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浙閩之戰(十五)
字數:3790 加入書籤
隨著眾將紛紛出賬去處理接收城池的一係列事務,帳中隻剩下兩位主帥。
楊彥迪看了看何祐笑道“何帥安心,到手的福州城不會讓他丟了的。”
何祐很給麵子的點了點頭,輕輕苦笑一聲,“讓楊老弟見笑了。”
楊彥迪擺擺手示意無妨,爽朗道“有何可笑的,何帥所言皆是老成謀國之言,手下這幫兔崽子以為拿下了福州就萬事大吉了,是該提點一下。”
何祐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讚同了楊彥迪所說。
等到了夜間,除了零星幾處尚有殘餘的清軍和趁火打劫的亂民作亂外,整個福州城基本已被明軍控製。
隨著何祐和楊彥迪二人的帥旗從東門進入福州,標誌著福州城正式被占領。
在總督衙門門前的小廣場上,大明的日月旗緩緩升起,引起了數萬士卒的陣陣歡呼聲,福州城內許多人聽著這歡呼聲心情複雜,輾轉難眠。
這一夜過得並不平靜,大隊的明軍徘徊巡邏在各個街道上,一旦發現有滯留者不問情由當場擊斃。
不時從遠處傳來的火銃聲劃破了平靜的黑夜,驚醒了無數人,嚇壞了無數人。
翌日天明,明軍將在福州的繳獲統計了出來,總結起來就三個字發財了。
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以及對明鄭作戰的最大軍事基地,囤積有海量的物資。
其中光是明軍繳獲的各種馬匹就有四千匹以上,繳獲的火炮方麵有清軍中威力最大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十二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十二門,至於其餘口徑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虎蹲炮共計近百門。
此外還有四千餘鳥銃、四千餘張弓,火藥的數量有數十萬斤,各式甲胄三千餘,官庫中還有存銀三十九萬四千餘兩。
至於所存米麵更是高達六十萬石,足以讓數萬明軍一口氣吃上兩年還多。
其餘鐵料、木料、油料等更是堆積如山,這還些還都隻是官庫中的存貨,抄沒的士紳官員私財還不在其中。
“這次可是發大財了。”,眾將再次聚集在兩位主帥身邊,看著喜氣洋洋的眾將,不像上次一樣嚴厲,何祐臉上也難得地掛上了笑容。
眼見得氣氛逐漸熱烈起來,楊彥迪代表眾將提出了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
“如今福州城已被占下,應該趕緊派人回東寧向殿下報喜,另外城中那些數典忘宗的漢奸以及甘心為奴的士紳還要抓緊查辦。”
眾將聞言一下子都上了心,目光灼灼地看著何祐。
何祐猶豫片刻後道“我知道諸位辛苦,眼下大功告成也是到了收獲的時候。”,何祐一邊說著一邊想起了李高山在嘉興的所作所為。
他語氣轉冷道“也罷,有老夫和楊老弟親自在福州坐鎮應當無妨,本帥醜話先說在前麵,查處通清漢奸可以,但若讓我知道有人曲意冤枉,行殘民之事,莫要以為老夫的刀不快!”
眾將皆是一凜,抱拳躬身道“謹遵何帥令!”
何祐將負責監督各軍鎮行為的這個重任交給了黃宗羲,雖然老先生是被何祐強擄隨軍的,但這位大家卻很有風度,並未驚慌怨怒,萬事隨遇而安。
唯一的問題就是老先生的態度十分堅決,不願意為明鄭做事,何祐又不好逼迫太甚,隻好聽之任之。
如今正好有了機會,按照何祐對黃宗羲的了解,這種對民有利的差事他是不會拒絕的。
確實如何祐所預料的那樣,接到這份差事的黃宗羲幾乎沒有猶豫便接受了。
不顧幾位弟子的強烈反對,接到任命的當日他便帶著何祐派給他的親兵們全城巡視起來。
黃宗羲的審慎嚴謹讓諸軍鎮頗為不滿,引發了反彈,好在黃宗羲找到機會狠狠來了幾次殺雞儆猴的表演。
諸軍終於開始重視起軍紀,對處事公正嚴明的黃宗羲變得又敬又怕。
除了瓜分戰利,還有一件十分緊急重要的事情便是補充戰力。
福州陷落後,將軍喇哈達帶著部分八旗親信兵卒逃到了福寧州,而帶兵抵抗到最後一刻的董國興重傷被俘虜,如今在福州明軍的照料下養傷。
而原本福州城內的守城清軍總計一萬八千餘人,等明軍攻破福州時,城內清軍僅剩不到萬人,除了少部分死戰殉國外,其餘大部分士卒選擇歸降了明軍。
根據各軍鎮在攻城時的表現和損失情況,各軍統製將軍依次從清軍降卒中挑選補充的兵源。
為了瓦解投降清軍的抵抗之心,財大氣粗的何祐決定以正兵的待遇標準向投誠的清軍發放軍餉,一時間引起了清軍降卒的歡呼讚頌。
最終近三千清軍精銳被挑選補充進了明軍各軍鎮,餘下五千挑剩下的清軍降卒被何祐單獨編成兩個臨時軍鎮。
他抽調了一批最先投誠的清軍軍官和幾個明軍軍鎮的副職統率兩個臨時軍鎮,分兩路向南北出發,作為先鋒部隊對泉州府和福寧州做出攻擊姿態。
又過了幾日,等明軍各部劫掠的心滿意足後,大軍再次變成了龐大而精密的戰爭機器,楊彥迪和何祐兵分南北,分別向其餘州府殺去。
福州陷落的消息以極快地速度傳遍了整個福建,各州府緊閉城門,加緊城防,惶惶不可終日。
還不等兩鎮清軍降卒組成的“仆從軍”趕到福寧和泉州,福建各地便爆發了民變。
漳州和泉州深受遷界禁海令所害的民眾們在清廷嚴厲高壓的政策下苟延殘喘著。
如今明軍入閩,打下了興化和福州,將壓在這些民眾頭上偽清朝廷的陰影撕下了一大塊。
尤其是楊彥迪打下興化府後,為了拉攏當地民眾,第一時間就廢除了偽清的禁海令,鼓勵百姓們返回海岸生活。
這就給了這些民眾們希望和信心,在原本潛伏的北鎮撫司暗樁的煽動下,許多民眾揭竿而起。
“打韃子,殺韃子,迎接王師來,全家回海邊!”,打著明鄭旗號的沿海幾州府民眾們齊聲高喊著類似的口號,開始反抗偽清的暴政。
南自漳州,北到福寧,福建東南沿海府縣處處烽煙,整個福建各地加起來的清軍已不足兩萬人,雪花般的告急求援文書向四周飛報,偽清東南半壁傾覆在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