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閩江(上)
字數:3477 加入書籤
由於閩江在經過福州之後河道變淺、水流放緩,且在閩中山區的支流都設有堤壩和閘門,水流量人為可控。
因此明軍水師中的主力戰艦如大鳥船和蓋倫船都未敢輕易駛入,隻是派遣了經過改裝的小型趕繒船駛入閩江。
相比於動輒五十米左右的大型海上巨艦,趕繒船在長度上還不及他們的一半,但即便如此,這些炮船在內河江麵上仍然可稱為龐然大物。
在閩江上緩緩行駛著一隊明軍戰艦,&nbp;&nbp;原本承擔著護衛任務的趕繒船,兩舷上共搭載著十四門的小口徑海戰火炮。
此番為了更好地進攻城牆,特意對這些趕繒船進行了改造,裁撤了一部分小口徑原裝火炮,換上了對城牆能產生更大威脅的重炮。
改裝後的趕繒船重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吃水和重心的改變,這些船無法發揮出原本的速度優勢,&nbp;&nbp;但作為淺水江中的重炮船來說卻是合格的。
因此當十二艘改裝好的趕繒炮船在閩江上衝著延平府東麵的城牆開始猛烈炮擊後,清軍除了主動出擊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應對了。
趕繒船上每響起一次重炮聲,王永譽和萬正色的心就要顫一下,延平府城牆抗炮擊的程度明顯不比福州,大口徑的重炮實心彈將城牆砸的龜裂遍布。
有了水師的幫忙,楊彥迪將主攻的方向放在了延平府西側,一東一西,一江一陸,兩麵同時發動起攻擊。
震天的喊殺聲被震響的火炮聲掩蓋住,東側江麵上的十二艘炮船牽製住了數千清軍得守在此處不斷修補城牆,這筆帳對清軍來說怎麽看怎麽不劃算。
必須要先把在閩江上的明軍炮船搞掉!王永譽和萬正色很快達成了一致。
為此清軍拚湊了一支由長龍、快舸、蟹子船等各式各樣的小型內河戰船及民船組成的突擊艦隊,共計有船五十餘艘。
以廣東的軍標左營千餘人為主力,這些連夜打開延平府東側的水門,從上遊往下駛至江心洲處設伏。
永曆三十九年四月初六日清晨,籠罩在閩江上的薄霧剛剛為初升的朝陽所驅散。
明軍炮船從閩江下遊的臨時水寨向延平府溯行時,在江心洲背麵預先埋伏好的清軍突然鳴炮擊鼓,&nbp;&nbp;清軍的小舟戰船一瞬間呼啦一下全部從江心洲背麵駛出,對著明軍戰船直衝而下,&nbp;&nbp;雙方隨即交戰在一起。
“升信號旗。”,&nbp;&nbp;明軍水師在閩江展開軍事行動前便已經推算過清軍可能的反應,眼下這場伏擊在諸位水師參謀推算的清軍應對措施中榮列第一。
因此指揮著這支船隊的副參領付子陵麵對清軍的伏擊沒有驚慌失措,反而頗為從容,他好整以暇地在指揮艦上向其餘戰船下達著命令:“全隊轉頭。”
操縱著這些趕繒船的都是技術精湛的明軍水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海浪中拚搏了數年乃至十數年之久。
因此盡管此時晨風仍然和緩,明軍還是很快地完成了掉頭的動作,這讓臨時拚湊出來伏擊的清軍們瞠目結舌。
然而明軍整船掉頭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以至於利用槳力劃動的清軍小舟此時已經衝得很近了。
“讓其餘船隻急速南撤,迅速脫離謹防敵人火攻,猛士號和我一起阻敵。”
指揮著艦隊行動的付子陵大聲命令道,旗手迅速揮舞著旗幟將他的命令傳遞給各個戰船上。
不出付子陵所料,清軍確實是計劃采用火攻。
本來按照清軍的設想,伏兵從江心洲驟然殺出,明軍不察慌亂之下,戰船陣勢定然大亂,屆時趁著明軍混亂戰船排列緊密時一舉點燃烈焰,將鄭逆水師全部點燃。
可惜付子陵的沉著指揮讓清軍的計劃還未開始實施便宣告了破產。
大隊明軍炮船已經向後調轉脫離了隊伍,隻剩下猛士號和付子陵的指揮艦在斷後阻敵。
清軍此次伏擊的戰果由原本預想的全部十二艘炮船變成了隻剩兩艘炮船,這換了誰都會感到泄氣。
但很快清軍發現他們錯了,&nbp;&nbp;或許連這兩隻炮船也不一定就能穩妥的拿下,&nbp;&nbp;隨著清軍小舟的靠近,猛士號上幾名明軍炮手快速撲向船尾的位置。
他們迅速將船尾重炮準備妥當,兩人手扶著大炮支架轉動著方向,另一人微微瞄準敵船調整著高低射角,在將追趕而來的清軍的麵目都看得清楚的同時引燃了導線。
瞬間,巨大的後坐力讓剛性連接的炮架猛然後彈,發出嘎吱的聲音,射出的實心彈精準地擊中衝在最前的清軍長龍船。
明軍的戰船普遍高於清軍的小舟,借助著以上打下的拋物優勢,餘力未盡的炮彈在打穿了數個倒黴清軍軀體的同時擊穿了內河小船單薄的船底。
泊泊的江水湧了進來,很快失去了平衡的長龍船開始側傾,給後邊的清軍追擊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看見猛士號率先發力,付子陵也不甘示弱,他帶領著指揮船上的官兵們同樣開炮阻擊敵人。
頂著明軍的炮轟,清軍槳手們賣力地劃著小舟迅速將兩者的距離拉近,等距離足夠近後,小舟快舸上的清軍鳥銃手和弓箭手開始向明軍發射銃彈和箭矢。
打完幾輪後,小舟上的清軍士卒們果斷地點燃了小舟上裝好的火油,隨後紛紛跳入江中逃生,點燃著火焰的小舟餘勢不減地向明軍戰船衝來,引起了其餘小船上清軍的歡呼。
哐當一聲,著火的小舟撞上明軍的大船,卻根本撞不穿戰船的外殼,火焰隨著散落的火油跳躍到小舟外落在明軍戰船船甲上燃燒起來,但很快被明軍撲滅。
眼見著抵近後火攻的效果不佳,負責指揮作戰的清軍軍官趁勢轉變了策略,隨著明軍大部分炮船離得遠了,指揮的清軍軍官看著僅剩的兩艘明軍炮船,眼神中露出了貪婪。
他立刻下令改變戰術,準備抵近白刃奪船,在他一聲令下,數艘小舟猛然前衝將猛士號團團圍住,戰船上的明軍向試著登船的清軍回以齊射的火銃。
近距離下,東寧銃的威力被成倍地放大,射出的彈丸往往能輕鬆擊穿清軍手持的木製盾牌,將躲藏在其後的身體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