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瓊州決戰(二)

字數:4200   加入書籤

A+A-




    “首領,大明的王師已打下了萬州城,我們反了吧!”額前結髻的符亞丹一臉狂熱地勸說道。

    他勸說的對象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名叫倪偉,他腦後結發髻,用纏頭包著額頭,膚色黝黑,眼燦若星。

    作為五指山山腳平原處十八黎峒的共主,倪偉遲遲無法下定起義的決心。

    聽見符亞丹的勸說,他眉頭皺起,吧嗒吧嗒嘬了口手上端著的煙杆,輕歎口氣,肺中翻滾的煙霧隨之噴出。

    “你當是鬧著玩的,這是要死人的,你們有這個準備?”

    符亞丹一聽急眼了,“那難道就讓官府這麽欺負我們黎人?”

    他掰開手指一個個地給倪偉埋怨。

    “年初,阿依莫陪她爹去定安縣賣貨,被惡霸看上,當街被人搶走,她阿爹更是被活活打死在大街。”

    “峒裏立春時被抽了五百人去修水堤,最後隻回來三百人不到,好多弟兄都是活活被監工鞭打至死的。”

    符亞丹一邊說著,臉色逐漸變得猙獰,雙目通紅,語氣哽咽地繼續道:“再說這個月,咱們辛辛苦苦種好的糧食,官府直接抽走了八成,剩下兩成夠誰吃的?他們不給我們活路。”

    他目光堅定地盯著倪偉,“首領你剛說會死人,十八黎峒的兄弟就算戰鬥至死,也不願苟且活著,受官府的鳥氣。”

    倪偉輕歎口氣,將煙杆磕滅,“曆朝曆代,無論誰統治瓊州都要壓榨、消耗我們黎人的力量,他們害怕啊,前明不也如此,又有何分別?”

    符亞丹聽到此處臉色漲紅,立馬反駁道:“楊大帥不一樣,他在崖州的時候分給我們黎人土地哩!”

    “那是他用得上黎人的力量,打完仗呢,不還是會警惕、消耗、壓榨我們。”

    “那就繼續反,誰不讓我們活,誰就別想好過,我們黎人的命是自己爭出來的!”

    倪偉看著語氣堅決的符亞丹,晃了下神,依稀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首領!”符亞丹一臉期盼地催促道。

    倪偉深深看了眼符亞丹,語氣低沉問道:“十八峒的弟兄們都是你這般想法?”

    符亞丹連連點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代表大家來勸您的,大夥抽簽選的。”

    倪偉沉吟半晌,終於在符亞丹的期待目光下點頭應允,“既然如此,讓大家都回去做好準備吧。”

    符亞丹滿臉狂喜,連連保證肯定準備的萬無一失,等他一退出房間,便被在門口等著的一幫精壯黎族小夥兒圍住,大家七嘴八舌地問道:

    “如何,反不反?”

    “首領同意了嗎?”

    “首領怎麽說?”

    在得到符亞丹肯定的答複後,大夥歡呼出聲,興高采烈地各自回峒中動員準備。

    八月廿三,十八黎峒起義,殺了偽清派的撫黎官,將被土官、土舍搶占的田地、糧食統統奪回,十八峒匯聚了三千青壯,浩浩蕩蕩地向西北攻打最近的定安縣城。

    定安縣城提前探知了黎人造反的消息,早早地封閉城門,嚴陣以待。

    缺乏攻城器械的黎族戰士,麵對定安縣並不高大的城牆無計可施,在嚐試衝了兩次後,均被城上守軍打退,傷亡慘重。

    好在定安縣的綠營也不是什麽能打貨色,主官吃空餉吃了大幾百人,實際也就一千多的守軍,守城有餘,出城野戰就是送死。

    於是雙方就這麽僵持下來了。

    倪偉心中有些焦急,本來想著定安縣無防備,應可一舉拿下,沒想到消息提前泄露,讓定安縣有了準備,這下可不好辦了。

    說到底這幫黎人起義還是出於義憤和熱血,如果第一仗便受挫,熱血下頭,戰士們不再有敢戰之心,這次起義就變成了個笑話。

    必須得贏,如此才能振奮人心,就在倪偉猶豫是不是要不計傷亡代價地進攻定安城時,符亞丹來稟告說他們身後出現了一隊數百人的清軍。

    “這不像是瓊州的綠營啊。”倪偉看著前方在樹林中穿行的清軍心中產生了疑惑。

    “管他是哪裏的兵,打就完了。”符亞丹一臉急迫地低聲說道。

    倪偉點點頭,心中暗道正好,便用這隊清軍激勵下大家的士氣。

    符亞丹一馬當先,手中握著彎刀。

    他身邊都是黎族的年輕戰士,他們穿著黑色對胸開襟坎肩,頭戴黑色包頭巾,手拿彎刀、弓箭,在叢林中健步如飛,飛速向清軍靠近。

    這隊清軍很快發現了這些黎族戰士的身影,在領隊官的呼喝聲中匆忙列隊。

    “哦吼吼!”馬上就要接戰了,符亞丹一抒胸中激蕩,高聲吼叫。

    在此起彼伏地吼叫聲中,兩撥人迅速撞到了一起。

    符亞丹側身身躲過迎麵一刀,快速轉身,手中彎刀揮出,劃出一道半弧刀光將對麵的清軍開膛破肚。

    尚未列好陣型的清兵被黎族戰士們一衝便散了,許多人匆忙往樹林深處逃竄,數倍於清軍的黎族戰士們愈戰愈勇,很快戰場歸於寂靜。

    定安縣的黎族起義成了決戰天平上的最後一個砝碼,這次起義將瓊州和萬州之間的南北通路截斷,消息傳遞不暢,同時將從東側海岸登陸的綠營兵統統卡住,無法援助瓊州。

    但在北側登陸的兩千綠營兵在參將李舜武的帶領下順利抵達了瓊州,成功與城內的林霖等人匯合,兩千廣東來援的綠營兵加上瓊州大營留守的士兵,瓊州守軍達到了五千人。

    而就在廣東援軍進駐瓊州後不久,邱世寧和毛興帶領的三鎮明鄭軍隊也攻克了邁澄縣,牢牢卡死了瓊州西麵的道路,加上被黎族起義軍圍困的安平縣,瓊州城西、南兩麵皆敵,北、東兩麵環海,霎時間變成了一座孤城。

    而在南方,糧食即將耗盡的張士臣也終於朝最薄弱的西側山口發起了進攻,駐守此地的陳上川靠著一千明軍和馬震的千餘降軍憑借有利地勢奮力抵抗,在張士臣部拚了命的猛攻之下,陳上川的形勢岌岌可危。

    陳上川將新近投降的清軍混打入明軍的隊伍中,按照而二比一的原則,一隊五十人明軍補充二十五名降兵。

    剩下的大幾百人仍交由馬震統領。

    馬震部被安排在了山穀側方,畢竟是新降之兵,士氣低下,直接上陣會成為弱點,更不要提還存在著臨陣投敵的風險。

    山穀側方既不直接承受張士臣部的衝擊,又離陳上川的本陣有一段距離,一旦有變也來得及反應,馬震等人隻需聽令在山上用弓箭拋射即可。

    馬震的忠誠其實不需要懷疑,不是說他對大明有多忠誠,而是他把張士臣得罪狠了,先是敗軍之將後成投敵之將,張士臣恨不得要生吃了他,讓他再投降回去那是絕不可能。

    “兄弟們加把勁,他們沒糧食,隻要頂住了,沒兩日他們就會自潰!”,馬震親臨前線鼓舞手下的士卒,一副大明忠臣良將的模樣。

    北邊,休整好的邱世寧和毛興再次點齊兵馬、糧草,向東行軍一日抵達瓊州城下,南北雙方幾乎同時開啟決戰,瓊州的歸屬問題到了最終解答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