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其下攻城

字數:3782   加入書籤

A+A-




    罕東城已經是一座空城,綽兒加帶著所有人以及所有能夠搬走的東西都撤走了,幾乎沒有給朱高煦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除了這座有鎮守關隘作用的城池,可這不是朱高煦想要的。

    然而,有些事情就好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一般,似乎是打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

    在大明出兵之時,朱棣就親筆寫下詔令,讓烏斯藏都司那邊輔助大明討伐有謀逆之嫌的關西七衛,同時也在詔令中羅列了一係列大明未來對烏斯藏都司的政策。

    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開放多方麵的互市、每年馳援烏斯藏都司各地一定數量的糧食等等。

    這些措施放在哪怕是盛世都很少見到的各種政策讓烏斯藏都司八王都有些意動了,想著反正烏斯藏都司現如今也是依附於大明的,現在還能得到好處,當下就答應了。

    在接到詔令的同時,三王之一的大寶法王當即就開始著手給朱棣回信,同時五王之一闡教王則親自帶兵,馳援朱高煦和朱高燧所帶領的明軍。

    別看自吐蕃之後的烏斯藏都司基本上是不怎麽在曆史上露頭了,但在戰力上仍舊是不可小覷的,尤其是在他們來到低地勢作戰的時候。

    闡教王知道關西七衛中罕東衛是距離大明最近的,而罕東衛最靠近大明的城池是依托於哈拉湖而建的罕東城,所以就帶著人直接朝著罕東城趕。

    闡教王是從答思麻萬戶府調的人,調集好人之後就直接朝著罕東城出發,而因為烏斯藏都司收到消息的時間要比明軍開拔的時間要晚一些,再加上烏斯藏都司的路比較難走,所以雙方幾乎是前後腳到達的。

    好巧不巧的,闡教王所帶領的隊伍正好迎頭撞上了從罕東城逃離的綽兒加。

    說迎頭撞上不太合適,因為其實是綽兒加闖進了闡教王的營地。

    這說來也巧,烏斯藏都司地勢較高,下到河西走廊的罕東衛能走的路不是很多,所以闡教王就帶著人順著巴音郭勒河的河道向罕東衛出發。

    而巧的是,翻過了巴音郭勒河源頭的野牛脊山後正好是在哈拉湖的後麵!

    綽兒加就這麽“自投羅網”了!

    三天,或者說是兩天三夜,朱高煦從大起到大落再到大起,這讓他有些五味雜陳的,同時又覺得有些可笑。

    “多謝闡教王帶兵相助,若非闡教王及時趕到,我怕是就要犯下大錯了。”

    感慨歸感慨,但該走的客套朱高煦知道還是要走的。

    “漢王哪裏的話,烏斯藏都司本就是大明的一部分,現在朝廷需要,我等自然是責無旁貸!”

    闡教王對著漢王行了一個佛禮,口中所說之話也是滿滿的官場氣息。

    朱高煦笑笑,很官方地開口問道“現如今罕東衛已經可以算是解決了,隻要我們捂住消息不讓其擴散,在罕東衛大後方的沙州是不會察覺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罕東衛可以說是如入無人之境,依闡教王高見,我們接下來要朝著哪個衛前進呢?”

    “是安定衛的昔兒丁?本王聽說安定衛跟東察合台汗國走得很近,甚至多次朝著東察合台汗國內部輸送物資。”

    “亦或者是咱們向北走,朝著赤斤蒙古衛出發?”

    “漢王客氣了。”闡教王又是一個佛禮,然後才開口發表意見。

    “依小僧愚見,或許咱們可以朝著赤斤蒙古衛出發。”

    “哦?不知闡教王可否賜教?”漢王將姿態擺得很低,這可是不常見的。

    其實也就是闡教王的出現算是彌補了他的一個過失,不然的話以朱高煦的性格來說是斷然不會這樣的。

    “漢王言重了。”闡教王笑了笑,指了指賬內的沙盤。

    “哈拉湖雖然是占據了絲綢之路的隘口,從這裏出發無論是向北的赤斤蒙古衛還是向西的安定衛看起來都是可以的,但有件事情不知道漢王可否還記得?”

    “漢王此行是奉陛下之命征討有謀逆之嫌的關西七衛,而非某一個勢力,所以向著安定衛出發是不行的。”

    “若是向安定衛出發,與南麵的曲先衛和阿端衛隔著茫茫大漠,隻能是向北依次解決沙州衛、哈密衛和赤斤蒙古衛,最後再掉過頭來解決曲先衛和阿端衛。”

    “若是先去赤斤蒙古衛,那最後正好到曲先衛和阿端衛,這樣一來免得走冤枉路不說,在糧草的調動上也能省下很多力氣。”

    “闡教王言之有理。”朱高煦笑著朝闡教王拱了拱手,以示欽佩之意。

    “那本王這就派人去陝西行都司,讓他們同步派人前往赤斤蒙古衛東部騸馬城和回回墓,與正麵的我們形成掎角之勢,這樣一來我們也能輕鬆一些。”

    “漢王高見。”闡教王行了個佛禮,嘴上說著好話。

    一直到交談結束,朱高燧都沒有開口說一句話,從頭到尾隻是帶著幾分奇怪地看著他的二哥,似乎有些不認識了。

    一直以來,朱高燧心中的二哥都是個莽夫,當初他們倆聯盟的時候一直都是朱高煦主外,他則是負責那些見不得人的計策和謀劃。

    但現在……

    朱高燧的心裏有些奇怪,好像就是這兩年的功夫,他的二哥變了,變得不再那麽莽撞,變得沉穩了起來。

    難不成……是大侄子給二哥帶來這般改變的?

    朱高燧甩了甩頭,將這不切實際的想法給甩了出去。

    然而,事實的確是跟他想的一樣,而且還偏偏是他所認為最不可能的可能成了真。

    不過此時的朱瞻垶可沒心思想這些事情,他正煩惱著呢。

    在上次科舉結束之後,一甲前三都得到了朱瞻垶的重用,不過他們跟上一屆的狀元蕭時中一樣,在被重用之前都要經過鍛煉。

    正好蕭時中被調了回來,朱瞻垶就讓這次的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臚去了忽蘭忽失溫。

    隻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馬鐸、王玉、林誌和林貫四人去忽蘭忽失溫不過一個月多一點就掀起了一波滔天大浪!

    什麽樣的級別能稱之為滔天大浪呢?朱瞻垶也沒有個很好的界限,不過他知道的是這事兒放在今年,怕是除了征討關西七衛之外最大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