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甘蔗,不懂聖人道理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葉珩要讀書,薑芷不奢求他一定要博取一個功名出來,但求問心無愧。
要給二弟和小妹攢家底,讓他們也一世無憂。
看得出來,二郎是個要強的孩子。
這些菜對於薑芷來說算不上美味,但對於葉二郎和葉小妹來說,已經是珍饈了。
薑芷在給葉二郎的包袱裏塞了五百文,她沒當麵說,是怕孩子不收。
現在家裏的存款雖然不多,但也不至於餓肚子。
一頓飯吃了小半個時辰,葉二郎愣是一滴湯水都沒浪費,把菜盤子用米飯裹了一遍。
或許下次可以去縣裏碼頭邊問一問,哪裏有糖蔗。
薑芷想到了家裏那兩片旱地,雖是旱地但地勢不算高,可以引水灌溉,甘蔗除了前期堆肥,後期基本上不用去管,而且種植一年,以後就不用再重複種植。
“小妹你知道咱們這兒有誰家裏麵種了甘蔗嗎?”薑芷忽然問。
葉小妹遲疑了一下搖頭道:“不知道。”她腦子裏對以往的很多東西都挺模糊,畢竟她是從十五年之後回來的,很多東西都記不得了。
就連嫂嫂的臉,如果不是再次親眼看到,她恐怕都難以描摹出來。
“行,晚些時候我再去問問。”
“嫂嫂怎麽突然問這個?”葉小妹困惑道。
“我隻是有個想法,你知道的甘蔗可以做成糖,我們總不能一直都去買紅糖對不對?這樣成本太高,如果我們能夠直接取材,便可以壓縮成本賺得更多。”
紅糖的製取法子葉小妹很清楚,但是白糖她的確隻見過自家嫂嫂造出來過。
按照嫂嫂的意思來說,她用碳吸走了紅糖水裏的紅色,剩下了白淨的糖水,然後再熬煮,隻要火候合適,就能得到糖塊兒。
這個流程她全程參與過,覺得甚是神奇。
而嫂嫂僅從煮鹽就能在腦子裏演化推導這些,對此葉小妹十分欽佩。
嫂嫂一直是很聰明又勤勞的的人,也是葉小妹最為佩服的人。
如果上輩子嫂嫂沒有出事,那是不是就會出現另外的結局?
都怪她太任性。
這輩子她不會再任性了,嫂嫂無論做什麽,她都無條件支持。
而且她都回來這麽多天了,那些可怕的危險暫時都還沒發覺,葉小妹不由得打了個激靈,最近一定要小心提防,特別是那些陌生人。
還有祥和莊。
自那日嫂嫂說有兩個管事過來買地沒成後,葉小妹就一直提心吊膽。
上輩子嫂嫂的死似乎與祥和莊有關係。
薑芷沒有告訴葉小妹,她把馬二拍進溝裏毒打了一頓,要不然葉小妹準驚掉下巴。
馬車一路顛簸進永安鎮,葉珩在見到薑芷那一刻,就差沒喊救命了。
他學了一整天的“仁義禮智信”,腦殼疼,哭也哭了,鬧也鬧了,外祖父就是不放過他。
他才三歲,就要承受這樣的痛苦,他_(′?`」∠)_陣亡了。
葉珩哭哭唧唧得趴在薑芷懷裏,委屈得說道:“娘親,我不想來外祖父家了,嗚嗚嗚~”
“好好好,乖寶不來就不來,娘的乖寶不哭昂。”薑芷忙哄著葉珩,安撫他受傷的小心靈。
薑芷抬頭看向正半低著頭的薑令安:“阿爹,你今日又做了什麽?”她聲音清亮又不失柔和,並無質問的成分。
“呃……嗯,隻是講解了兩章經文。”薑令安挑著眉,鼻下的胡子一翹一翹得。
“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娃娃嘛,時常在他耳邊念叨,他準能聽進去。”薑令安又道。
“好吧。”薑芷大概知道了緣由。
薑令安失掉了葉大郎這個苗子後,將目光轉向他兒子,迫切的希望這個孩子能盡快成長起來繼承葉大郎的遺誌。
與其說是葉大郎的,不如說是薑令安的。
薑芷覺得他太過心急,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阿爹,《學記》記載教學應當循序漸進,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凡事要有個度,珩哥兒才三歲,他理解不了那麽深奧的大道理,女兒沒辦法左右爹爹的意誌,但也請爹爹聽女兒一句勸,珩哥兒年紀小,斷不可過早接觸經文,爹爹在經文上的造詣您自己心知肚明,也知道聖人之言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珩哥兒隻不過是玩泥巴的年紀,他又怎麽會懂得聖人的道理呢?”
待會兒到鎮上還可以委托薑令安的書童幫忙購置十斤紅糖,再多就不能了。
恐引人注意。
薑芷認真觀察過整個新安縣的風土物候,此地氣溫偏溫暖,有的人會為了安然度過一整年會種植兩次水稻,也就是俗稱一年兩熟。
薑芷發誓,走過那一回路後,她日後出遠門都不要再用兩腳丈量了,實在是太過折磨人,這雙腳要是走一個來回,得廢。
馬車走的大路,早上薑芷和葉小妹為了節省時間,走的小路。
大路會繞一些。
葉小妹在馬車上編絡子也不無聊,薑芷無所謂,她閉眼思考下一步該怎麽走。
十斤紅糖出五斤白糖,扣除成本不算人工費可以獲得兩貫。
把葉二郎送至角門,薑芷才去割了二斤羊肉,和葉小妹租賃了一輛馬車回永安鎮。
還要繼續賺取銀錢才是,見識過新安縣的繁華,薑芷更想去看看焦桐郡,看看楚州,甚至是大夏的都城西京。
可說明此地偏南方,種植甘蔗未必不可。
甘蔗於每年的三到四月種下,十月過後收獲。
大哥雖然驟然去了,但他還有大嫂和小妹,還有可愛的侄兒。
他現在是家裏唯一的頂梁柱。
“這些都是給你帶的,有鞋子和衣裳,你一個人身在縣城,要是受了什麽委屈也別硬撐著,有什麽事兒一定要記得捎信兒回來,如果在木匠行呆不下去,別亂跑,直接回家,知道嗎?”薑芷摸著葉二郎的頭發,溫柔地說道。
葉二郎感受到嫂嫂給予他的柔和,他無比溫暖。
在那一刻,葉二郎下了決心,在木匠行裏無論受了什麽委屈都要咬牙堅持下去,絕不能垮。學有所成,日後才能養活全家。
“多謝嫂嫂。”二郎抱手禮道。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