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四年前的漏網之魚

字數:3569   加入書籤

A+A-




    趙暮身上有很多公司營銷的人設,這樣她的形象能更貼近粉絲的生活,就能吸引更多人喜歡她。但這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粉絲真的把趙暮當成了參與自己生活的人,那些人會因此依賴她、捆綁她……最後把趙暮本身的私人空間吞噬掉了。”陶林回答。

    “你也看到剛剛新聞發布會後是什麽情況了,這種混亂對我們辦案非常不利。”餘子江接過話。

    綠燈重新亮起,餘子江的車子緩緩滑動出去,輪子越轉越快。

    “我現在在想,拿到四艘船到底是不是杜淩飛的真正目的。還是說……他僅僅是想利用趙暮,製造出r城的恐慌與混亂。”陶林搖了搖頭。

    “可是這對杜淩飛和顧繁森來說,到底能有什麽好處呢?他們是想要做生意的走私犯,不是想報複社會的暴徒。如果顧繁森真的想報複社會,剛剛這房子裏的炸彈早就炸了。”餘子江說道。

    “也許是像二月份夏藝卓的藍泊ktv無頭男屍案一眼,凶手製造混亂,其實是想借此對我們說些什麽。”陶林說罷雙手環抱了起來。

    “比如這顆炸彈可能表達的是一種威脅——今天是趙暮被綁架的第六天,如果明天還沒有輪船的消息,出現的炸彈可能就是貨真價實的了。”他猜測道。

    陶林記得很清楚,綁匪在給趙董撥打的第一通電話中明確說到,自己隻給趙董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拿不出他想到的東西,就要對趙暮不利。

    現在約定的時間就要到了,必須要拿出點震懾性的手段,給警方點顏色稍稍。

    陶林思來想去,覺得杜淩飛此次出現最可能是出於以上這個目的。

    “光這麽空想也不是辦法,交付時間一到,杜淩飛肯定會帶著趙暮出現的,到時候直接逮住他,就什麽都有答案了。”餘子江索性感歎道。

    車子再轉過一個彎,就能看見警校的大門了,餘子江和陶林也結束了他們的案情討論。

    陶林最後在學校大門下車,對著駕駛座的車窗擺擺手,直接轉身而去。

    餘子江其實沒有立馬開車並進車流裏,他一手搭在方向盤上,身子歪斜著麵對車窗,看著陶林離開的背影麵露擔憂。

    等陶林完全消失在了校道之中,餘子江這才打開轉向燈重新駛入柏油路去。

    而在他轉車離開的瞬間,陶林忽然從校道拐角處的大樹後,將身子挪了出來。

    他盯著餘子江緩緩離去的車尾,目光中充斥著疑惑與懷疑。

    【怎麽回事?自從炸彈出現他就怪怪的,他是在擔心什麽嗎……】

    二十五分鍾後,餘子江獨自一人回到了警局——

    剛在工位上坐下不久,辦公室門口就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這一次來的警員比較麵生,他是防爆組的人,餘子江接觸得比較少。

    “餘隊,防爆組這邊出的報告。”警員將一份文件遞到了餘子江的手上。

    餘子江趕緊接過報告,往後翻了幾頁。

    “有一個重點發現需要和您匯報一下。”警員接著說。

    餘子江立刻抬了抬眼眉,整個人跟著完全警覺了起來。

    “您和我們說過,這次安裝炸彈的嫌疑人,是四年前掃黑行動的漏網之魚,所以我們將此次炸彈成分,與四年前由rg組織策劃的城連環爆炸事件裏出現的炸彈進行了對比,發現其成分與配比,都是一模一樣的。”警員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

    “從炸藥配置的手法上看,這次的嫌疑人,確實與四年前的掃黑行動有關,並可能直接參與過城連環爆炸事件。”他說。

    餘子江看著手上的對比報告,板著一張臉思考一陣,終於緩緩將手上的文件放了下來。

    造成四年前那場恐怖爆炸事件的罪犯中居然還有漏網之魚,要不是今天炸彈出現,餘子江還以為自己四年前已經掃幹淨這塊地兒了。

    而顧繁森就是從那場掃黑行動中逃脫的主犯之一——鬼頭。

    那家夥東山再起,把當初剩下的攤子重新拾了起來,身邊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危險的人手。

    可是餘子江覺得自己不能貿然對他實施抓捕,麵對這樣的罪犯,他得好好策劃自己的收網行動。

    他手拿著資料,在轉椅上翹二郎腿坐著,仰頭看向窗外的天空。

    餘子江手裏成疊的紙張輕輕拍打在自己的大腿上,這樣子更像是在發呆。

    發愣了好一會兒,餘子江像是想到了什麽,低頭看著手中的文件神色凝重,他抓起桌上的手機又停頓幾秒重新放下,仿佛陷入了無人知曉的糾結中。

    與此同時,r城刑警學院——

    講台上,陶林一手習慣性地插著褲兜,另一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認真寫下了兩個詞語:主觀犯罪、被迫犯罪。

    接著他手上的動作停頓了一下,放下粉筆順勢拍了拍衣袖上的粉筆灰,重新轉過身子麵向學生。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上節課上我提到過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逼你開槍殺人,而你殺了,你將付怎樣的責任。”陶林一邊說,一邊往左一步站出講台,屈手撐在桌麵上。

    “有很多同學做了相關的法律文獻調研,在討論中也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你將承受相應的刑罰處罰,但在量刑時可以做出適當的刑期調整。”他繼續說道。

    接著他對著準備好的ppt講述了一些實案,更加形象地為學生講述知識點。

    “分清凶手在行凶時是否受到脅迫,是偵查的重要課題。這關係到行凶者最後的審判量刑,還牽扯出案件是否存在幕後黑手的問題……”

    陶林在講台上孜孜不倦地講課,學生們則認真做著相關筆記。

    而當幻燈片放到最後一頁黑屏,他又重新轉過身麵對黑板,在學生的注視下寫下另一個更加匪夷所思的詞:被迫自殺。

    “昨天晚上我翻看郵件,發現一名同學給我發來了這樣一個讓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如果有人逼著你自殺,你真的自殺了,那個脅迫你的人,會受到怎樣的處罰?”陶林一邊轉過身來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