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藍鯨:幹預者們

字數:373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噩靈客棧 !
    於教授和張牧大叔握了握手,互相寒暄了幾句,談話便走向了正題。
    張牧和幾位死者家屬,紛紛想警方提出了嚴懲自殺群背後推手的要求,更有激動的群眾要求警方把這些人當做殺人犯來判刑。
    於教授說:“我們還是要依法辦案,這件案子的最後定性,我們現在沒法給出答案。”
    張牧沉默了,不過另外的一些群眾卻顯得有些激憤。
    蘇童說:“不過大家提出的建議,我們在辦案過程中會記錄的。”
    這時候其中一位死者家屬說道:“那些人明擺著是故意害了我們孩子的性命!怎麽就不能從重處理?”
    底下還有人起哄:“就是!那些勸人自殺的人都該死!”
    這些群眾這樣一說,本來很平緩的氣氛,又變得僵硬起來。
    還沒等於教授說話,就聽見張牧大叔說:“你們別吵了,人家警察同誌都已經同意記錄我們的意見了,畢竟還是要依法辦案。”
    張牧大叔說完這句話,底下的人都沒了動靜,隻有幾個死者的家屬還在哭泣。
    看來張牧大叔在這些人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雖然大叔這麽說,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得出來,大叔的眉宇間透露出來一種憤恨和無奈。
    “謝謝大家的理解。”教授說道:“我們一定盡快調查此案。”
    張牧輕輕歎了口氣說:“教授,群眾們的呼聲我已經傳達到了,那麽……就不打擾了。”
    張牧說完就要帶著大家離開警局門前,可是誰知道於教授把張牧單獨留下了,他想和這位大叔談一談。
    教授好像對張牧所在的“自殺幹預”組織,很感興趣,想了解一下,說不定對案情有幫助。
    我們一起去了警局裏的辦公室,在張牧的講述之下,自殺幹預組織還有張牧的情況,逐漸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所謂“自殺幹預”就如同字麵上所說的意思,是阻止輕生者的行為。
    自殺幹預組織所做的事情,正好和“藍鯨自殺群”那些人相反,是挽救輕生者的第一道防線。
    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都有自殺幹預熱線,這些熱線的號碼是公開的,在網上都可以查得到。
    自殺幹預熱線的接線員都是義務工作的,在有時間的時候當班,接聽想要輕生者打來的電話。
    按照一般的邏輯來說,能夠給自殺幹預熱線打電話的人,都還是有挽救的餘地的。
    因為向自殺幹預組織打電話,代表著對外界的一種求助,這也就意味著打電話的人還是存在著求生的本能。
    他希望借助外界的力量,將他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自殺幹預者們,是輕生者的第一道防火牆。
    按照一般的流程,接聽電話之後,接線員先回和求助者建立“信任關係”,之後通過談話確定求助者的自殺風險等級,隨後進行相應的開解和幹預。
    張牧大叔,曾經就是這樣一位自殺幹預熱線的接線員,不過在那之前張牧也有一段相當曲折的人生。
    而且張牧也有過輕生的經曆,那麽他究竟是怎麽走上,救助和幹預自殺輕生者的這條路的呢?
    根據張牧的回憶,他的童年到青年時期,都非常的正常,沒有任何創傷經曆。
    張牧有個完整而溫馨的家庭,他的學習成績很不錯,籃球打得也很好。
    在少年時期,張牧帥氣的長相吸引了很多女孩子的注意。張牧的家境也不錯,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受人尊敬的職業。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張牧,健康又全麵,簡直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典範。
    可是張牧人生的分水嶺,就發生在大學時期。
    從小時候開始,張牧就對農業、種植業的興趣很濃厚。到了選擇大學的時候,張牧的意願是上一所農業大學,成為一名農藝師。
    可是張牧的父母不這麽想,他們覺得像張牧這麽優秀的孩子,應該有更好的出路,更加光明的前途才對。
    張牧對父母好幾次表露出了對種植業的興趣和熱愛,可是父母沒有聽取他的意見,還是替他做決定,報名了一所知名大學的建築學專業。
    父母想讓張牧成為一名建築師,富有而受人尊敬,會有一個光鮮亮麗的人生。
    可是張牧對建築學沒有任何興趣,但是他依舊拗不過自己的父母,最終上了建築學專業。
    大學期間,張牧交了一個非常喜歡的女朋友,也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父母打算讓張牧在建築學上繼續深造,張牧也隻好順從父母的意思。
    直到張牧讀完了碩士,以相當優秀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建築師。工作了兩年的時間,張牧甚至在他並無興趣的建築領域做出了不少成績。
    此時張牧也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他和女朋友的感情也很不錯。
    張牧的人生,就像他父母下到一盤棋,每一步都按照父母的意思在落子。
    在旁人的眼光中,張牧幾乎有一個完美的人生:書香門第、家境優渥,又是高學曆人才、工作體麵、年紀輕輕就已經拿到了百萬年薪,女朋友漂亮,眼看著就要結婚了。
    一切都顯得如此“正常”,可張牧就是在這樣正常的軌道中,偏離了父母劃定好的航線。
    在張牧將要和女朋友結婚的前夕,他被這種生活逼瘋了。
    張牧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他真正想做的,每一個選擇都不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理解,張牧這種比蜜還甜的生活,怎麽會把他逼瘋呢?
    可事實就是如此,張牧早就厭倦了當時生活中的一切。.
    他活成了世俗人眼中的“榜樣”,活成了父母希望他成為的人,但是張牧失去了自我。
    人生苦短,如果不能做喜歡的事,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那還有什麽意思?
    那段時間,張牧活在籠子裏。
    張牧從未反抗過自己的父母,這種長時間的壓抑,得到地隻能是情緒的爆發。
    最終陷入長時間隱性抑鬱的張牧,選擇偷偷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想一了百了,而不願意去麵對眼前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