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知遇
字數:8056 加入書籤
日月江山永為明第531章:知遇
永樂十四年,十月初三。
今天是不是個好日子不知道,但今天是當朝太子的嫡次子朱瞻基的大婚之日。
直到今日,人們才想起來原來太子殿下並非隻有皇太孫一個子嗣,與皇太孫一母同胞的朱瞻基也早就到了適婚之齡。
隻不過,這些年來朱瞻垶的光芒實在是太過耀眼,以至於讓人們不自覺的忽略了其他人。
相較於朱瞻垶,朱瞻基的婚禮要簡單很多,畢竟他不是儲君,沒有那麽多雜七雜八的程序,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婚禮不需要祭祀太廟。
今天朱瞻垶也出席了弟弟的婚禮,但他沒有參與到儀式中去,隻是坐在一旁,微笑的看著自己的弟弟成家。
“原本以為太孫殿下與鄭王殿下一母同胞,但現在看來終究還是少了些磨煉。”
朱瞻垶沒有在他專屬的位置坐下,而是坐在了給一些特殊臣子安排的位置上,這也就導致了有不少的人與他搭話。
“瞻基還是不錯的,就是因為有我這個哥哥在前麵頂著,所以有很多事情他都不必擔憂。”
朱瞻垶嘴上說著,目光卻沒有離開自己的弟弟。
“倘若沒有我,他就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和磨煉,成就也必然不會低於我。”
“太孫殿下說的是。”解縉低頭諂笑。
對於解縉,朱瞻垶其實沒有什麽太多的好感,這個人的私心比較重,腦筋也不夠靈活,但做事還是可以的。
沒有了漢王在爭儲時的誣陷,解縉倒也沒有那麽多的波瀾,一直安穩的活到了今日,不過相對之下他也沒有得到重用,因為自朱瞻垶得勢之後啟用的就是三楊。
連他爹最喜歡用的黃淮都沒有得到重用,朱瞻垶又怎麽會重用解縉?
“哥。”
正說著,朱瞻基已經走完了儀式流程,拜過了父母,然後就帶著自己的妻子來到了朱瞻垶的麵前。
“嗯。”朱瞻垶站起身,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善祥是善奕的妹妹,也是宮中女官胡善圍的妹妹,胡家教女有方,都很出色,以後要相互扶持才是。”
“好的。”朱瞻基低著頭,拉著胡善祥給哥哥行禮。
“自家兄弟,不必如此。”朱瞻垶拍了拍弟弟的後背,伸手將其扶起。
“我與爹和爺爺都商議過了,覺得解縉說的有理,以後你就是鄭靖王,封地在淮安府。”
“不是哥哥吝嗇,原本哥哥是打算從浙江一帶給你挑個封地的,但爺爺說浙江那邊意義太過重要,尤其是還有市舶司的存在,所以最後才選擇了淮安府。”
“這淮安府雖然不比浙江一帶,但也算是不錯的地方了,你暫且先不用去就藩,就在應天處理封地的事務就可。”
“好好努力,曆練幾年,哥哥還需要你的幫助呢。”
“弟弟自當努力。”朱瞻基也笑了起來。
淮安府在揚州,朱瞻垶沒瞎說,那真的是個很好的封地,當初穀王就曾經和老爺子討要過揚州,但沒有被同意。
弟弟的儀式進行完了,朱瞻垶也就沒有在臣子的桌子上久留,拉著弟弟就回了自己的桌子。
這裏隻有自家人,父親朱高熾、弟弟朱瞻墉和朱瞻墡。
“別想著偷懶,好好的學習著處理封地上的事情,爹把黃淮派給你,不要懈怠。”
朱瞻垶剛剛帶著弟弟和弟媳坐下,作為父親的朱高熾就開口了。
“你哥說了,不想讓你做個一輩子混吃等死的藩王,本來我是想讓你去草原就藩,接穀王的封地,但你哥哥說草原不適合你。”
“淮安府耕地很多,人口也多,往些年因為倭寇的襲擾算不上是什麽好地方,但現在沒了倭寇之患,淮安府倒是個不錯的地方。”
“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你哥哥的期望。”
朱高熾說的語重心長,但卻並沒有瞎說。
雖然他們是一母同胞,但隨著朱瞻垶被冊封皇太孫的那一天起,朱瞻基的身份就發生了轉換。
在這個時代,君就隻有一脈,老爺子是君,朱高熾是君,朱瞻垶是君,未來朱瞻垶的兒子也是君,其他的都是臣。
沒錯,哪怕朱瞻基是朱瞻垶的親弟弟,但他終究不是君,而是臣。
且不說朱瞻垶沒讓朱瞻基像尋常藩王那樣做個混吃等死的蠹蟲,就說今天的這些話就已經是朱瞻垶心胸寬廣了。
放在平時,儲君最先防著的就是自己的兄弟。
“別聽爹瞎說,沒那麽誇張。”朱瞻垶笑著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不妨告訴你,眼下暹羅已經被逼到了絕境,快則明年,慢則兩三年,暹羅就會被並入大明,成為大明的疆域。”
“後續白古等國也是一樣,甚至德裏蘇丹和帖木兒帝國也是如此。”
“我的想法是讓你去德裏蘇丹,那裏氣候溫暖,因為有大河的存在所以和長江下遊的浙江一帶差不多,都算是個富庶的地方。”
“你現在淮安府曆練兩年,等那邊拿下來了你就去那裏。”
“當然了,若是咱們大明能那些帖木兒帝國那就更好了,那裏像浙江一帶的大平原耕地可比我們大明的少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多。”
“除此之外,那裏有很多蒙元後裔,隻要你能壓得住他們,統治那裏可比統治德裏蘇丹要簡單。”
“謝謝哥!”朱瞻基隱隱有些興奮了。
一直以來,他都是將朱瞻垶當做是自己的目標,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他也慢慢的知道了自己和哥哥不一樣。
他原本已經做好了打算,等成婚之後,有了封地就去封地就藩,做一個安穩的藩王,以後能為大明出力就出點兒力,不能的話就安穩的度過餘生。
但現在,他終於知道自己的父親和哥哥都沒有忘記他。
德裏蘇丹甚至是帖木兒帝國,若是去了那裏,那他就和君沒有什麽區別了。
縱觀曆史,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疆域再大的朝代也是有個限製的。
若是他去了帖木兒帝國,那就和自立為王是一樣的,隻是名義上還是歸附大明的。
當然,前提是他能穩得住局勢,能壓得住那裏的人。
“都是自家兄弟,不說這些。”朱瞻垶拉著興奮起身的弟弟坐了下來。
“我跟爺爺商議過了,這段時間就讓柳升跟在你身邊,你得好好的跟他學,因為等你出去了之後就沒有人能夠幫你了,一切都得你自己想辦法。”
“你和我不一樣,爹和爺爺都不會離開中原,因為這裏是我們漢人的祖地,以後我遇到事情可以跟爺爺和爹商議,但是你不行。”
“萬裏之遙,就算是有心幫你也鞭長莫及,切記不可掉以輕心,知道了嗎?”
“知道了,謝謝哥。”朱瞻基感激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哥哥。
“說了自家兄弟不說這些。”朱瞻垶笑著給弟弟倒了一杯酒。
“醜話說在前麵,要是你不好好學習那可就去不了了,到時候你就隻能去關西七衛就藩去了。”
朱瞻垶笑著給弟弟開玩笑,席間氣氛一派和諧,來席的官員們也都有了微妙的心理變化。
……
紅色是喜慶的顏色,但從來都不隻是喜慶的顏色。
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土性,兔子急了還咬人,在憋悶了好幾年之後,暹羅終於是爆發了。
隻不過,他的爆發卻不是針對大明的。
南掌,王都陷落,王後、太子被俘,君主桑森泰倉惶逃出王都,沿著湄公河向東逃竄。
“我們真的就幹看著?”雲南沐府,沐昕看著陳成,眼中滿是探尋之意。
“不然呢?”陳成挑了挑眉頭。
“人家又沒跟咱們求救,咱們還能上趕著去幫人家不成?”
沐昕聞言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桑泰森那是不想求救嗎?那是不能!
暹羅動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境內所有的他國人都給趕了出去,比如白古、阿瓦和德裏蘇丹。
暹羅雖然被大明欺負了好多年,但他們也隻是打不過大明而已,基礎實力還是有的,最起碼也不至於被長途奔襲的德裏蘇丹給打得還不了手。
至於白古和阿瓦?別鬧,他們就是湊數的。
趕走了德裏蘇丹,暹羅就開始著手肅清自己的四周了。
他們現在算是想明白了,打從他們暗中資助陳季擴的那件事被大明知道之後,他們就無路可退了,因為自始至終大明就沒打算放過他們。
但是現在的他們還打不過大明,那就隻能從周遭的小國開刀了。
關於戰爭,虛耗國力一說隻是針對中原,因為中原文化導致人們不會把事情給做的太絕,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就不一樣了。
比如當年橫掃歐亞大陸的元朝,人家怎麽就能打下那麽大的版圖呢?
無非就是不講究什麽狗屁仁義,玩的是以戰養戰那一套。
暹羅現在采用的也正是這一套做法,而作為暹羅鄰居的南掌就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你要是想看著他死你就直說,跟我還用拐彎抹角?”沐昕沒好氣的將茶杯拍在桌子上。
“知道還問?”陳成回了沐昕一個白眼。
這不是朱瞻垶下的命令,但作為臣子的,最重要的就是得會猜,你得猜透上麵的人都是什麽想法。
朱瞻垶是什麽想法?這個很簡單,他自始至終都是想將暹羅給搞死的,那這樣一來就簡單了。
想一想當初的瓦剌、韃靼和朵顏三衛,朱瞻垶是怎麽做的?陳成心裏就有了答桉了。
隻要南掌不求救,那他就不會出手,就算是南掌派人來求救了,他也得先把消息傳回應天,等上麵定奪之後再做決定。
不開玩笑,這可是關係到戰爭這種嚴肅問題的,自然是不能隨便拍板作決定,陳成也沒有那個資格做決定。
不過這樣一來,若是桑森泰這個南掌國王就……
“那就看著吧。”沐昕挑了挑眉頭,語氣也平靜了下來。
“反正現在這裏做主的人是你,出了事兒也是你承擔,我頂多也就是個連帶責任,再加上我家裏的關係,最後我大概率是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倒是你,還是要考慮清楚才好。”
“考慮?”陳成突然嗤笑一聲。
“打從我被太孫殿下派遣到這裏的時候我就已經考慮清楚了,別說回到應天了,我最壞的打算就是辦完一切事情之後就地解決自己!”
陳成的話說的是雲澹風輕,但卻讓沐昕大為震撼。
可能你覺得曆史上康慨赴死的人很多,對於心中有信仰的人來說,為了信仰而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這隻是一方麵。
有句話雖然不好聽但很有道理:好死不如賴活著。
生而為人,能有幾人將生死置之度外?
其實沐昕雖然和陳成相處了一年多,甚至到了交心的地步,但他卻並不了解陳成。
或者說,他不了解陳成心中的那一份執念。
陳成,天性就要比別人多幾分暴躁,如果說穀王是生性暴躁,但和陳成相比的話還是差了幾分。
陳成的暴躁是凸顯在處理事情的方麵,他一向推崇以最徹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就好像暹羅,他的想法就是殺!殺到暹羅不存在,那也就不會再有大明船隻被扣押的事情了。
然而,在這個儒學盛行的時代,他就是一個毫無疑問的異類,甚至他的父親都不理解他。
直到他遇到了朱瞻垶。
士為知己者死,再加上能為信仰而死,陳成毫不遲疑。
“值得嗎?”沐昕沉默良久,帶著幾分嘶啞開口問道。
“你還未成家,甚至連你父親都不理解你,就這麽……”
“為什麽不值得?”相比沐昕的沉重,陳成這個當事人反倒是一身輕鬆。
“滅一國,你們這些人不願意做是顧忌名聲,但你們其實也清楚,若是做到了,後世再把打下來的土地穩固住,那你就是開疆拓土之功。”
“你們這些人啊,虛偽至極!”
“我就不一樣,世人不理解我,我爹也不理解我,但是太孫殿下理解我。”
“因此,當太孫殿下說他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猶豫,這已經不隻是在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也是在報答太孫殿下的知遇之恩。”
“沒有太孫殿下,我這輩子就隻能是一個殘暴的劣人,哪怕我爹也是這麽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