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延平府
字數:3676 加入書籤
孫奇跌倒在了布滿血跡的地麵上,他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掙紮嚐試著再次爬起,卻始終沒有成功。
一擊功成的滿洲莽漢此時摘下了頭盔,孫奇這才認出這人正是之前自己在山坡上看見的那名滿洲軍官,他蔑視地看著孫奇,衝著地麵吐了口唾沫。
充滿狠辣意味的滿語從他的口中說出,&nbp;&nbp;孫奇雖然聽不懂,但他猜測這是在下令要殺死自己,他目光平靜地看著周圍越來越近的滿洲兵,目光不喜不悲。
他慢慢將頭扭正,看向深邃蔚藍的天空。
殿下賞了我五十畝地呢,足夠弟弟妹妹和父親富足的生活下去了,心中這樣想著他突然解脫般地笑了起來。
“撲哧”,長矛紮入的聲音次第傳來,孫奇的雙眼看著天空慢慢失去了神彩,隻有臉上的笑容不變,那笑容傳遞的意味是那樣的明顯不懼死亡,充滿希望。
這樣鮮明的對比實在太過明顯,即便連這些凶殘的滿洲人也感覺到了一絲違和,輕柔的風兒悄悄吹過荒村,將此地的血腥味稍稍吹散了些。
寂靜的荒村中滿洲兵已經離開了,隻留下無主的屍體被血腥味吸引來的烏鴉和野狗啃食幹淨。
他們在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抹痕跡也被消除,誰都不會記得發生在這個荒村中的小小戰鬥。
孫奇在荒村的被伏擊是一次特殊的交鋒,但並不是個例。
在同一時間,明清雙方數不清的探馬斥候們在延平府左近互相埋伏、遭遇、廝殺、死去,為這場戰爭做足了前戲。
前期互相之間的刺探廝殺一直持續到楊彥迪率領大軍出現在延平府城外後才宣告結束。
楊彥迪率領著西軍五軍加上中軍的神機鎮和新編的四個軍鎮總計三萬大軍在延平府城外安營紮寨。
而延平府內則聚集了一萬廣東綠營和五千福建綠營,分別由王永譽和萬正色親自率領。
整個福建乃至整個神州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閩江邊上的這座普通府城延,無數人擔憂著、期待著、煎熬著,&nbp;&nbp;迫切想要借由此次戰事的結果窺探出未來到底會向何處發展。
不像關注著這場大戰的局外者們那樣焦急,&nbp;&nbp;身處於其中的楊彥迪、王永譽和萬正色三人都沒有露出一絲急躁。
明軍抵達當日早早地安營紮寨,&nbp;&nbp;養精蓄銳,&nbp;&nbp;城內的清軍也沒有表現的如臨大敵,&nbp;&nbp;隻是在夜間額外增加了三次巡邏,除此之外一切如常。
僅從表麵上來看,明清雙方對此次的戰事都表現的信心十足,雙方均無破綻露出。
這戰不太好打啊。
在搭好的中軍大帳內,楊彥迪輕輕搖了搖頭把對此戰的負麵情緒甩出腦海。
既然殿下已經決定要打,多想無益,無論清軍看起來多麽的眾誌成城,總歸要手底下見真章。
何況他楊彥迪的性格是最不吃堅決抵抗的那套了,他一直篤信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堅決的抵抗意誌是有用,但並非取勝的關鍵。
好在何祐和江勝已經幫楊彥迪處理好了其他方麵的軍事布置,他隻需要專注於眼前的戰爭,全力以赴拿下延平就好。
明軍除了楊彥迪在延平府聚集了大軍外,何祐還派遣甘孟煜率領著弘仁鎮分別前出至壽寧、福鼎、蒲城等地,征調當地民眾廣設堡壘。
隨後毛興率領著中軍四軍鎮分散進駐這幾縣,配合著勾連的堡壘力求確保福建北線的安全,防備浙江的清軍。
何祐則親自率領北軍,沿著古田、閩清、永春一線依靠縣城戒備防守,謹防西邊的姚啟聖趁機繞後突襲。
水師方麵在江勝的調派下,&nbp;&nbp;澎湖水師全軍進駐海壇島,占據了偽清福建水師原本的水寨。
江勝親自率領主力艦隊出擊全力襲擾、封鎖三門灣、台州灣、溫州灣等浙南沿海地區,進一步加劇了浙江局勢的混亂。
同時王隆則率領著寧海鎮和平海鎮兩支水師偏師直抵長江,在入海口處擊退了偽清的長江水師後,明軍的戰船長驅直入,在長江上遊弋橫行,給傑書率領大軍過河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瓊州水師也沒有閑著,在邱輝的率領下瓊州水師在廣東沿海大肆劫掠,以防止吳興祚再往福建派遣援軍。
在水師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瓊州和東寧安全無虞,鄭克臧命令留守在東寧的東軍和駐守瓊州的南軍各自再調集三個軍鎮增援福建。
明鄭此刻基本將全部的身家都聚集在了福建進行這一場豪賭,若是賭贏了便是大業的第一步,若是輸了那就一切休提,該逃逃該降降,興複漢家江山將隻能再等下一個二百年了。
視線轉回到延平府,楊彥迪在休整了一夜後,第二日仍未立刻展開進攻,他派出探哨多花了一天的時間仔細摸清了延平府四周的地形和四麵城牆的特點。
與楊彥迪的謹慎不同,城內的清軍信心十足,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王永譽信心十足,他覺得坐困孤城絕非上策,力主出城野戰擊潰明軍。
“根據姚總督的消息,眼前這支明軍中有許多降卒和新兵,正是出城野戰一擊定乾坤的好時機,怎麽樣萬大人,是否願意與本將軍共同建此不世之功?”
萬正色恰好與他的想法完全相反,他主張據守堅城借此消耗明軍的力量,他搖搖頭拒絕了王永譽的邀請,苦口婆心地勸說道
“王將軍,我等的任務是力保延平府不失,聖上下的命令很清楚了,大軍決戰自有康親王他老人家,我等隻需在這裏消耗明軍力量等王爺到後配合著一舉殲滅鄭逆即可,還是莫要冒險了,對麵統兵的可是那個楊彥迪。”
除了在新會縣城淺嚐輒止的交了一次手後,王永譽和楊彥迪便沒有更多的互動,故而他對楊彥迪的直觀認識不深。
但即便如此,楊彥迪當初在新會以少勝多野戰勝了提督劉明江還是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聽見萬正色的勸告,他不由地沉吟起來。
就在萬正色和王永譽各有各的想法,難以徹底決斷時,一隊突然闖入閩江的明軍炮船暫時讓城內的清軍擱置了爭議,專心應對起江麵上冒出來的新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