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三角圍困

字數:4449   加入書籤

A+A-


    

    十艘寶船這隻是最開始,大明後續的動作要遠比現在要大得多。

    寶船的運載能力也不過每艘船兩千人左右,十艘船也就兩萬人,這還不算糧草輜重這些,要是算上了那人數還得更少一點。

    兩萬人就想跟倭國打仗?哪怕倭國是個一隅小國,這個人數也是太少了。

    所以,大明的動作遠遠不止於此。

    六月十三,在朱瞻垶抵達廟島群島半個月之後,劉家港再次駛出了二十艘寶船,承載將士兩萬餘人以及部分糧草輜重,沿大明海岸線北上。

    七月初六,又二十艘寶船駛離劉家港,承載著一萬餘名將士和大量糧草輜重,同樣是沿大明海岸線北上。

    五十艘寶船,這已經是大明現在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寶船了,剩下還有不到十艘,但這十艘不能動。

    在攻打草原的時候,戰爭消耗的糧草有商人幫忙運輸,但這是在海上,商人可沒有辦法幫忙運輸糧草,就算是禁海令開放之後私人也開始造船了,但這也不夠。

    私人的能力有限,造出來的船隻大小也就受限,想要承擔一場戰爭的糧草運輸還差了點。

    再說了,大明直到現在也不過動用了近六萬的將士,後續是要動用駐紮在山東的備倭軍的。

    沒有船隻,將士們難不成飛到倭國的土地上去?

    “沐晟見過太孫殿下!”

    廟島群島的臨時駐紮點,沐晟隨著第三批寶船隊出發,抵達廟島群島。

    “準備得怎麽樣了?”站在營帳門口,朱瞻垶的目光看向了東方,滿是森然。

    “回殿下!所有將士已經準備妥當!我軍糧草充足!朝鮮、琉球等國也已溝通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沐晟單膝跪地,臉上滿是狂熱的神情。

    他不是忠於朱瞻垶,他的狂熱也不是獻給朱瞻垶的,而是獻給了戰爭。

    在永樂四年之後,沐晟從一代名將幾乎要淪落為一個混吃等死的勳貴子弟,原因就是在永樂四年的麓川之戰後,沐晟就一直在打醬油,沒有什麽戰功。

    從永樂五年開始,征討安南一直都是英國公張輔為主導,他其實就相當於大軍之中的偏將。

    偏將就不說什麽了,偏偏在征討安南的過程中張輔連戰連捷,而他沐晟則少有勝績。

    之前的北征跟他這個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沒有什麽關係,但現在不同了。

    攻打倭國的前期大多都是水戰,而他在安南沒少打水戰,這就是他發揮的時候了。

    “柳升!”朱瞻垶收回了看向東方的目光,轉而投向了營帳門口右側的柳升身上。

    “末將在!”

    “明日你領寶船十艘!備倭軍兩萬!前往朝鮮對馬島駐紮!”

    “末將領命!”

    “陳懋!”

    “末將在!”

    “明日你領寶船十艘,將士兩萬!前往琉球駐紮!”

    “末將領命!”

    “朱勇!

    “末將在!”

    “明日你領寶船十艘!將士兩萬!前往建州喜樂溫河衛駐紮!”

    “末將領命!”

    “鄭和!”

    “臣在!”

    說到這裏的時候,朱瞻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語氣平緩了下來。

    “三天,我隻給你三天的時間,廟島這邊的十艘寶船以及剩下所有的寶船都歸你調動。”

    “三天之內,我要你將十萬備倭軍分別送達對馬島和琉球!”

    “臣,定不辱命!”

    朱瞻垶緩緩走出帳外,目光堅定,語氣也帶上了幾分肅殺的氣息。

    “明日卯時準時動身,無論因為和等原因,延誤者皆軍法處置!”

    “是!”

    ……

    六月的廟島群島依舊風和日麗,偶有風浪但卻不大,有很多人知道這裏剛剛才發生了一件足以左右一國甚至是幾國命運的重要決策,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

    對馬島、琉球和建州喜樂溫河衛,朱瞻垶給倭國布下了一個足以遮住倭國天空的大口袋,將半個倭國都籠罩其中。

    對馬島自不必說,隻要是對倭國動手,那必然是無法繞過這個重要的咽喉位置,這裏是倭國和朝鮮之間最繁忙的水道,不可能繞開。

    喜樂溫河衛位於建州的右下角,與倭國的本州島隔海相望,同時也正對著本州島與後世北海道之間的海峽。

    至於琉球……

    其實此琉球非彼琉球,朱瞻垶所說的琉球和後世常說的琉球不是一個地方。

    朱瞻垶所說的琉球在後世有另一個名字衝繩。

    早在洪武五年,大明就與琉球王國有過溝通,此後的洪武六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五年和二十八年都與大明有過交流。

    不僅是洪武一朝,就算是進入了永樂一朝,琉球也於永樂元年和八年遣使來大明進貢,其中在永樂八年,大明更是在琉球王國的上一任國王去世之後冊封了新的琉球國王。

    所以,琉球是大明正兒八經的從屬國,而且從關係上來說不比朝鮮和大明差。

    現在,朱瞻垶利用了幾乎所有可以利用的點,在倭國的西北側、西南側和東北側布置了兵力,形成了一個三角圍困的口袋陣。

    現在隻等時機一到,圍困倭國的三個點立刻就會傾巢而出,第一步直指倭國的西海道,也就是後世的九州島。

    一旦拿下九州島,大明的十六萬將士就有了落腳之處,後續的戰爭就好打多了。

    與此同時,應天皇宮,乾清宮。

    朱高熾跪在地上,苦口婆心地勸著他的老爹,大明的皇帝陛下。

    “爹,三線作戰,您真的想好了嗎?”

    “不就是關西七衛和倭國嗎?怎麽,在你這個皇太子的眼中,清肅草原貪官也成了一線的戰爭嗎?”

    對於大兒子的勸諫,朱棣顯然很是不滿意。

    他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本來這次他是要禦駕親征去征討倭國的,再不濟留在廟島群島,甚至是在順天坐鎮指揮也行。

    但沒成想,他的大孫子先他一步,直接私自去了山東,還在廟島群島坐鎮以及指揮全局。

    “昨天垶兒就已經將他的計劃送來了,快則明天,最遲也不過三天就會開始動身,你覺得還有轉圜的餘地嗎?”

    朱棣一邊說著,一邊將一封密信扔到了大兒子的麵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