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施琅專征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A+A-




                      李光地和施世綸跟著明珠一路來到書房,在李光地的示意下,施世綸將此行的目的和盤托出。

    明珠聽完後沒有說話,微眯雙眼,手中握著兩個文玩核桃來回盤玩。

    安靜的書房內隻剩下明珠手中核桃的碰撞聲,半晌後,李光地輕咳一聲道“中堂大人,&nbp;您看…”

    明珠睜開眼睛,輕輕抬手打斷了李光地的話,嗬嗬笑道“此事我知道了。”

    隨即沒了下文,轉頭和李光地開始閑聊起來。

    李光地見他這般做派心下了然,陪著他閑聊,二人時而聊到最近朝堂之事,&nbp;時而聊到自家兒子納蘭性德的新詞,&nbp;相談甚歡,可就是不再提施琅的事情。

    施世綸對這些話題一頭霧水,見明珠沒了下文,幾次想要主動開口追問,但尊者未詢,貿然開口實在失禮,他不敢得罪明珠,隻能在一旁幹笑作陪。

    這一聊就過去了小半個時辰,明珠意猶未盡地站起身來,笑道“與晉卿聊的暢快,隻是後邊還有事情等著處理,實在是不能盡興,晉卿日後當常來做客。”

    李光地拱手笑道“中堂繁忙,此番來已是打擾,光地又怎敢多作惡客。”

    明珠笑了笑沒說話,又親自將李光地二人送出府門,禮數周全,極盡尊重。

    在回府的馬車上,施世綸一臉沮喪,&nbp;李光地看著好笑,“文賢怎這般作態?”

    施世綸慚愧道“讓世叔見笑了,隻是此番拜訪明中堂未能有所進展,小侄心感挫敗迷茫,才露出醜態。”

    李光地微笑道“如何沒有進展呢?中堂大人不已說了知道了嗎?”

    施世綸苦笑一聲,“世叔莫要說笑,除了那句知道了之外,中堂大人再未曾提及家父之事,這不是婉拒是什麽?“

    “你啊你,還是年輕,明中堂這樣的人物,這大清朝除了少數那麽幾個人值得他來婉拒,其他之人包括你我,值得中堂大人費這般心思嗎?若是不行,中堂大人自會明言,即未明言拒絕便是有戲,安心回去等著就是。”,李光地笑著搖搖頭。

    施世綸聞言臉露喜悅,“真的嗎?這…這可真是…”

    不顧馬車行駛搖晃,他起身深深一揖道“小侄愚鈍,&nbp;全靠世叔提攜。”

    李光地微微頷首,撫須微笑。

    施世綸這一等就等了小一個月,這並非是明珠不願盡力,朝堂之內凡事講究時機,姚啟聖眼下既無過錯也無失職,無機可乘。

    更何況姚啟聖在朝中也並非沒有靠山,他與許多康熙朝的重臣一般都是借著三藩之亂趁勢而起的。

    在三藩之亂時,姚啟聖投入浙閩平叛統帥康親王傑書麾下,為其出謀劃策,屢立奇功,深得傑書賞識,三藩平定後,傑書對他多有提攜。

    愛新覺羅傑書乃是太祖努爾哈赤次嫡子,禮烈親王代善之孫,是今上未出五服的堂兄,頗具才幹,深受康熙皇帝信任。

    他是繼多爾袞之後第二位被封為奉命大將軍的親王,在三藩之亂時擊敗耿精忠和鄭經,立下赫赫戰功,目前在京總領議政王大臣會議。

    後世將他與代善、多爾袞、嶽樂、胤祥、奕訢並稱為清代六大親王,其地位可見一般。

    有這麽一位宗室親王在背後做靠山,謀求專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施世綸也很清楚這點,他並未焦急,耐著性子靜靜等待。

    很快機會來了。

    形勢最關鍵的變化在於康熙皇帝的心思起了變化。

    有賴於姚啟聖反手背刺施琅的那封彈劾,康熙皇帝對姚啟聖產生了不滿。

    同時也徹底認清了無論自己再下幾次諭旨,隻要事權未能歸一,令出二門之下,這東寧就進剿不成。

    他首次萌生了指派一人專征的想法,但在由姚專征還是由施專征上,他還有所猶疑。

    明珠和李光地在第一時間察覺到了康熙想法的轉變,明珠安排兵部上疏請求追究傑書兩年前率兵與鄭經作戰時,故意未發兵支援導致海澄淪陷的罪責,以嚴正軍紀。

    當初傑書班師回京後曾大肆宣揚自己的這一罪責,還對手下親近之人明言“功勞太甚,此次故意未援,以作自誣。”

    康熙聽聞後笑了笑,最終也沒追究傑書的罪責。

    這次兵部的上書同樣被很多人當作了一個笑話,但讓眾人大跌眼鏡的是康熙皇帝同意了兵部的奏請,康親王傑書軍功被削,罰俸一年。

    明珠和李光地心中一喜,這封上奏的主要目的是明珠借此來試探康熙的心意,若傑書仍安然無恙則說明皇上仍在姚與施中間徘徊不定。

    若有所懲戒,則可推斷康熙對姚啟聖不滿,連帶著對推薦姚啟聖任閩督的傑書也開始敲打起來。

    懲罰下達幾日後,李光地親自拜訪了康親王,傑書剛受到康皇上的懲罰正有些不知所措,見李光地來訪立馬熱情地接待了他,同時請教起了緣由。

    李光地壓低聲音告訴他是聖上對姚啟聖起了不滿,王爺你隻是被敲打牽連,不妨事的。

    傑書聞言稍稍安心,同時心中有些埋怨姚啟聖。

    此時,施琅再次請求專征的奏折遞進了北京。

    十月初四,明珠、李光地為施琅奏請自行進剿台澎事麵奏康熙請旨。

    康熙這次終於沒再直接拒絕,敕諭道“進剿台灣事宜,關係甚重,如有機會,斷不可失。當度勢乘機,即圖進剿。這施琅所奏,可交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具奏。”

    專征一事被交到議政王大臣會議上,剛剛才被敲打的傑書在會議上沒有為姚啟聖說話,在明珠和李光地的提前串聯下,最終議政王大臣會議奏陳施琅所奏可行。

    十月初六,明珠再次麵聖奏說“若以一人領兵進剿,可得行其誌,兩人同往,則未免彼此掣肘,不便於行事。照議政王所請,不必令姚啟聖同往,著施琅一人進兵似乎可行。”

    康熙帝沉思良久,點了點頭認可了明珠的話,當日便發布敕諭“進剿海寇,關係緊要,著福建督、撫同心協力,催趣糧晌,勿致遲誤,前姚啟聖具題功罪定例,交與施琅遵行,具體戰事交由施琅相機自行進剿,極為合宜。”

    自此,施琅正式謀得進剿東寧的戰事指揮權,姚啟聖則被嚴令全權負責後勤的籌措和補給,被剝奪了戰事指揮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