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準備開戰!
字數:4057 加入書籤
一般來說,不管是在什麽時代,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絕大多數的百姓在聽到戰爭這兩個字都是害怕的,甚至可以說是談之色變。
然而,這次卻不太一樣。
害怕肯定是害怕的,很多人在聽到大明要再次發動戰爭,而且還是雙線作戰,第一反應都是害怕,隻不過這種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
雖然沒有消失,但差不多有超過半數的百姓都轉而支持朝廷。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托心相付。
朝廷這兩年沒少清理貪官,在製度上還提出了考成法和替補發,還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百姓生活的攤丁入畝法。
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新糧了。
有了新糧,百姓的心中就有了底,而且你見過哪個朝代有這種產量的糧食?
朝廷費勁千辛萬苦,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找到了這種高產量的新糧,人心都是相互的,百姓又怎麽會反對朝廷?
本來還有不少的文官反對大明再動幹戈,因為大明現如今的實際情況他們是清楚的,打仗或許可以,但自己也會很難受。
戰鬥力不弱,積蓄也足夠,也是師出有名,唯一的缺點就是人口。
連年的戰爭對糧草、輜重等的消耗反倒是次要的,最讓人接受不了的就是人口的消耗。
說得現實點兒,糧食可以種,武器裝備可以造,但人口呢?
糧食三月可收,武器輜重哪怕是最好的那種級別,在製造周期上也不過是三年左右,這還是那種有家世,甚至是將帥們使用的,普通將士所用的武器裝備可以說都是批量生產的。
但人口呢?
就以這個時代十二歲可婚配這一點來說,人口的循環周期也是十二年起步的,就這還沒算十二歲的孩子有沒有戰鬥力這個問題。
從洪武一朝結束之後,大明似乎就沒有停止過戰爭,從燕王靖難到南征北伐,再到現在的對關西七衛動手,中間停戰最久的時間也不超過三年。
連續的戰爭,大明是真的遭不住了。
可文官們雖然有心反對,但第一次感受到了有心無力的感覺。
太孫提出來的,陛下點頭,武將支持,百姓也群情激奮,現在就隻有他們文官在孤軍奮戰了。
孤掌難鳴啊。
不過現如今一切已成定局,文官雖然認為此時發動戰爭,而且還是雙線作戰對大明的未來很不好,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他們雖然不支持戰爭,但也不會在戰爭的時候拖朝廷的後腿。
最起碼大部分的官員是這樣的。
一時之間,這個名為朝廷的龐大機器瞬間運轉了起來,戶部、兵部、工部等一切和戰爭有關的部門都迅速超負荷運轉,快速但有條不紊地向揚州府調動一切需要的東西。
然而,戰爭早就開始了。
揚州府,掘港。
在朝廷的物資和人員調動到來之前,鄭和不僅從劉家港的市舶司調來了寶船,還用當地的士兵做船員去海上轉了一圈。
不得不說,大明不僅在火器上是同時代無敵,在造船技術和航海能力上也是一樣的。
哪怕是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普通士兵,但那些倭寇在看到大明的寶船隊時也依舊是屁都不敢放一個,直接抱頭鼠竄,根本沒有動手的勇氣。
不是他們被嚇破了膽,而是在這個時代,別說倭國這個一隅小國了,就算是擁有像帖木兒和奧斯曼帝國那般實力的也不敢正麵跟大明的寶船隊對上。
沒見沙哈魯在忽魯謨斯的時候也隻敢趁著鄭和他們下船補給的時候偷襲嗎?
大明的寶船長近一百五十米,寬約五十米,上下多達四層,每側有十二個、兩側共計二十四個炮口,可容納兩千人!
這樣的海上巨獸,在這個時代真的沒人敢對它動腦筋。
不過,也就僅限於海上巡邏了,哪怕是那些倭寇連看都不敢看一眼的抱頭鼠竄,但鄭和依舊不敢乘勝追擊。
海戰不是嘴巴一張就能打的,缺少擁有經驗的士兵,鄭和是不會冒險深入的,一旦遭了埋伏,甚至是寶船都落到了倭寇的手中那就壞事兒了。
要知道,這種排水量近兩千五百噸的寶船是當之無愧的寶山,船落到別人手裏不要緊,但生產製造的技術不行。
在近一個世紀後才出現的哥布倫船隊中最大的聖瑪利亞號的排水量也不過一百噸左右,在體積上隻有寶船的百分之一。
“怎麽樣?”
掘港的港口上,朱瞻垶看著才下船的鄭和,平淡地問了起來。
“回殿下,倭寇並不敢與我大明船隊作戰,全都是望風而逃,甚至連回頭的勇氣都沒有,所以微臣並沒有見到多少倭寇的船隻。”
“從微臣離港到現在,隻見到了大小倭船十六艘,不過他們的船隻大小實在是讓微臣無法入眼!”
說到這裏,鄭和不免地有些驕傲。
雖然他不是這寶船的製造者,但那份驕傲是大明這個王朝所帶來的,不隻是鄭和,所有人在麵對別人的時候都會感覺與有榮焉。
“不要放鬆,偵查還是得繼續進行才是。”朱瞻垶依舊是很冷靜,甚至還給鄭和潑了一盆冷水。
“大明在進步,但別人也在進步,我們不是突然造出來寶船這種級別的船的,別人有可能也進步了,甚至在某些地方達到了我們都沒曾到過的高度。”
“五軍營和神機營的將士們的抵達還需要時間,在此之前不能放鬆,要盡可能的摸清倭國到底有沒有別的後手。”
“另外,派人向北,一路通知沿海各地的備倭軍,揚州府有了防範,倭寇極有可能有了防範,甚至是打著撈足一票之後就返航的決定也不無可能。”
“在這件事上我們本就是被迫應戰,不能再損失更多了。”
“是!”鄭和的表情也嚴肅了起來。
的確,朱瞻垶說的不無道理。
現如今可以說從大明到倭國沿岸都已經變得風聲鶴唳,那些倭寇極有可能因為膽怯而就此撤退。
撤退沒什麽,但就怕他們在撤退之前還想著撈一票。
現在開戰的理由已經有了,朱瞻垶不讓讓大明再遭受任何一丁點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