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彷徨的朝鮮大君
字數:4153 加入書籤
在第五天的時候,五軍營和神機營的將士們終於是抵達了揚州府掘港。
倚靠著長江,這個速度看似很慢,但實則已經是比較快的了,人員的調動倒是簡單,再怎麽不濟通過水路也是能夠很快到達的。
但是輜重不行,尤其是神機營。
火藥最怕什麽?別的或許不一定,但水一定是排名最靠前的。
受了潮雖然不至於讓火藥徹底無用,但曬幹的時間是明軍不願意也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就隻能選用陸路運輸。
既然火藥需要陸路運輸,那神機營的將士自然也隻能跟著陸路走,畢竟最熟悉火藥的除了工匠那也就隻有神機營的將士了。
“十艘船,你們自己分配。”
揚州府府衙,朱瞻垶看著站在下麵的鄭和、王景弘、陳懋和柳升。
“你們四人,馬寶和景弘曾經帶著船隊出過海不說,還在錫蘭山國、忽魯謨斯打過海戰,陳懋和柳升也曾經在山東打過海戰,所以我是相信你們的。”
“老話說得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此次是出海作戰,局勢瞬息萬變,你們四人商量著來,在這方麵我是個門外漢,就不瞎指揮了。”
“我就一句話,不僅要勝,還要大勝!不僅大勝,還要讓倭寇嚐到惹怒我們大明的後果!”
“是!”x。
鄭和等四人沒有任何的猶豫。
在他們看來,大明對倭國,而且還是海戰,這就好像是一隻螞蚱咬死了老虎,根本就沒有可能。
但正所謂獅子搏兔亦需全力,鄭和等人雖然滿心驕傲,但卻沒有任何的輕敵。
倭國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那就是他們在海戰的經驗上其實是要豐富一些的。
大明極少有水站,雖然當年太祖高皇帝曾經打贏了陳友諒,但在那之後大明的海戰經驗就基本是固步自封了。
缺少實踐的機會,再好的將領也打不了勝仗。
而倭國呢?雖然隻是像流寇那樣襲擾大明和朝鮮,但從洪武年間到現在就基本上沒停過。
紙上談兵和實際演練,差距不可謂不大。
也就是鄭和與王景弘有豐富的航海經驗,也在下西洋的途中打過仗,柳升曾經在山東沿海阻擊過倭寇,陳懋之前更是隨著王景弘去襲擾過倭國北岸,不然的話朱瞻垶都不一定敢這麽打。
沒有經驗豐富的將領,那麽朱瞻垶就會改道去朝鮮,以對馬島為支點開始謀劃倭國。
和現在的計劃相比,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看著下去準備的鄭和四人,朱瞻垶雙眼微眯,抬頭看了看萬裏無雲的天空,雙眼中的光芒略顯陰沉。
倭國,侵擾大明這麽多年,是時候要清算了,而這一次的清算,相信是倭國難以承受的。
翌日,朱瞻垶收拾東西啟程,從揚州府的掘港入海轉至長江口,最後轉道運河,沿河北上。
既然是要對倭國動手,那自然是少不了山東的備倭軍,而且想要針對倭國,雖然沒有必要,但可以用別的方法。
朝鮮這個擺在麵前的盟友,不用白不用。
沒有人不願意在打仗這件事上增加個幾成的勝率,哪怕是一成也是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朝鮮不會搶功。
作為大明最忠實的小弟,朱瞻垶相信朝鮮最終會“自願”放棄作為戰勝國的權益的。
隻不過朱瞻垶還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朝鮮已經快要亂成一鍋粥了。
打從李褆返回朝鮮之後,朝鮮就沒有安生過。
本來按照李芳遠的計劃,在李褆返回之後就要開始著手廢長立幼了,因為哪怕是作為朝鮮大君的李芳遠也不覺得李褆能從大明那裏得到新糧良種。
哪怕大明和朝鮮的關係不一般。
這不是李芳遠悲觀,李褆動身前往大明是什麽時候?是大明第一次新糧育種的時候!
那時候的大明自己都沒有多少糧食,而且大明的疆域那麽大,又剛剛打下了瓦剌和韃靼,哪哪兒都需要糧食撫慰,尤其草原和奴兒幹都司一帶。
在李芳遠的計劃中,大明應該是會等到基本滿足自身的需求之後才會考慮發放糧種。
但沒曾想,李褆帶回了新糧種子不說,還得到了大明皇太孫的支持!
雖然並沒有實質性的舉動,但作為一個皇帝的廢立都要經過大明統一的從屬國,李芳遠不得不把朱瞻垶那若有若無的表示給放在心上。
除此之外,朝鮮的世家也都讚同出兵相助大明,這是李芳遠不想要看到的。
自從得知了大明跟他們交換對馬島的真正目的之後,李芳遠就隻感覺像是吃了一口屎一樣的難受。
那麽大個鐵礦,就這麽拱手讓人了!
這樣李芳遠對大明的態度有了些許變化,但現在的形勢已經不容得他做主了。
以前的他隻需要麵對朝鮮世家的發難,但現在他的世子也站在了他的敵對陣營。
現如今的朝鮮已經不是宗室和世家爭雄的局麵了,而是大君、世子和世家三足鼎立的局麵。
從表麵看起來三足鼎立這個詞有些誇張,世家暫且不說,世子李褆隻有一個人就被算作是一方勢力似乎有些不太妥當,但事實就是如此。
有了大明皇太孫的支持,李褆在朝鮮有足夠的實力成為一方勢力,哪怕誰都知道大明不會為了這個所謂的世子而出兵,但卻不能不考慮大明的想法。
再說了,因為朱瞻垶的關係,現如今朝鮮已經有很多的文臣武將開始對李褆示好了。
現如今的李芳遠別說是按照計劃那般廢長立幼了,他現在隻覺得自己屁股下的那個位置都坐不穩了。
該怎麽辦?
雖然局勢已定,出兵相助大明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但李芳遠還在抱著希望,希望局勢有轉機。
然而,事實嚐嚐不盡如人願。
五軍營和神機營的到位代表著大明已經開始挺近了,另一邊朱瞻垶從運河上不過兩天就抵達了山東,駐紮在山東的備倭軍也開始動了起來。
從揚州府出發的船隊,已經轉移至廟島群島的備倭軍,無不在告訴李芳遠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若是再不做決定,讓大明心生惡敢都不算什麽了,就怕到時候連花費了大代價交換來的對馬島都可能要丟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