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字數:4022 加入書籤
眼見對岸的清軍迅速反應,集結了軍隊趕赴到岸邊。
楊彥迪一麵增派人員修繕浮橋,一麵派人把數十門野戰炮搬到渡河的前線來,一字地擺定,對準江對岸的清軍猛烈地發射炮彈。
這次的野戰炮不同以往,他們裝備了東寧軍械所剛剛研製出來的新式開花霰彈。
開花霰彈並非是什麽新武器,這種武器早已在最近一個世紀中頻繁被用於中西方的戰場上。
清軍和明末的明軍也有這種炮彈,&nbp;&nbp;但舊式的開花霰彈很不穩定,在實戰時需要小心再小心,一個不慎可能就會提前引爆了炮彈打到自己人。
楊彥迪和許多明軍將領也對這種新式開花霰彈抱有同樣的印象。
原本楊彥迪是不想冒險迅速使用這種新式武器的,但鄭克臧十分堅持,他笑著對楊彥迪說道:
“我知道謝卿的為人,若不能改進的適應實戰,&nbp;&nbp;即便戰事再緊急他也不會匆匆推出一款新武器的,軍械司的報告中這種新式武器的穩定性隻是略差於普通炮彈,不需要畏首畏尾,大膽使用。”
在鄭克臧的堅持下楊彥迪隻好硬著頭皮命令炮營換上了這種新式武器。
但隨著炮營開始開火後,楊彥迪很快就愛上了這種殘酷的炮彈。
當炮彈在清軍中爆炸後,灌裝在炮彈裏各式各樣的碎小卻致命的材料四散激射而出。
瞬間在清軍密集的陣列中劃出一片空心圓地。
在密集的激射物中,不論是鐵甲、盾牌還是擋板,隻要是留有縫隙就難以幸存。
楊彥迪見狀大喜,這威力實在喜人,確是當今戰爭中遠攻的有效武器。
這等寶貝就該用在這樣關鍵的決戰中,在楊彥迪眼中此物隻有一個缺點,那便是在兩軍相交、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中,怕誤傷了自己人,這種空心霰彈卻是施放不得。
河這邊的明軍們火銃猛發,聲震四野,飛射的鉛彈急如驟雨,&nbp;&nbp;配合著轟鳴的開花霰彈正以極高的效率迅速收割著生命。
對岸的清軍,無論在地麵上暴露著還是在遮擋物後躲藏著,都存不得身,隻好紛紛散開,&nbp;&nbp;膽大的就匍匐在原地上,&nbp;&nbp;伺機攻擊。
楊彥迪衝著鄭克臧抱拳試探道:“既然有殿下您親在在中軍坐鎮,老楊我願當殿下的先鋒!”
鄭克臧似笑非笑地盯著他,“怎麽著,是手癢了?”
楊彥迪略顯期待地點了點頭,鄭克臧臉色猛然嚴肅起來,語氣嚴厲道:“身為一軍主帥,怎可以屢屢親犯險境!”
他指著一旁的駱英雄道:“你給我看著點他,若是以後他再犯糊塗,你直接告訴我!”
楊彥迪和駱英雄聞言訕訕稱是。
最後先鋒陷陣的任務交到了花軒身上,他久違地穿上了顯眼的明光鎧甲,趁著銃炮亂發的機會,率領部眾,一聲呐喊,徑登浮橋,直奔河對岸的清軍大陣殺去。
這真是千鈞一發的重要關頭。清軍雖然擋不住明軍的火炮,但仍有許多人躲在火炮和火銃射不到的隱僻處,發射箭矢來攻擊正快速通過浮橋的明軍。
明軍越是接近中流,&nbp;&nbp;箭矢就越加來得密集和有力,&nbp;&nbp;往往一個疏忽,就被射倒在浮橋上或掉下河去。
花軒性急地催督親兵們搶渡,他自己也隨著大隊人馬快步走在浮橋上。
木筏一晃一晃地不住往左右擺動,給明軍的前進造成了莫大的困難。
“哎喲!”
幾個聲音同時高呼起來。他們忽然發現距浮橋不遠處的上遊,有十多條已經著了火的木船,順著水勢,直向浮橋靠攏來。
這是張鵬情急之下想出來的延緩明軍腳步的措施。
火船上滿載著油脂、幹荻、硫磺、麥杆等容易著火的東西,乘著風勢,倏忽之間就燒得十分熾旺。
徑駛到浮橋旁邊,衝撞、打散和延燒著木筏。它像一條火龍似地阻擋浮橋上明軍的去路。
木筏上出現一陣不可避免的混亂。
“這個張鵬倒是有幾分急智。”,鄭克臧摩挲著下巴上的胡須對楊彥迪說道。
楊彥迪也讚同地點了點頭,眯著眼睛仔細觀瞧河上的戰局。
張鵬的這個火攻策略簡單而有效,浮橋上明軍混亂的情形如果不加製止,很可能最終導致這次渡河的失敗。
親自衝鋒的花軒一看形勢不好,急忙順著木筏搖晃之勢,左右擺動著他的沉重的身體,然後站穩了,厲聲喝道:
“既已到了此處,眾位兄弟能允許我們功虧一簣嘛!我大明王師橫掃福建威震東南,幾條火船打什麽緊?速速下河擊之!”
好像回答他的演說一樣,清軍一陣密集的亂箭向他射來。
貼身保護他的親兵們反應極快,立刻舉盾跳到他麵前,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箭矢。
一隻箭矢以刁鑽的角度射入盾牌的間歇處,正好射中一名親兵的喉嚨,他倒在筏子上,臨死前還試圖用顫抖的手舉起盾牌來掩護主將。
另外幾名親兵則毫不猶豫地執行了花軒的命令雙腳一蹭,撲咚一聲,頓時湧入河中。
隨即又有數十名明軍士兵,一個接著一個地躍入江水中,他們每個人都懷抱著一根長木柱,企圖用木柱拄住火船,不讓它靠上浮橋。
一艘艘燃燒著烈焰的快船借著風勢,直往他們的頭麵和身體上撲來,使他們靠近不得。
岸邊的遼軍,趁機對準河裏的明軍,箭矢頻發。
他們幾番上去,幾番都被逼退回來。浮橋上的士兵大聲呐喊,為他們助威。
他們被逼退下了,又再次撲上去,屢退屢進。
河中明軍的英勇感染了很多人,接著又有數十名士卒跳下河去,在浮橋上的火銃手拚命地向對岸射擊,壓製住清軍的箭矢。
河中的明軍們緊緊抱住木柱,分成幾個小隊,拚命撲上去。
他們憑著木柱在江水中遊動,根本不顧對岸敵人射來的亂箭一寸一寸地在冒火的江麵上挺進。
他們成功了,當他們靠近火船用木柱拄住火船的時候,浮橋上的明軍不禁歡呼起來。
他們把一隻隻火船在兩邊拄開去,拄得遠遠的,讓它們自行燒毀,燒成灰燼,中間頓時出現了一段可以通行無阻的地帶。
著了火和被衝撞散的浮撟早被筏子上的明軍撲滅紮縛穩固了。
花軒帶頭呐喊一聲,率先通過了這道橫攔在河心,橫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的火牆,直撲河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