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林下之風氣 王喬錄神法

字數:3890   加入書籤

A+A-


    “令官”山濤問向秀:
    “如何?”
    向秀沉吟道:“入手落手轉手,總有秋月孤懸、春雲忽起之勢……”
    “不但古今閨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當年,猶有凝滯之色,方斯未逮也。”
    “中散”就是指嵇康,嵇康曾當過一個名為“中散大夫”的官,故世稱“嵇中散”。
    清風白雪嵇中散!
    牛魔王隨眾喝彩,一邊又施展他那一套分心兩用的傳音法門,在焦平耳邊道:
    “謝道韞。”
    ……
    謝道韞?原來是她!焦平凝神看去。
    在男人動心的女人中,大部份男人隻是想和她上床,而極少數男人會很想很想娶她回家、守著她過一輩子。
    謝道韞就是那種讓男人很想、很想娶回家的類型,她單論樣貌並不絕美,隻是中上之姿,但才氣凝萃、風韻高邁。
    時人為了形容她的氣度,甚至專門造了一個詞,叫做“林下風氣”。
    她身上書卷氣很濃,眼睛瞳孔大、有點擴散,莫名給人一種近視散光的感覺。
    這位“詠絮才女”已做婦人打扮,這不知要讓多少人在心裏感歎“相見恨晚”。
    她出生於“陳郡謝氏”家族,其家在謝玄時代已是江左高門,號稱“詩酒風流”。
    謝道韞的生父為安西將軍“謝奕”,母親“阮容”則是阮籍、阮鹹族人。
    她有弟弟謝寄奴、謝探遠、謝淵、謝攸、謝靖、謝豁、謝康、謝玄七人;妹妹謝道榮、謝道粲、謝道輝三人。
    謝道韞為長女,叔父為宰相謝安,謝安很看重這個侄女,對她的婚事頗操心。
    據說謝安最先為謝道韞選的夫婿,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兄長,王徽之。
    關於王徽之,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有他的一則小軼事——
    王徽之有一天晚上想起了自己的友人戴安道,於是乘著小船出發,經過一夜航行船來到了戴安道家的門口。
    但是他不進去,又返回了。
    人問其故,王說:“吾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真是“說走就走旅行”的鼻祖。
    《晉書·王徽之傳》中,又說他性情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時,經常蓬首散帶,不綜府事。
    又為車騎桓衝的騎兵參軍,於是恒衝問他:“卿署何曹?”
    意思是你負責哪的?
    對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可能是負責馬曹吧?)
    又問:“管幾馬?”
    曰:“不知馬,何由知數!”
    意思是我都不知道自己負責管的、是不是馬曹,哪裏會知道有有多少匹馬?
    桓衝又問:“馬比死多少?”
    “比”是“最近”的意思,這話就是問“最近馬死了多少”?
    曰:“未知生,焉知死!”
    這是化用孔子的話,說活著的馬他都不知道數量,哪裏能知道死了的。
    桓衝無語凝噎,忍不住跟他說你來府中很久了,也該要做開始做點事了。
    王徽之“初不答,直高視,以手扳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意思是“天氣真好”。
    王徽之是個敢在上司眼皮底下、公然摸魚和裝死的快樂公務員。
    不過謝安覺得他不靠譜,於是把謝道韞另許給了他哥哥“王凝之”。
    王凝之當過“會稽內史”的官,所以嵇康稱謝道韞為“內史夫人”。
    謝道韞對玄理有很深的造詣。
    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凝之弟王獻之嚐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謝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
    於是命婢女施青綾步鄣遮住身形,就王獻之的前議繼續申述,客不能屈。
    ……
    山濤問完向秀,轉頭又笑道:
    “雅人欲尋何物?”
    謝道韞自幼收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
    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
    因此典故,所以山濤稱她為“雅人”。
    謝道韞笑道:“韜元此次來,欲尋‘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
    “道韞”是字,“韜元”是名。
    “字”是給他人叫的,“名”則是給自己自稱的,謝道韞自稱時,自然稱“名”。
    山濤笑問道:“可是為顧家婦尋?”
    謝道韞答:“正為友人而來。”
    山濤口中的“顧家婦”,指的是與謝道韞同郡的才女、張玄的妹妹張彤雲。
    張彤雲家世不及謝道韞,才情卻差可相提並論,時人稱她“清心玉映”。
    她後來嫁入吳郡四家中的“顧家”,因此又被稱作“顧家婦”。
    至於謝道韞所提到的“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那是“仙人王喬”的法門。
    “仙人王喬”又稱“太子王喬”,他是道教著名神仙,據說他是周靈王太子晉。
    《曆世真仙體道通鑒》中雲:“王君名晉,字子喬;亦名喬,字子晉。周靈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晉太子也。”
    “生而神異,幼而好道。”
    “雖燕居宮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際累有神仙降之,雖左右之人弗知也。”
    後來“太子王喬”得天台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又於靈王二十二年,接之登嵩高山。
    ——“浮丘公”其實就是天庭四大天師之中的“丘弘濟”天師,“錄神法”正是他這一脈的傳承法門,每代隻傳一人。
    後數年之七月七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