺傷不少敵軍,但是很顯然,它們的作用也隻局限於此了,這年頭不管什麽火炮,裝填速度都太慢,麵對緊張的近身戰鬥根本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所以這兩門步兵炮發射過後,短時間內就是失去了作用了,承擔作戰主要任務的,還是大量的虎賁軍步兵們!
就當前麵的虎賁軍士兵們城門洞後麵的空地上,和葡萄牙人廝殺的時候,突然城門洞裏又是殺進來了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
他們和大多穿著胸甲的火槍兵們不一樣,他們穿戴的乃是半身甲!
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也就一百七十多人而已,比標準的一個步兵隊略多,這支部隊,正式虎賁軍裏很特殊的重型火槍兵。
他們裝備是十八毫米的燧發槍不說,而且還裝備半身甲!
隻是大多時候,他們身上的半身甲都是沒什麽用的,戰前甚至是很多士兵都是不打算穿戴這種半身甲呢。
但是當城門被爆破,對麵的葡萄牙人為了堵城門,派出了大量的增援部隊,而這些增援部隊很多都是穿戴盔甲的長矛兵的時候,林如海近衛準將一邊驚訝著一邊是匆忙調動重甲火槍兵上去!
雖然不知道這些葡萄牙人腦子裏想什麽,在槍炮時代裏,竟然還用冷兵器部隊玩肉搏,但是仗還是要打的!
可惜的是,戰鬥開始前,大部分的重型火槍兵們,根本就沒有穿戴他們的半身甲,因為根據以往的戰鬥經驗,讓很多大乾的軍人們都認為,板甲已經是過時了,打仗的時候不穿板甲反而比穿著板甲更有優勢。
這也就造成了很尷尬的局麵,林如海近衛準將想要調動重甲火槍兵上前參戰的時候,卻是發現,大半的重甲火槍兵竟然沒穿盔甲!
這個場麵,一度讓林如海近衛準將尷尬,畢竟重甲部隊的士兵自發不穿戴盔甲作戰,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了,大家都知道,眾多軍官們也是默許的,就連他自己有時候也是認為,不穿盔甲反而更好一些。
但是那裏會想到,還會出現今天這種狀況啊!
都是槍炮時代了,這些葡萄牙人竟然還用重甲長矛兵進行肉搏這麽落伍的作戰!
但是他很快就是命令把穿戴板甲的士兵都集中起來,準備集中兵力後投入作戰。
等匆忙集結完畢後,都是來不及進行整編,直接就是把他們派上來準備參與廝殺!
隻是這些重型火槍兵們,手提重型火槍,還穿著半身甲,加上發起進攻的地方其實距離城牆還有一些距離,並且沒有和北麵一樣是平地,實際上從碼頭到城門,這是一個緩坡路,雖然說不算太陡峭,而且也有彎彎曲曲的道路可供行走,但是說到底,虎賁軍還是從小朝上發起進攻的。
而進攻地點到城門,更是有著葡萄牙人構築的壕溝、木欄等障礙工事。
這一路爬上來,翻過障礙物,也是把這些重甲火槍兵累得不輕。
沒辦法,他們的半身甲可不是什麽出口型的超輕型半身板甲,而是大乾陸軍裏的重裝部隊,比如說重裝騎兵,如今極少存在的重甲刀盾兵、重甲長矛兵等兵種穿戴的標準半身甲。
大乾陸軍雖然說已經全麵火器化,不過傳統的兵種其實並沒有完全取消,刀盾兵、長矛兵乃至弓箭兵都還有呢,隻不過數量已經是非常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保留這些純冷兵器的兵種,也隻是保留傳統再加上預防萬一之類的考慮。
不至於等到某天需要用上了卻是沒有了!
軍備建設嘛,最大的特征就是甭管有用沒用都要有!
就跟後世二十世紀的各國海軍軍備競賽一樣,各種類型的軍艦都是被先後造出來,而且很多戰艦其實並不符合該國的海軍戰術,但是怎麽說呢,軍備競賽的意思並不在於合不合適,而是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尤其是一些新東西,比如說當時的航母,航母剛出來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以後會有這麽大的作用啊,但是有人造了,其他國家立馬就跟進,至於有沒有用不重要,造出來以後慢慢摸索怎麽用也不遲,實在沒卵用,直接扔了也不礙事,反正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
這種思維,其實就是一種為了預防唯一,有備無患的思維。
大乾軍方雖然說沒和其他國家搞什麽軍備競賽之類的,但是軍備建設還是會有這樣的理念,那就是甭管有用沒用,都要有,沒用就扔一邊,有用立馬就能用。
所以大乾陸軍還保留少數的刀盾兵以及長矛兵和弓箭手這些純冷兵器兵種,都是出於這種有備無患下的產物。
這些傳統的刀盾兵和長矛兵,他們裝備的盔甲自然都是防禦能力相當強悍的盔甲,有的是全身甲,而有的則是半身甲。
虎賁軍的重甲火槍兵,裝備的半身甲就是這些冷兵器重甲部隊所配屬的標準半身甲!
身上穿的,頭上戴的,再加上護臂,護腿等,一整套下來有二十多公斤呢,再加上火槍和腰刀等其他裝備,每個士兵的負重可是不輕。
饒是虎賁軍的士兵素質都不錯,而這些重甲火槍兵的體能也是優於普通士兵,但是這一路跑上來,累的氣喘也是正常的事。
畢竟他們不是擲彈兵!
如果是擲彈兵的話,這些負重倒是不算什麽,人家全都是要身高有身高,要體重有體重的壯漢,體能不是普通士兵能夠比的。
但是當這些喘著氣衝進城門洞的重甲火槍兵們抵達後,卻是瞬間就是讓戰場的形勢改變了局麵!
之前參戰的虎賁軍士兵都是普通的火槍兵,他們雖然穿戴著輕型胸甲,可以有效的防護重要部分,但是還是有很多部位是無防護的,加上他們手中的火槍以及刺刀的總長度,也是不如對麵葡萄牙人的純長矛兵,所以如果純粹是進行肉搏戰的話,其實打起來雖然沒有吃虧,但是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之前之所以還能占據優勢,並迫使葡萄牙人節節敗退,更多的還是依靠他們的密集火槍射擊以及投擲手榴彈!
尤其是投擲手榴彈攻擊,效果相當不錯!
因為雙方都是以密集隊形作戰,而且還是近距離作戰,這開槍不用瞄準,直接打過去就能打中敵人,手榴彈也是同樣如此,手榴彈扔過去後,基本都能炸倒葡萄牙人。
不過說起來,這種密集隊形對手榴彈的殺傷力而言,其實還有限製,因為隊形過於密集的話,手榴彈的衝擊波和彈片,往往都會被手榴彈周圍的幾個人所吸收,但是外圍的人基本不會受到什麽影響。
如果說手榴彈是在比較稀鬆的敵軍隊形裏爆炸,其實所能夠取得的戰果更大。
隻是,這也隻能是想想了,這年頭不管是大乾陸軍、虎賁軍等大乾軍隊,還是說其他國家的部隊,甭管是冷兵器還是火槍部隊,清一色的都是密集隊形作戰。
大規模作戰裏,散開隊形作戰十有八`九都是屬於取死之道。
當披著重甲的重甲火槍兵殺上來後,葡萄牙人僅有的一點防禦優勢也是被迅速瓦解了。
重甲火槍兵的作戰,可不是和他們拚刺刀那麽簡單,人家就是仗著身上的重甲,然後站立開槍,用手中的十八毫米火槍攻擊敵人。
雖然對麵的葡萄牙人大多也是披甲,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穿戴著大乾出口的出口型板甲,但是在火槍的子彈麵前,一樣沒什麽用。
開槍過後,上前用刺刀廝殺!
基本上這麽一輪過後,對麵的葡萄牙人就是崩潰了!
依靠重甲火槍兵打開缺口後,後方的眾多輕步兵迅速跟進,然後擴大缺口,並徹底占領城門以及周邊區域,然後殺上城頭,掩護更多的士兵進城!
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是可以宣告虎賁軍第二暫編團,已經是攻克了馬六甲城的南城牆了。
而攻克南城牆的時間,並沒有比第五十七步兵團攻克北麵城牆遲多久!
所以後方的趙怡然,隻是間隔了幾分鍾,就是先後得到了部隊先後攻克北麵城牆以及南麵城牆的消息!
兩麵城牆告破,基本上可以宣告馬六甲的外城防禦線已經是被徹底攻破了,此時就連東麵城牆的葡萄牙士兵,都已經是主動放棄東城牆,並向內城轉進了。
不過大乾的攻城部隊沒有停留,而是迅速向前挺進,他們要趁著現在的混亂時期,打開內城的缺口,然後徹底攻占馬六甲。
馬六甲城的城防體係,和很多城堡一樣,都是有內城外城之外,擁有兩道城防體係的。
大乾在萬丹府的萬丹城,就是非常典型的外內城設計!
依山而建的萬丹城,外城的麵積要更大一些,但是在城內的山頂,還建有內城牆。
馬六甲也是同樣如此,整個馬六甲城,東南北三個城區,都是屬於外城區,但是西城區,卻是屬於內城區。
並修建有第二道城牆!
趁亂發起的第一波進攻被葡萄牙人擊退之後,趙怡然並沒有讓部隊強行發動第二波進攻,而是下令部隊進行短暫的休整,然後調動炮兵部隊進城。
而且調動的炮兵部隊除了大量的中小口徑火炮外,還有不少的重炮!
這一次,趙怡然是不打算讓步兵進行強攻了,他打算直接用重炮轟擊城牆,然後用大量的榴彈覆蓋炮擊,他就不信這些葡萄牙人撐得住。
戰鬥進行到了這個地步,即便是葡萄牙人退守內城,基本上也是無法阻擋大乾攻城部隊的進攻了。
馬六甲城的內城其麵積可是遠遠沒有外城那麽大,其總麵積連一平方公裏都不到,雖然說依舊有堅固的城防體係,但是對於這種隻有屁大一點的地方,大乾卻是可以集中更多的火力以及兵力猛攻一點!
當天中午時分,戰事稍微平緩,但是到了下午時分,進城的大乾炮兵部隊,卻是對內城展開了猛烈的炮擊。
這一次他們的炮擊目標,已經是不局限於對城頭進行炮擊了,而是把炮擊的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內城。
其中的重炮部隊,繼續采用實心炮彈轟擊城牆,試圖把城牆轟塌打開缺口,而更多的火炮則是朝著內城的城區發射榴彈!
從下午時分開始到第二天黎明,沒有怎麽休息過的大乾炮兵們,一共發射了將近六千多發炮彈,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榴彈,並且大多落入馬六甲內城城區爆炸。
當天晚上馬六甲內城不斷傳來爆炸聲,並有不少的建築被擊中後燃燒起火,以至於內城火光衝天!
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如果此時有人從天空俯視馬六甲內城的話,那麽就能夠看見讓人觸目驚心的一幕!
城內幾乎變成了一堆瓦礫,不少地方還冒著火光和濃煙,而城內各地,隨處可見死傷的葡萄牙人。
馬六甲內城的總督府,更是倒黴的被一枚足足四十八斤的榴彈命中,猛烈的爆炸讓這棟磚石木製結構的總督府徹底坍塌,建築內的不少葡萄牙人官員以及葡萄牙東印度公司的官員等死傷慘重!
如此猛烈的炮擊之下,再加上昨天外城連半天都沒守住就失守,這讓城內殘存的葡萄牙人已經是再也無法升起抵抗之心了。
當朝陽逐漸升起的時候,破破爛爛的內城城牆上,就升起了一麵晃眼無比的白旗!
葡萄牙人投降了!
十月下旬,金陵城,已經是秋風揚起,縱然白天裏依舊豔陽高照,但是到了晚上,卻是涼氣襲人。
楚行披著外套站在陽台上。
手中拿著一份厚厚的報告,這是聯合作戰司令部遞交的南洋戰役的匯總報告!
因為到目前為止,或者說從大乾立國到現在,大乾一直都是沒有類似於‘最高統帥部’這種能夠統治指揮海陸軍的機構,陸軍大都督府和海軍統帥部那是相互獨立,並直接對楚行負責。
但是各軍種之間的詳細聯合和合作,依舊是不可或缺的,這一次的南洋戰役以及後續的印度洋戰役就是如此,對此,楚行也是做了一些針對性的安排。
比如說早年設立的聯合海上運輸部,這就是一個由陸軍和海軍共同派出將領人員所組成的機構,並在南洋戰役期間第一次發揮重大的作用,協調並負責陸海軍的後勤運輸問題,避免陸海軍之間的分歧而造成後勤運輸困難。
後續在南洋戰役期間,因為陸海軍之間的溝通還是比較缺乏,同時在各方向的戰略上,也是出現不少的分歧,而了協調陸海軍作戰。
楚行在這個聯合海上運輸部的基礎上,進行擴大化,最後改組為聯合作戰部,楚行親自掛帥主持工作,人員同樣是由陸海軍以及虎賁軍這三支官方正式武裝的高級將領組成,其人員組成包括兩名軍方的值房值班大臣,然後陸軍大都督府下屬的各大部成員,比如軍令部、參謀部、後勤部。
同樣的,海軍統帥部也是派出軍令部,參謀長後勤部等人員。
但是這個機構並沒有什麽實際權力,沒有權力調動任何一支部隊。
它的職權,主要還是協調陸海軍的協同作戰事宜!
說白了,這個機構就是讓陸海軍虎賁軍等將領有一個坐在一起爭吵的地方,其本身並沒有什麽實際性的權限。
這份報告,也是這個機構成立以後的第一份正式報告,主要是報告了陸海軍虎賁軍協同作戰的南洋戰役。
不過介紹戰役的過程並不是重點,因為戰役的過程其實沒什麽好說的,無非就是海軍襲擊了港口,陸軍攻克了馬六甲城而已,然後還順帶著拿下了葡萄牙人在南洋各島嶼上的一些殖民據點。
而戰略大方向這樣,也和這個機構沒啥關係。
這份報告,更多的還是說一些問題!
什麽問題?
那就是在南洋戰役的過程裏,軍方所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