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局勢再變

字數:4158   加入書籤

A+A-




    真不知道周老先生腦子裏在想什麽?我都這麽打臉你們翰林儒家了,你怎麽能忍住?
    唾麵自幹?算是服了你。
    若是能放開商市海運,大明皇朝還會差銀子嗎?
    這五位翰林真是大作死,東家已經再三忍讓,他們怎麽就不明白呢?
    朱厭思慮著翰林院的腐儒們自己送上門,若能好好把握這次機會,自己的名聲和風采可就打出去了。
    到時候借著讀書人圈子搞些事情,還是大有可為的。
    見李子聰等人離開,來福和鹿山狠狠鬆了口氣。
    “可需要我做些什麽?”林靈素關心道。
    “那倒不必,林兄看戲就好。”朱厭一臉淡然。
    對付翰林院的腐儒,還用不上寧王府出手。
    “以退之兄的能耐,那群腐儒隻要不是掀桌子亂來,自然不是你的對手,但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盡管開口。”林靈素拍著胸脯。
    朱厭心有觸動,寧王世子有如此胸襟氣魄,難怪寧王會有造反的想法。
    “宮裏的動靜如何了?”朱厭岔開話題。
    “還是老樣子,不過那群老東西還真敢,修繕觀天殿的錢財被他們貪墨了七成,剩下的材料以次充好。”
    “難怪這些年觀天殿隔三差五便會出事兒。”林靈素思忖道。
    便是他們用最好的材料修繕觀天殿,那裏也會出事兒,都是狗作者安排好的,誰來修繕都沒用,朱厭腹誹,轉而說道。
    “暗中記好賬目便可,南方水患可有再傳來消息?”
    林靈素想了想,“浙江道以及其他道府的決口已經封堵,災民賑濟有條不紊,唯一值得關注的,浙江道江北縣府出現一群自稱救世神教的邪魔外道。”
    救世神教?邪魔外道?原書中可沒有這記載。
    朱厭正納悶兒呢,就聽到林靈素繼續道,“那邪教自稱羅教,供奉什麽‘無生老母’。”
    羅教?無生老母?金皇?
    這……出現得也太早了吧?
    本該是後期出現的勢力,竟在神隱三十四年末就出來了。
    難道因為我的原因,劇情發生了變化?不可能啊!
    我都是順水推舟,從未擅自改變劇情走向。
    “那群邪教妖人是不是宣稱隻要尊奉無生老母,就可回歸真空家鄉,得到永世安穩?”朱厭問道。
    林靈素大感詫異,“你怎麽知道的?”
    封建王朝曆代都對邪教管控極為嚴格,大明皇朝更是在太祖皇帝時,掀起滅佛屠仙運動。
    禁止百姓尊奉佛陀,信仰邪教。
    隻是到了萬嘉皇帝時,朝廷政策才有所鬆動,大明皇朝境內的寺院、道觀才逐步興盛。
    到了神隱皇帝,癡迷修道,民間建立寺廟道觀徹底放開,形成了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麵。
    隻是儒道昌盛,力壓佛門與道家。
    “我也是道聽途說,不知道具體情況。”朱厭隨口打了個哈哈。
    林靈素倒沒有過多質疑,畢竟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也不一定準確。
    “羅教在浙江道各府縣粥濟賑災,籠絡人心,短短半個月已經匯集了十萬信徒。”
    “雖然還沒有看出藏著什麽陰謀,但不可不防。”林靈素說道。
    棘手了……南方水患的難題還沒處理完,羅教竟然早早冒出來了。
    林靈素還不知道羅教的厲害,以為羅教與道教和佛家一般,為的是籠絡教徒,傳播信仰。
    但羅教能瞞過官府,卻瞞不過朱厭。
    原書記載,神隱皇帝駕崩後,羅教趁機起事,以農人為根基,組建了號稱護教神軍的龐大隊伍。
    巔峰時期,有聖女一人,左右護教法王,十二神使,八百神將,百萬教眾,他們實力強橫,幾乎橫推了大明皇朝南方諸道所有軍隊。
    最後是主角團隊以天人之勢,用奇兵才剿滅了羅教叛亂。
    百萬教眾被坑殺,八百神將殞命,十二神使盡皆戰死,左護法被當場格殺,右護法臨陣投敵,聖女薑小雲不知所蹤。
    看狗作者安排的故事脈絡,薑小雲後續情節定然還會出場。
    可惜……狗作者爛尾了,朱厭也搞不清這薑小雲最後藏身何處。
    “林兄言之極是,羅教蠱惑人心不可不防,最好能告知胡都堂,一旦發現羅教蹤跡,就地驅散。”朱厭本想說就地格殺,但又怕讓本就複雜的南方局勢更加混亂。
    “咱們想到一塊兒去了。”林靈素輕笑一聲。
    “年關將至,希望大家都能過個好年……”朱厭看著窗外忽然惆悵道。
    林靈素看著朱厭堅毅的麵龐調侃了句,“退之兄,說句玩笑話,你總給我一種憂國憂民之感,你我年歲相近,怎麽會如此?”
    朱厭白了林靈素一眼,“你是想說老氣橫秋吧?”
    “嗬嗬……還是退之兄懂我。”林靈素莞爾一笑。
    兩人說笑間,日落西山,萬家燈火。
    狗作者是照抄大明朝的情況,沒有鹽引便無權開采運輸販賣鹽礦。
    林靈素給的鹽引足有萬斤的量,管一年用。
    “多謝。”朱厭起身致謝。
    聽著門外的呼喊,朱厭知道林靈素來了。
    “林兄請進。”朱厭將林靈素讓進屋裏。
    “這是退之兄要的鹽引,”
    大明皇朝推行“綱鹽製”,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十綱,每綱鹽引為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
    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皇朝律例規定,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退之兄可在?”
    但可惜,自己剛才的一番操作,依舊沒有打動周半山這位儒聖。
    林靈素擺手道,“你我之間不必客氣,還是說說酒樓外張貼的文字怎麽回事吧。”
    朱厭將事情緣由娓娓道來,林靈素本就不喜歡空談誤國的翰林院學士,這下更討厭了。
    朱厭氣跑了翰林,卻不怎麽開心,文人誤國,今天算是見識了。
    “照常開門,翰林大人們有什麽招,咱們接著就是。”朱厭滿不在乎。
    若不是東家脾性好,他們這鬼門關是走定了。
    “東家,現在怎麽辦?”來福問道。
    大明皇朝重文抑武,重農輕商。
    所以才有了柳黨與清流把持朝政,弄得民不聊生,百信苦不堪言。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