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荷蘭人在行動(下)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A+A-




                      一封由康布豪斯精心撰寫,辭藻華麗的勸降書被馬爾科遞交到了馬震手中。

    但可惜的是馬震和這信上以優美花體寫就的荷蘭字母相看兩不識。

    轉譯這封信件的通譯,漢語水平明顯比不上其荷蘭語的水平,原文含蓄的勸降信件經過翻譯變成了樸實無華的大白話。

    這倒是意外地很合馬震的心意,他揮了揮手上的信件,笑著對其餘諸將道

    “荷人總督已在巴城聚兵三萬,召集戰船百餘艘。”

    眾將聞言皆哈哈大笑,&nbp;&nbp;謝萬生扮演著紅臉對馬爾科厲聲喝道

    “我東寧陸師十萬,水師戰船數百,爾等西夷嚇唬何人呢!?”

    明鄭方麵的反應並未出乎馬爾科的意料,對方不是鬆散的土著聯盟,也不是內亂分裂的爪哇蘇丹國,單純的武力威脅難以讓對方讓步。

    當初在全球海域橫衝直撞的荷蘭人在遭受到連續的失敗後,在處理貿易衝突時總算學會了圓滑處事。

    馬爾科不卑不亢地衝馬震鞠躬行禮道

    “貴方誤會了康布豪斯總督的意思,&nbp;&nbp;信件中寫的明白,若貴方願意主動退出東爪哇,貴方此次軍事行動的一切費用可以由我方承擔,同時我方願意勻出一部分爪哇的胡椒份額讓渡給貴方。”

    商人對市場的變化是最敏銳的,而荷蘭的商人們更是其中的翹楚。

    去年下半年以來,胡椒的價格在歐洲連續下降,利潤空間被大大縮減,這引起了荷蘭人的警惕。

    受到東寧糖的啟示,荷蘭當局已經開始嚐試在西爪哇改種甘蔗並製作東寧糖的仿品以彌補胡椒貿易的損失,這些情況馬震當然是不知道的。

    既然不知道,他便不會胡亂表態,“你家總督之意我已明白,但本統製是軍人,隻管領兵征戰,商貿之事無權決策。”

    他無視了馬爾科有些難看的神色繼續道“還請使節在此暫住,&nbp;&nbp;等待我東寧派遣到此處的行政官員抵達後再就貴方條件進行商討。”

    “我國執政官威廉殿下對貴國延平王十分仰慕,也希望貴我兩國能結成應有的友誼,若真的發展為刀兵相向,相信並非兩位殿下所願。”

    馬爾科聽出了馬震話中的拖延之意,他搬出了尼德蘭執政威廉三世希望借此能引起馬震的重視,盡快就此事進行答複。

    馬薩昂聽見這話後忍不住插嘴道

    “這個謊話實在過於拙劣,讓人很難忍住不拆穿你的小手段,眾所周知,奧蘭治的威廉是歐洲諸王公中最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看不起任何非荷蘭的民族,對延平王十分仰慕?真是討巧的場麵話。”

    此時的馬薩昂並不知道,他嘴中差評的威廉三世將在五年後,借助其妻子瑪麗公主的繼承法統入主英格蘭並簽署了曆史上鼎鼎有名的《權利法案》,開啟了英國的憲政政治。

    被戳穿了的馬爾科麵不改色,仍保持著不卑不亢,似乎世間再無其他事能讓他改變這種態度。

    “無論如何,希望貴方能盡快給予答複,拖延是沒有用的,若長久地等不到回信,康布豪斯總督將會毫不猶豫地訴諸於武力。”

    “讓他來就是了!”,謝萬生輕蔑地回應道。

    初次接觸不歡而散。

    馬爾科一行人被馬震以保護之名軟禁了起來。

    明軍水師擴大了巡邏的範圍,壟川城的改造工程也在馬震的嚴令下進一步加快。

    馬震並不是故意要拖延,此事確實不在他的權限範圍內。

    他將荷蘭人的條件詳細地寫成奏報派人送回東寧,&nbp;&nbp;並請求殿下盡快定下派遣至壟川的官員以應對外交、商貿和民生等方麵事務。

    馬爾科也並非盡是虛言恫嚇,一直未能得到回信的康布豪斯很快采取了激進的行為。

    衝突率先在海上爆發。

    荷蘭風帆戰列艦拉爾夫號正沿著爪哇島北部緩緩航行。

    這是一艘典型的三級戰列艦,&nbp;&nbp;與東寧建造的六艘蓋倫戰船屬於同一級別。

    拉爾夫號長度約五十米,載炮共計56門,在它身後還跟著數艘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克拉克武裝商船。

    1677年英國海軍將一級戰列艦定為90-100炮,二級艦80炮以上,三級艦48-60炮,這也成為了各國通認的標準。

    但大部分國家的主力艦都是三級艦,在東亞歐洲各國最大的戰船也都是三級艦,數量還很稀少,更多的是四級艦及以下。

    在整個17世紀,一級甚至二級戰列艦都非常稀缺,以至於基本上是作為各國國王的“禦艦”和艦隊司令的“旗艦”來顯示王國和海軍的強大。

    而因為其噸位過於龐大,重心又高,能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的十分少見。

    如法國海軍一級戰列艦“太陽王路易”號,是法國海軍噸位最大的“總旗艦”,卻被火攻船燒毀,實戰性很差。

    而一、二級戰列艦要遠涉重洋開到東亞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999會沉在路上,沒有國家會冒這樣的風險。

    即便是三級艦也很少會遠涉重洋,更多地是在各國近海和地中海活動。

    作為在南洋實力最強的荷蘭人,在巴達維亞也不過隻有三艘三級戰列艦,拉爾夫號便是其中之一。

    拉爾夫號年輕的艦長,海軍軍官卡薩多出身於貴族家庭,他在麵對底層的水手時有著天然的優越感。

    不似常年混跡海上邋裏邋遢的水手,他十分注重個人儀表的整潔。

    頭戴寬邊大簷帽,肩披荷蘭風的大翻領,銀色的胸甲鋥光瓦亮,環披的海軍金色肩章擦拭的一塵不染。

    下半身穿著克尤羅特半截褲,腳蹬水桶型的長筒靴,腰佩著細長的西洋刺劍,好一個風度翩翩的帥小夥。

    卡薩多站在甲板上對龜速行駛的拉爾夫號十分不滿。

    爪哇島位於赤道無風帶,在這一片海域前行無法借助風力。

    這對這個時代以風帆為主要動力的艦船來說是一個硬傷,對荷蘭的海軍戰船來說是如此,對明鄭的水師亦是。

    緩慢的行駛速度讓突襲接舷戰幾乎沒有可能。

    明荷雙方都很清楚,在此處的戰鬥將是火力上的比拚,而在這方麵,卡薩多自信聯省的海軍絕不會輸給一個東方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