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繼承者
字數:8292 加入書籤
廣東這邊的航運體係,除了海運外,內河航運主要是以來珠江的眾多支流,比如說東江、西江。
東江是連同惠州乃至粵北地區的水道,而西江嘛,則是連接肇慶、廣西梧州、柳州等地方的水道。
而這兩條水道,也算不上什麽天然就非常好的水道,尤其是西江,西江的肇慶段可是有著不少的峽穀呢,水流急、礁石多。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船隻越來越多,西江上的航運也是越來越繁忙,同時出事的船也是越來越多。
為了解決內河航運問題,趙進打算對西江、東江等水道進行疏通,以便更大把珠江流域的河流的航運能力都是給挖掘出來。
畢竟如今雖然鐵路當道,但是內河航運的作用依舊是不可代替的。
尤其是如今高壓蒸汽機出來了,在內河航運的船隻逐漸變成了蒸汽輪船,航速更快,而且無風逆流而上也是更加容易了,這也就讓內河航運發揮出來了更大的作用。
趙進在廣東東搞西搞,搞著他的交通時,金陵城裏楚行卻已經是把他給忘記了。
楚行縱然是看重趙進,但是大乾有二十五個省道呢,哪能天天盯著廣東,盯著趙進啊。
這鐵路補貼事件過去後,楚行基本就是沒怎麽關注趙進了,他每天要處理的政務多了去。
不僅僅要處理二十五個省道、十幾個海外領地的諸多事務,京畿各部門也是有一大堆破事。
而除了這些內政事務外,軍務也是不少,這在印度洋那邊大乾和葡萄牙人還打著呢。
這雙方的戰爭都進行了差不多一年了,但是對於這兩個彼此距離遙遠無比,同時實力都不弱的國家而言,這場戰爭隻是剛開始呢。
隻是,這場戰爭進行到現在,對於大乾王朝而言,卻是算不上多麽的順利!
大乾王朝和葡萄牙人的戰爭裏,前期利用時間和地理優勢,一舉奪取了馬六甲,控製馬六甲海峽,然後掌控了整個南洋。
不過後續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作戰,進展可就沒這麽順利了。
這也不是說什麽打敗仗了,實際上經常打勝仗,往往是今天攻破一座城,明天滅掉幾百敵人,但是,大乾王朝看似在印度洋沿岸的各處戰場上都是獲得了勝利,但是依舊沒辦法把葡萄牙人驅逐出去!
最明顯的例子,人家現在葡萄牙人在緬甸都還掌控著至少一個殖民地據點呢,至於在印度和西亞以及非洲東部海岸,那就更多了!
大乾看似在各地都獲得了勝利,海軍的艦隊也是打的葡萄牙人的海軍抱頭鼠竄,但是人家的殖民地據點依舊非常多,葡萄牙人的船隻照樣是往來印度洋各海域。
這也不是說大乾海軍和陸軍以及大乾西洋公司艦隊的戰鬥力不行,而是距離大乾本土實在太遠了。
距離遠,也就意味著投送補給困難。
補給困難,也就意味著能夠維持的兵力少!
到目前為止,投入到印度、西亞和北非、東非、南非等戰場上的大乾地麵部隊,一共也就三萬多人而已,其中陸軍一個師,也就是第十九步兵師,海軍一個陸戰團,剩下的一萬多人都是公司艦隊的地麵作戰部隊。
而這些兵力,可是分散到了數十個大乾的殖民地據點駐防、作戰呢,並且他們的敵人也不止葡萄牙人,印度當地的土著,非洲的土著都是他們的敵人。
以至於一些不怎麽重要的小型殖民據點,也就隻有那麽百來兵力而已!
大乾兵力少,葡萄人的兵力多嗎,同樣也不多!
但是,他們的兵力絕對不會比大乾投入在印度洋沿岸各地的兵力少!
人家葡萄牙雖然本土人口少,無法組建數量龐大的本土部隊。
但是人家又不傻,他們會招募殖民地的人作戰啊,之前葡萄牙人盤踞馬六甲的時候,守城的葡萄牙部隊裏,數量最多的可不是什麽本土部隊,而是五千殖民地部隊呢。
通過招募大量的殖民地青壯參軍作戰,這是彌補葡萄牙人本土人口少的劣勢,隻要他們有錢有船,能夠把補給維持住,那麽他們就能夠維持這一支總兵力三四萬人的軍隊。
戰場分散,兵力不足,補給困難,這些都是大乾方麵所遇到的難題。
嗯,葡萄人也差不多麵臨同樣的問題。
而且雙方的戰爭還有另外一個很有意思,並且對雙方將領都是頭痛無比的事情。
那就是棱堡!
棱堡這東西嘛,大家都熟悉的很,大乾玩了十幾年,人家葡萄牙人接觸的更早,後來有效防大乾的棱堡設計,所以現在,雙方的棱堡結構那都是差不多啊,而且都喜歡在殖民地修築棱堡,大殖民地就修築大型的棱堡,小型殖民地就隨便修個小棱堡。
之前的馬六甲就是一個大型棱堡。
大乾為了攻克馬六甲這麽一個棱堡要塞,那是動用了幾百門的火炮,發射炮彈數萬發,其中重炮過半。
其他的棱堡雖然不如馬六甲那麽變態,但是一個個也都是名副其實的烏龜殼。
以至於大乾想要攻克葡萄人的殖民地據點,都是準備許久,調集大量的兵力和火炮,這才能打下來。
葡萄牙人同樣如此!
一場馬六甲戰役,讓雙方都是見識到了棱堡的極佳防禦性能!
而這樣一來,那就好了嘛,雙方想要打對方的堡壘要塞,都得耗費大量的功夫。
大半年過去了,印度洋上的戰局,雙方依舊是以僵持為主。
通過另外一個數據也是可以說明印度洋戰場上的僵局了,那就是雙方打了這麽久,愣是沒有爆發過一場參戰兵力超過五千人的戰役,也沒有爆發過一場參戰船隻超過十艘以上的海戰。
因為哪怕是高昂的陸軍,也是不得不承認,在印度洋沿岸的廣大區域裏,補給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隻靠地麵作戰部隊是不可能短時間內消滅葡萄牙人的,真要這麽一個個棱堡啃過去,十年都是少的。
要想徹底的打垮葡萄牙人,還得依靠海上作戰!
殲滅葡萄牙人的艦隊,封鎖航線的,隻要葡萄人無法從海上得到增援和補給,那麽那些葡萄牙的殖民地遲早得被一一收拾掉。
但是人家葡萄牙人又不傻,他們早就知道大乾海軍裝備了蒸汽機,雖然他們依舊不了解蒸汽機,更加造不出來蒸汽機,但是不代表他們不知道蒸汽機的作用啊。
所以,人家葡萄人的船隻,自知艦隊的機動性不佳,根本就不給大乾海軍在海上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機會,他們甚至連正兒八經的海戰都不打算打,隻是充當運輸艦。
這印度洋那麽大,就大乾海軍印度洋艦隊的那幾十條戰艦,哪怕是再加上大乾西洋公司的戰艦和武裝商船,也別指望能夠徹底封鎖所有的航線。
當年葡萄牙人都沒能徹底封鎖印度洋,以至於讓大乾西洋公司慢慢在印度站穩了腳跟,並且逐步發展起來。
現在的大乾海軍,同樣也是很難徹底的封鎖印度洋。
所以現在的印度洋戰局,看似表麵獲得了不少的勝利,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是距離徹底把葡萄牙人驅逐出去,還早著呢。
但是楚行卻是不想和葡萄人在印度洋幹上十幾年啊,人生短暫,他哪有這麽多時間和葡萄牙人耗著。
既然葡萄人采取在殖民地龜縮不出,同時船隻化整為零避戰,那麽大乾也就應該適當的改變戰略了。
去年製定的印度洋戰略,已經是不符合印度洋戰爭的需求了。
為此,楚行在戰爭爆發一年之計,也就是宣平二十三年八月份的時候,再一次召開了陸海軍擴大戰略會議。
不過這一次的戰略會議,縱然是討論印度洋戰爭,不過卻是沒有在印度洋參戰的高級將領回來參加會議,原因無法,太遠了!
這回來一趟,哪怕是有蒸汽機船隻,但是至少也得一個多月呢,往返一趟幾個月,他們幹脆也不用在印度指揮戰爭了!
參加會議的都是在京畿地區的將領們,這一次的擴大會議,主要內容並不是商討說怎麽解決印度洋戰局,而是討論海軍方麵提出來的印度決戰方案是否可行。
海軍方麵去年就是發現,自己所預料的葡萄牙人會匯集艦隊主力,然後和大乾海軍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海上決戰是不可能實現的,人家葡萄牙人一開始就是化整為零了,奉行的是打不過,我還躲不過?
而大乾海軍又不可能徹底封鎖航線,更加不可能堵住人家每一個殖民地港口。
這個現狀被傳回了國內後,海軍的一大票參謀們想來想去,最後是搞出來了一個所謂的印度洋決戰方案。
海軍提出來的作戰計劃,自然是以海軍為核心,不過考慮到印度洋區域的特殊性,所以這個作戰計劃也是需要陸軍和西洋公司艦隊配合。
要不然的話,這個計劃根本就不會拿到禦前戰略會議上來討論,他們海軍自己就幹了。
正是因為牽涉到多軍種配合的問題,所以才需要禦前討論。
會議室內的將領們,其實大多也都是大乾聯合作戰部的成員,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次聯合作戰部為主導的會議。
會議剛開始,楚行就是和往常一樣老僧入定了,而陪同楚行出席禦前作戰會議的大乾世子,也是和以前跟隨楚行參加會議一樣,坐在楚行的下首,群臣之上,並且是隻聽不說。
不過大王和世子不說話,不代表著會議就沉悶無比了,相反,群臣們對這種狀況已經是早就習慣了,楚行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麽幹的。
會議開始沒有多久,各軍種的將領就是開始吵了起來,不僅僅是海軍和陸軍吵,陸軍和公司艦隊吵,就連海軍內部的將領也是有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見。
這說著說著,會議就是開始離題了,從印度洋決戰方案,變成了你指責我,我指著你。
陸軍罵海軍無能,連個航線都無法封鎖,以至於讓葡萄牙人的運輸艦跑來跑去,增援各地,搞的陸軍進行地麵作戰的時候極為被動。
海軍也是罵陸軍惜命,說馬六甲這麽大一個要塞都打下來了,現在連印度洋沿岸的那些中小港口要塞都打不下來,還得海軍疲於被命,整個印度洋跑來跑去。
就連公司艦隊方麵的人,也是有著諸多的不滿,說陸軍和海軍在印度洋戰事出工不出力,空有這麽多的戰艦和地麵作戰部隊,但是到頭來,主要的戰鬥竟然還是以公司艦隊的兵力為主,並且還是拿出了上半年發生在印度南部海岸的一場戰鬥舉例。
當時葡萄人匯集三千多兵力反攻公司艦隊控製下的一個殖民地港口,並展開了圍攻,等了一個多月都沒等到海軍和陸軍的援兵,最後還是公司艦隊自己大老遠的從戈河州抽調了艦隊和一千多兵力前往增援,這才把葡萄人給擊敗並趕跑。
然而陸軍又說他們是打算去增援的,但是奈何海軍不肯派出軍艦護送啊。
海軍又說他們的兵力緊張,但是大部分的戰艦都是派往印度西部海岸以及非洲東部海岸和葡萄人打著呢,一時半會抽調不出太多的船隻來。
這扯來扯去,就是你罵我,我罵你,最後鬧成一團。
但是呢,上頭的楚行依舊無動於衷,彷佛沒有聽見一樣。
當然了,誰都知道,大王雖然彷佛置身之外,但是人家聽著呢,而且是根據群臣的討論作出心中的決定呢。
要不然,群臣為什麽吵的那麽起勁啊,還不是為了在爭論中取得優勢,讓大王傾向於自己這一邊。
坐在楚行下方的世子,如果隻是從他的麵目表情來看,那麽也是會發現此人也是和大王楚行一樣,都是麵無表情,彷佛沒有聽見眾多將領們的爭論一樣。
不過他也是一直聽著呢,同時也是不斷的在心中進行各種推測和判斷,從將領們的爭論之中得出自己的結論來。
當然了,他的結論是不會說出來的,也不會有人問,但是他自己卻是可以在稍後和父皇的結論進行對比,然後看看有什麽不同,為什麽不同。
他這是在學習,學習如何當一個君主!
他也是知道,這就是父王帶著自己出席這種重大會議的根本原因,一方麵固然是讓自己接觸軍政事務,而另外一方麵也是采取言傳身教的方式。
畢竟君主這個職業過於特殊,如今整個大乾王朝裏也就隻有一個人而已,而且他也不可能去學習什麽君主專業,因為根本就沒有這種專業。
他平日裏除了偶爾跟隨在父王身邊接觸政務外,大多時候也是在讀書,隻不過他讀書的內容和尋常的學子不太一樣。
這年頭的學子們,主要的學習內容已經是從傳統的四書五經,變成了如今的理工科,當然了,傳統的文科依舊非常重要,甚至都不局限在四書五經,此外還得學習天文地理,禮儀藝術等。
所以如今大乾王朝的學子,尤其是大學裏的精英學子,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文理精通的全才。
要想報考國子監大學或者是金陵城大學,能夠寫一手好文章,這是最基本的,然後還得精通天文地理,如果是報考的理工科,那麽理科的成績就要更好了。
但是大乾王朝的世子,他的學習內容是更加的繁雜了,傳統的四書五經他要學,天文地理也要學,然後數理化他也得學,就連外人都是有所接觸,如今正學著拉丁語呢,至於為什麽不是西班牙語或者是葡萄牙語,又或者是英文法文德文之類的。
那是英法德這些語言,在這個年頭就是小眾語言,全球範圍內沒幾個人用。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使用範圍的倒是比較廣。
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走遍歐洲以及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並且是和各國的上層人士熟練的交流,那麽這些語言都不可行,必須是拉丁語。
這年頭的拉丁語,才是歐洲以及歐洲國家的通用書麵語。
大乾王朝這些年和歐洲國家接觸眾多,眾多大學也是專門開設了外文係,有的教授西班牙語,有的教葡萄牙語,就連英法德、印度語、蒙古語等偏門的語言都是有人學習,不過,最多的還是拉丁語。
世子還重點學習曆史,各種史書都是他的重點學習書籍,為何?
以史為鑒!
不過,哪怕是世子的學習科目眾多,但是這些,都隻是普通的學習科目而已,這些東西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夠接觸到,但是他學習的其他一項技能,就是他人無法接觸到的了。
那就是為君之道。
而這東西,楚行是把他親自帶在身邊,進行言傳身教的!
世子也是知道父王的打算,所以他每一次都是格外的珍稀父皇帶他出席重大的會議的機會。
因為這些重大會議,不僅僅可以讓世子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大乾,同時也是能夠更加高效的了解大乾的各大機構是如何運轉的,而更加關鍵的是,他可以觀察楚行是怎麽處理政務的。
哪怕已經是年紀不算小了,但是世子的主要工作還是學習,今天這樣的場合裏,他同樣也是學習。
從會議一開始,他就是在仔細的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