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國宴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A+A-




                      此次濟州之行,繳獲朝鮮船隻四十七艘,共計拉回戰馬兩千匹,青壯萬餘人,另有橡木、金銀等物。

    船多目標大,又帶著這麽多人和物資,王隆和甘孟煜一合計,&nbp;為安全起見,船隊一路懸掛朝鮮旗幟南下琉球,繞路返回東寧。

    北京前門,慶祥戲園內。

    朗卿顏、蔡稟正和朝鮮使臣閔孝一起在雅座欣賞梨園雅樂,幾人在京這段時日常常一同出遊,關係逐漸變得熟念。

    在京呆了多日,朗卿顏始終沒找到機會跟衛特拉部的使者接觸,&nbp;這段時間他表麵上悠哉悠哉,&nbp;實際心中焦急無比。

    他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明日禮部組織的國宴上,蔡稟提前從禮部主事顏光敏那裏打探出來了琉球的座位,正好緊挨著衛特拉部。

    清代的宴席分為滿席和漢席兩套體製,滿席多用於典禮性較強的外朝宴會,例如招待各國使臣。

    此次在京使臣團將近二十個,規模宏大,禮部按照康熙皇帝的命令,從三日前便開始盡心準備招待各國使臣的國宴。

    等到了國宴開宴這日,蔡稟和朗卿顏早早地起床,在隨從的幫助下穿上了專為覲見準備的華麗琉球服飾。

    整個上午蔡稟都在清點帶著的各種琉球奇珍。

    等到午時剛過,二人便按時來到前的宮廷廣場(後被北洋政府拆除)等候入宮參宴。

    宮廷廣場呈t字形,占地並不大,在禮部主事顏光敏的帶領下,琉球使團一行人被引導至相應的位置等待。

    此時廣場上人頭攢動,各國使臣團按國家劃分好區域依次排列,各使臣團的打頭之人皆手持旌杆,上麵掛著的豎旗正隨風而動。

    朗卿顏眯眼遠眺,豎旗上寫著各國名稱,&nbp;緬甸、安南、暹羅、朝鮮、汶萊、荷蘭的名字皆在其上。

    再往廣場旁邊看,各式各樣的稀奇珍寶擺滿了一地,甚至還有大象、犀牛、六足龜、白駱駝等珍禽異獸關在籠中,場景熱鬧非凡,迥異的外邦語言此起彼伏地在朗卿顏的耳邊響起。

    每個人都穿著華麗的服飾,臉上洋溢著熱切的笑容,眼巴巴地看著城樓,心中默默計算著時間。

    朗卿顏遠遠地看見了朝鮮和衛特拉部的隊伍,朝鮮正使閔孝穿著深黑色圓領明製官服,頭戴短翅烏紗帽,看見朗卿顏望向這邊,他微笑地點頭示意。

    衛特拉部的使臣隊伍則與同屬蒙古的喀爾喀部使臣團站在一起,周圍的人都能看出雙方相處的並不愉快。

    衛特拉部正使僧格爾圖穿著華麗的蒙古袍服,臉上是熟悉的輕蔑神情,對喀爾喀部的使臣頤指氣使,態度粗暴。

    喀爾喀部的使臣臉色漲紅,但又不敢得罪對方,隻好支吾著回應盡量避免引起更大的衝突。

    這一幕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前身穿黃馬褂,&nbp;戴著頂戴花翎的禦前一等侍衛納蘭性德看著跋扈的僧格爾圖輕輕皺起眉頭,下意識地摸了摸腰間的雁翎腰刀。

    此刀來曆不凡乃是康熙禦賜,配著鑲金刀柄和綠色鯊魚皮刀鞘,&nbp;一看便知精致名貴。

    旁邊站著的二等侍衛曹寅察覺到了納蘭的動作,還以為上官是不滿諸國使臣的喧鬧,連忙向身旁的侍衛耳語了幾句,隨即就見站在廣場四周的大內侍衛們齊聲呼喝“肅靜!肅靜!”

    一連呼喝三遍後,場中的亂象才漸漸消散,使臣們都停下了喧嘩,靜靜地等著宮宴開始。

    隨著鍾樓處報時鍾聲響起,禮部右侍郎陳廷敬吩咐左右道“時辰已到,開門請各國使臣入內。”

    吱呀一聲,廣場眾人麵前的緩緩開啟。

    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各國隊伍在門口分成兩批,使團的隨從官吏帶著進獻的奇珍異寶隨禮部官員前去入庫,之後由禮部官員陪同,在偏殿進行副宴。

    而諸國正副使臣則在陳廷敬的帶領下走過午門,行經殿庭,來到殿階前,各國使臣依次拾級而上,穿過白玉丹陛,進入太和殿內。

    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各國使臣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太和殿內紫金蟾蜍香爐噴出陣陣煙霧,金磚鋪地,明間上設寶座,兩側前有寶象、用端、仙鶴和香亭各一對,透露著威嚴華麗的皇家氣派。

    諸國使臣懾於殿內的威嚴氛圍,紛紛在座位上正襟危坐,不發一言,靜靜地等著康熙皇帝到來。

    清朝的滿席共分六等,在正式國宴中,朝鮮國使臣和藏地使臣都可以享受五等滿席的待遇,坐在最前。

    而其餘各國包括琉球和衛特拉部等都降一級用六等滿席,依次向後排列。

    朗卿顏左側正坐著僧格爾圖,此時他也收斂了輕蔑神色,臉色凝重地端坐不語。

    眾人落座後不久,隨著一聲尖利的嗓音響起,年輕的康熙皇帝踱步而出。

    諸國使臣紛紛起立以各國禮節向其行禮。

    康熙臉上掛著微笑,抬手虛扶,“各位使臣慕我天朝,遠道而來辛苦了,毋須多禮,都入座吧。”

    隨即他輕輕頷首示意國宴可以開始了,接受到康熙示意的新晉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熙清了清嗓子,展開手中的祝文,頌詠起來。

    文章佶屈聱牙,連朗卿顏都聽的費勁,那些隻是粗通漢語的使臣們更是如聽天書。

    好在王熙可能也明白這一點,故意讀的很快,匆匆歌頌了下康熙皇帝平定三藩的功績後,終於開始上菜。

    朗卿顏此時才察覺,麵前的餐桌極矮,離地麵隻有兩掌高,十分不便。

    桌麵上光禿禿的無桌布餐巾等物,隻放著幾個看起來油光鋥亮的銀質餐具,望之不祥。

    隨著上菜的太監們依次入殿,第一道菜揭曉,這是一道用傳統滿族烹飪方式做出的肉菜,一大整塊肉十分肥膩看起來像生的一般,朗卿顏用筷子輕輕一翻後便敬謝不敏。

    趁著康熙皇帝正和顏悅色地與前排朝鮮使臣說話的空當,朗卿顏輕聲詢問過來倒酒的宮女,這餐具為何如此油膩。

    所得到的答複是銀質餐具有定量,按宮裏規矩交回時不得缺斤少兩。

    多次清洗後往往會減少分量,差量需要宮人們自己補齊,所以宮內的銀質餐具從不清洗,隻作擦拭。

    朗卿顏聽完後久久不語,決定在整個宴會期間做到不吃不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