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2章 殊榮加身

字數:5990   加入書籤

A+A-


    鍾離縣缺糧!
    這個消息不消片刻便傳遍街頭巷尾,此事就連一心隻為升官發財的縣太爺張弘成都被驚動到了,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議應對之策。
    縣府後衙,張弘成麵沉如冰地掃視座下幾位同仁。
    “諸位且說說,倘若此事屬實,我們需要采取何種措施應對。”張弘成強作鎮定,他即將升遷若在這節骨眼上傳出負麵消息,自己的仕途就算是走到頭了。
    縣丞鄒濟、主簿古輿、縣尉鍾利貞、教諭諶審言麵麵相覷。
    教諭諶審言一副事不關己之態,這不是他的本職工作,天塌下來又與他何幹。
    縣丞鄒濟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身為縣丞,此次倘若當真出了不可收拾的亂子他雖是第二責任人卻要承擔主體責任,這也正是坐第二把交椅之人的無奈。
    鄒濟麵容苦澀,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等自當上奏,請求朝廷撥糧,現下鍾大人派人隻需維護好秩序,隻待賑災糧運到,一切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無災無難之年竟發生糧荒,連請求朝廷撥糧賑災的名目都不好找,要想憑借妙筆生花誇大民情非得擠他幾兩腦髓不可。
    主簿古輿附聲道“周大人所言甚是,下官認為我們應該雙管齊下,本縣斷然不會無故缺糧,依下官之見此次絕對是不法奸商聯合起來囤積居奇所致,下官建議張大人下令強行命本縣商家開倉平糶,讓利於民。”
    縣丞,主簿二人一唱一和,所言的解決措施不過是中規中矩的經驗之談,讀過幾本史書的正常人都能說上一籮筐來。
    鍾利貞輕輕瞥了一眼縣丞鄒濟,百姓無糧可炊必生亂象,他身為縣尉本就肩負治安維穩之責,倘若出了亂子,以縣衙的人力根本就無力維護秩序,鄒濟此舉不過是將主要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以便於他日後開脫責任。如此用心,當真險惡。
    對手都對自己亮劍了,鍾利貞不可能毫無反應,依他軍旅出身的火爆性格當即得還以顏色,“鍾某有絕對的把握保證半個月不生亂象,在下想請教周大人,閣下有幾成把握說服上峰撥下賑災糧來?糧食半個月之內能不能運到?”鍾利貞又將矛頭對準主簿古輿,接著說道“本縣在年後又向百姓征了一筆稅,日前,錢、孫、田三大糧商又同時將大批糧食遠銷外地,這才加劇了本縣的糧食危機,古大人執掌本縣錢糧,你事先難道就沒察覺到?得知三大糧商外銷糧食又不及時加以製止,此事你難辭其咎。”
    張弘成轉眼凝視,見一眾同仁首先想到的竟是如何保證自己的頭上烏紗,民生民情反倒成了次要的。不過這樣卻正中他下懷,主要責任既已捋清晰,火就燒不到他身上。
    張弘成抬手示意鍾利貞不要急於問責,隨即說道“鍾縣尉主管本縣治安維穩,我縣有什麽風吹草動就屬你清楚了,不知你對此事是否了解。”
    “恭喜大人。”鍾利貞一句話讓張弘成頓感訝異。
    禍端已現,喜從何來?張弘成驚詫道“何喜之有?”
    鍾利貞衝張弘成拱了拱手手,說道“本縣蒙張大人教化有方,裕泰、楊氏兩大糧行已從外縣調來足夠多的糧食並對外承諾維持現有糧價不變,絕不趁機發民難財。”
    鍾利貞知道,如無意外張弘成必然平步青雲,在離任之際還能再添一筆亮眼政績屆時他的名字就有機會出現在朝堂之上,對於他的仕途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鍾利貞之所以不遺餘力的打擊競爭對手,除了有必勝的把握外,他看到了狹功高升的張弘成對空出來的縣令一職擁有絕對的推薦權。這個時候極力配合張弘成,鍾利貞相信他會投桃報李,有了有功之臣的力薦,自己升任七品知縣便十拿九穩了。
    “竟有如此義商!理當撰文褒獎。”一直靜坐在一旁的教諭諶審言終於找到了插進話去的機會,誠如鍾利貞所言‘教化’二字跟他的本職工作絕對脫不了幹係,既然是喜事,自己何不趁機沾上一沾。
    張弘成掃了一眼麵容僵硬的縣丞鄒濟和主簿古輿二人,轉眼看向鍾利貞,輕皺眉頭,疑惑道“楊氏糧行本官知道,是個少女掌櫃在主持日常經營,至於裕泰糧行……大掌櫃是何人?”
    “據在下所知,裕泰糧行行大掌櫃之權的是一個叫沈澤的年輕人。”鍾利貞見張弘成似乎沒聽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接著說道“這個叫沈澤的年輕人貌似聽命於另一個少年,此人張大人應該不陌生,他叫朱成鈞。”
    “竟是他。”對於朱成鈞,張弘成是再熟悉不過了,心裏也很好奇他會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應對這一次糧食危機,張弘成向鍾利貞詢問道“他采取何種措施應對此事?”
    鍾利貞跟張弘成詳細解釋了朱成鈞‘實名定量限購’這一舉措,在場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倍感新奇,鍾利貞也是費了許多唇舌才將那六個字解釋清楚。
    聽了鍾利貞的解釋,張弘成認為此舉甚是高明,有人主動跳出來替他處理麻煩事,甚至還主動送他一份亮眼政績,張弘成內心甭提有多高興了。別人這般落力幫忙,自己總不能絲毫表示都沒有吧,轉而吩咐縣尉鍾利貞,道“以兩家之力要想落實這一舉措還是有相當難度的,依我之見,就由鍾大人派人協助他們維持秩序,縣衙這邊也可以派出一部分書吏供其差譴,諸位以為如何?”
    張弘成看了一眼在場之人,諒他們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民譴官差?”教諭諶審言一臉驚愕,這應該是史無前例了吧。
    “有何不妥?”張弘成笑道。
    “張大人開千古未有之先河,如此氣魄,下官拜服。”說著,諶審言深深一拜。
    張弘成欣然接受諶審言這一拜,接著說道“此事得以解決,朱成鈞此人居功至偉,諸位且說說本官該如何獎賞他?”
    要說拿錢帛金銀用以獎賞,縣衙府庫可比他們的臉還幹淨,根本就拿不出來。
    “下官認為當不做俗人之舉,建議由大人親書贈匾一副。”諶審言提議道。
    縣丞鄒濟順著諶審言的話說下去,“諶大人這個提議,堪稱絕妙。下官提議,傳書全縣褒揚其義舉,更應給予其最大榮光。”
    “好!就這麽辦!”張弘成見在座同仁還是首次對一件事達成一致。
    鍾利貞見張弘成心情不錯,轉而看向主簿古輿,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褒獎有功之人隻有虛名而不得其實,本縣財政如此艱難,就不知古主簿有沒有點石成金之能?”
    這是在說他無能?然而事實如此,古輿氣得臉色漲紅,對鍾利貞哼道“鍾大人若有點石成金之能,鄙人主簿一職就請閣下一並兼了。”
    “古大人莫惱,鍾某也正為此事著急。”鍾利貞長歎道。
    縣財政困難也正是在座之人頭疼之事,倘若繼續加征賦稅,勢必鬧出民變。
    張弘成想到鍾利貞跟他提到過如何處置查抄的方家罪產,他也正為此事所煩,惦記方家田產之人可不在少數,無論是給了誰都是順得哥情失嫂意。
    “本縣財政確實堪憂,縣衙吏員的薪俸已經將近兩個月未發了,再繼續下去,縣府將無人可差,今日趁大家都在,群策群力,先想法子將眼下的燃眉之急對付過去。”張弘成轉而看向縣尉鍾利貞,暗暗使了個眼色。
    此次查抄方家是他帶兵所為,如何處置方家罪產由他最先開口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鍾利貞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說道“數日前本官協助張大人查抄方家,所得賬款均已上繳國庫,眼下就還有田宅未處理。鍾某認為是該有個結果了,尤其是田產這一塊更是宜早不宜遲,若過了春耕,千傾無主良田就該撂荒了。”
    縣丞鄒濟、主簿古輿、教諭諶審言對視了一眼,齊聲道“請張大人做主。”
    三人私底下商量過,一致認為這塊燙手山芋應該交給張弘成處理。大家同僚多年,他們就不相信張弘成連這點麵子都不給。
    張弘成看向鍾利貞,沉吟了一會,說道“我看就將這份罪產抵押出去,本官聽聞恒泰典當行正好就有這一項業務。”
    “大人英明。”鍾利貞率先附和。
    在座的都知道恒泰典當行,別看它才新開業沒多久,其風頭卻迅速蓋過了一眾老牌當鋪,現在要說誰有這份能耐吃下偌大一份罪產,也唯有恒泰典當行可堪勝任。
    “大人英明。”鄒濟、古輿、諶審言也認為這樣做最為妥當。
    恒泰典當行沒有任何背景,憑他們手中的權力要想給自己弄來一份田產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張弘成見處理結果皆大歡喜,眼看時辰也不早了,隨即起身道“本縣糧食危機得以順利解決,朱成鈞此人居功至偉,明日一早還請諸位隨我一道登門拜訪有功之人並給予其至高榮光。”
    翌日,東方旭日高照,火紅朝霞卻久久不見散去。
    這一日,朱成鈞照常來到長興票號。
    “大哥,長興票號門外站滿了官差。”徐霄看到長興票號的盛況,頓時瞠目結舌。
    長興票號門前鑼鼓喧天,好不熱鬧,官差站崗,排場非凡。
    “那是我們大東家的馬車!”長興票號的夥計激動不已。
    縣府一眾官老爺親自登門送匾恭賀,這得是多大榮光。
    朱成鈞鑽出馬車,裝出一副惶恐之情來到張弘成麵前,拱手拜道“不知諸位大人登門,小民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張弘成滿臉堆笑地牽著朱成鈞的手腕來到掛著大紅花的牌匾麵前。
    “於民有功?”朱成鈞讀出匾額上的四個燙金大字,轉而一臉疑惑地看向張弘成,顫聲道“大人折煞小子了,這功從何而來?小子又何時做了有功於民之事?”
    “朱公子無需自謙,你為本縣百姓解決了糧荒,如此功績,僅受區區褒獎,本官認為還遠遠不夠,他日,本官自當奏請朝廷,再為朱公子請功!”張弘成聲情並茂的說道。
    “朱公子大恩,請受我等一拜!”
    ………………
    萬民齊齊下跪叩拜。
    朱成鈞看到感激涕零的平頭老百姓,心中大為感動。
    “此乃萬民心聲,朱公子就不要再推辭了。”張弘成躬身道。
    朱成鈞當即深揖還禮,轉身對一眾百姓,深深一躬,道“承蒙諸位錯愛,鄙人實在無以為報。本人在此鄭重承諾,自今日起糧價再降三成,直到夏糧收獲之前都維持這個價格不變。在下堅信在張大人的英明領導下,這一次的糧荒我們一定能夠順利挺過去,也懇請諸位日後積極配合張大人的工作。”
    “大人英明!”
    “青天再世!”
    ………………
    萬民再次俯首叩拜。
    見朱成鈞把主要功勞都歸功於自己身上,張弘成心裏頓時樂開了花。收獲如此民望,試問開國以來哪個一縣主官得到過這份殊榮。
    朱成鈞轉身接受一眾官員的祝賀。
    榮譽、名望加身,從今日起,自己在鍾離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