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業變革

字數:4284   加入書籤

A+A-




                      但在人口勞動力不足的東寧,這種問題就並不明顯。

    在鄭克臧將珍妮機的原理解釋給工部官員後,工部很快就改良出來了這種紡紗機。

    他並沒有畏首畏尾,由朝廷出麵大力地推廣被他命名為“東寧機”的新式紡紗機。

    東寧機跟珍妮機保持了一致,用了八根豎放的紗錠,再多就不好保證紡出的紗線的質量了。

    第一批製造出來的東寧紡紗機數量並不多,僅有十餘個。

    得益於劉之維的果敢性格,&nbp;他在聽完工部官員描述了東寧紡織機的種種優點後,頭腦一熱預購了一個。

    他的紡織工坊也由此成為第一批用上東寧紡紗機的工坊。

    多年以後他深深地為自己的這一次頭腦發熱感到慶幸。

    正是因為這一決定,讓他先人一步保持了領先,在紡織行業創下了偌大的名頭。

    伴隨著東寧紡紗機推廣的過程,確實有些紡織工人失去了工作,但大部分人都被雇主挽留下來,改為操作梭機,充實織布的人手。

    畢竟紡紗的效率提高了八倍,&nbp;但織布的效率並沒有提升,&nbp;隨著效率提升而帶來的絲紗產量增加,勢必會造成織布的人手嚴重不足。

    那小部分未被挽留的才是真正失業的工人,但也沒有關係。

    他們可以去開荒,東寧還有大片的荒地缺乏人手開墾。

    不願意種糧食嫌棄收益低?

    那種甘蔗也可以啊,製糖廠現在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大,甘蔗的價格將來隻升不降。

    也不願意?

    那可以種麻種棉或者去養蠶,紡織業眼看著就是下一個風口了,穩賺不賠。

    反正就是不願意種地?

    那就去造船廠、製糖廠、鹽場、製硝廠這些需要人手的地方。

    另外如今朝廷水師正在擴編,還可以去報名參加水師,待遇頂好。

    沒被水師選上?

    那也可以跟著海商們下南洋跑船啊,一次貿易能賺不少錢呢。

    總而言之,東寧的各行各業都在缺人,百姓們隻要願意幹活怎麽也不會餓死。

    隻要不會被餓死,在沒有強大外部力量幹預下,鄭氏的統治便是穩固的。

    對於朝廷某些守舊之人對東寧紡紗機的妖魔化,&nbp;鄭克臧一律嚴厲斥責。

    好在大部分人是明事理的,都很支持推廣東寧機,紡織園內嚐到了甜頭的紡織商人們也很快響應了朝廷的推廣。

    隨著紡織園的工坊先後開始大規模使用東寧機,市麵上織布的價格遭到了衝擊,開始逐漸下降。

    許多民間的紡織工坊被逼無奈,要不同樣引入東寧機提高效率,要不就隻能在低價布匹的衝擊下破產歇業。

    東寧機在鄭克臧的強硬態度下總算大規模地推廣了下去。

    腦子快的紡織商人甚至已經開始自發琢磨怎麽改良織布的梭機了,但目前還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

    工業的爆發力是指數級的,隨著東寧的布匹價格下降,極大地刺激了商業的發展。

    許多人做起了二道販子,將便宜的東寧布綢販運到周邊國家換取棉、麻、絲、毛等紡織原料,再運回賣給東寧的紡織商人。

    而農業也被帶動起來,在紡織商人們的大量需求下,許多人要麽種植起棉麻作物,要麽種植桑樹養蠶。

    東寧的一切都在新技術的革新下不斷地變化著,改變著,等待著更大的變革到來。

    ……

    上元節是全世界華人共同的節日。

    除了承天府舉辦了大型的賞燈慶典外,在巴達維亞的華人們同樣自發地組織了大型慶祝活動。

    但巴城總督科內利斯·揚鬆·斯皮爾曼的逝世導致巴城的局勢驟然緊張,華人的慶典活動被荷蘭當局粗暴地叫停。

    巴城總督斯皮爾曼,此人相比於統治更愛的是征服。

    在他擔任荷蘭軍隊指揮官期間,荷蘭當局全麵介入了馬塔蘭和萬丹兩國的內戰爭鬥之中。

    以軍事才能著稱的斯皮爾曼先後幫助兩個蘇丹國內親荷蘭派係擊敗了競爭者,成功上位。

    馬塔蘭蘇丹國更是以條約形式確定成為了荷蘭人的堅定盟友。

    斯皮爾曼總督的一係列開擴戰功為他本人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榮譽,&nbp;外界普遍認為他是讓荷蘭東印度尼西亞商業帝國向領土帝國轉變的重要人物。

    但可惜的是,英雄總有遲暮日。

    在率軍介入萬丹內戰的最後階段,年已五十五歲高齡的斯皮爾曼在作戰中被弓箭射傷,無奈回到巴達維亞養傷。

    但多年的征戰耗盡了他身體的機能,數月的時間,各國醫生應召到此為其診治,但仍未避免傷口的惡化感染。

    在獲知鄭氏突破望加錫海峽登陸東爪哇的消息後,心中擔憂的斯皮爾曼最終未能捱過傷口感染導致的炎症,在中國農曆臘月中旬逝世於巴達維亞。

    去年馬六甲發生的暴亂讓巴達維亞的華人們對荷蘭人充滿猜忌和戒備。

    更糟糕的是,在暴亂發生不久後,明鄭的使臣大張旗鼓地跑到巴達維亞,對荷蘭當局提出了共查此事的要求並要求嚴懲暴亂的主謀。

    明人的使者態度十分強硬,得到了巴城本地華人的支持。

    當時正在養傷的斯皮爾曼強撐著傷體接見了明鄭的使者,態度堅決地拒絕了明鄭的要求,並限時讓明鄭的使臣離開巴城,這使得本地華人與荷蘭人之間的關係愈加緊張。

    麵對複雜的局麵,斯皮爾曼采取了強硬的措施,對華人社區進行嚴格的管控。

    隨著他的逝世,巴達維亞的一切都糟糕到了極點,局麵似乎正在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在局勢危急之時,往日不顯山不露水的巴城議員約翰斯·康布豪斯橫空出世。

    他在短短的時間內奇跡般地說服了其他議員們選舉其為臨時總督,並派人將此結果回報給了阿姆斯特丹的十七紳士,請求對其進行正式的認命。

    康布豪斯一改往日對華人的嚴格管控,他特意邀請華人甲必丹林自明與他一道舉行臨時總督的就任儀式。

    借此釋放出華人與荷蘭人共享巴城繁榮的政治信號。

    與此同時,他下令廢除對華人舉辦上元節慶典的限製,甚至更加一步,他代表荷蘭當局對華人的這一傳統節日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康布豪斯特意在總督府內舉辦了慶祝上元節的盛大宴會,邀請了巴城的各國頭麵人物赴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