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小人作梗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A+A-


    “唉,罷了罷了,眾將軍請起,這可折煞我曹某人了。我等都是為朝廷效力,哪有以誰馬首是瞻之說啊?快請起、快請起!”曹攀臉上一副謙虛表情,實則內心已經樂開了花,等了多年,終於將這幫丘八降服了,以後這福建就是我曹某人說了算了。
    “實不相瞞,本將也覺得這齊元敬行事屬實有些過了,在胡總督那裏沒少說我的壞話。長此以往,可如何得了啊?既然眾將軍瞧得起我曹某人,我倒有一計,不知諸位意下如何?”事到如今,曹攀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曹將軍,您得想想辦法啊!再這樣下去,咱福建將士的臉就保不住了!”“對啊,曹將軍,他齊元敬也太猖狂了,你看他昨天在慶功宴上那得意的勁頭,說什麽一定要將倭寇斬盡殺絕,他這不是在羞辱我們無能嗎?”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對著曹攀發著牢騷。
    看著齊家軍不斷取得的勝利,福建本地將領們坐不住了。
    “辦法?我有什麽辦法?你說說你們這些人,平日裏就知道喝酒賭博、聽戲狎妓,連帶著自己屬下都一起染上諸多惡習。倭寇來襲,有多少人連褲子都找不到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你們現在著急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曹攀怎能不知道這些人的意圖,平日裏都得哄著這幫軍爺給自己效力,如今終於見他們求到自己了,當然要趁機抖抖官威、發發牢騷。
    曹攀副將這時故意站出來打圓場:“將軍,他們也不容易,也都知道錯了,您看就給他們想想辦法吧!他們都說了,以後為您馬首是瞻!是吧?是吧?”說完,副將一個勁兒衝眾人眨眼睛。
    淩宇的以心換心取得了巨大成效,刀疤懷著對陳禿子深深的恨意和失望,不僅將自己所知道的倭寇城防部署和盤托出,還帶著齊家軍先後搗毀、招降附近村落中隱藏的倭寇殘部與奸細。幾天下來,齊家軍斬獲頗豐。
    “總督大人,末將就是一介武夫,這人情世故確實是不如我賢弟。您此番前來,定是有了良策,還望總督不吝賜教。”
    胡忠賢從懷中拿出一份奏折:“兄弟莫慌,這件事我自會向聖上如實呈奏。你是我請過來的,哪能讓你在我的地盤受委屈呢?不過嘛,要想人家背後不說你壞話,你還得做出點犧牲才行啊?”
    齊元敬和淩宇聽了一愣,戰場上,軍人對“犧牲”一詞甚是敏感,難不成還要有人為此流血?胡忠賢自覺失言,趕忙改口:“是我失言,掌嘴!掌嘴!不妨告訴你,聖旨下了之後,我專門托人在朝中打探了一下,之所以有人誣陷你,還是因為你搶了某些人的風頭啊!”
    齊元敬也是個聰明人,立即明白了胡忠賢的意思,“那該如何是好?總不能就這麽讓我回浙江吧?那不是前功盡棄了嗎?”
    “那倒不用,這樣吧,本督今晚在舍下略備薄酒,元敬老弟務必賞光啊!到時候看我眼色行事。”說完,胡忠賢就離開了。
    當晚,胡忠賢果然在自己住處設下酒宴,此戰眾武官悉數到場。酒桌上,胡忠賢居中,齊元敬、曹攀一左一右坐於胡忠賢兩側。曹攀見齊元敬官階比自己高反而坐於自己下首,忙起身讓座。胡忠賢卻說:“曹老弟,這個位置就該是你的。此戰,你曹老弟身先士卒、居功至偉,手下將士英勇殺敵、奮勇搏命,這才有了如今的大好局麵。說到底,齊將軍也是借你的光啊!”
    曹攀聽出胡忠賢話中有話,老臉一紅,“慚愧慚愧,總督大人羞煞末將啦!”
    “哪裏的話,此為正義之言!我已擬好奏折,向當今聖上秉明你二人及眾將功績。他日我軍得勝凱旋,在座的皆是有功之臣!”胡忠賢一席話,瞬間讓福建將領們看到了希望。曹攀更是喜出望外,看來自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
    有了胡忠賢給的定心丸,這頓酒席大家吃得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散席後,胡忠賢將齊元敬拉到一邊,似醉非醉地說道:“元敬老弟,我這麽做,你會不會瞧不起你老哥啊?”
    “豈敢豈敢,總督大人都是為了在下考慮。”齊元敬真誠地說道。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事,即便我們再厭惡,也不得不去做啊。元敬,我很佩服你,你是一個單純為了心中大義而努力的人,本督老了,要是年輕十年,說不定也會像你一樣,但是,回不去嘍……”胡忠賢猛地灌了一口酒,大笑著離去了。。
    “單純不好麽?也許,是好的罷。”齊元敬也有點迷茫了。
    為了心中的大義,有些人注定要砥礪前行。
    “哈哈哈哈,元敬老弟,是不是還在為聖上的斥責而憂心啊!”就在大家鬱悶之際,胡忠賢走了進來。
    “總督大人,末將屬實冤枉啊!末將何曾放走倭寇?那都是些被倭寇抓起來的苦力,末將查明之後,覺得這些人也是受倭寇脅迫,且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這才放他們回家。怎料到有人會對此大做文章。”
    “元敬老弟,你啊,論帶兵打仗無人能及,但要論人情世故,恐怕你還真得跟淩少俠多多學習啊。”胡忠賢言外之意,是在暗示淩宇進京之事。
    就在齊家軍準備乘勝繼續擴大戰果時,皇上的一道聖旨卻讓齊元敬等人無所適從。
    按照戰前計劃,齊元敬打算先攻橫嶼,再攻牛田、林墩,但橫嶼四麵環海,如今正值漲潮期,風向、潮信皆於我不利,致使齊元敬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出兵機會。不曾想,有人趁機給朝廷呈報密折,指責齊元敬消極應戰、居功自傲,且私自放走倭寇,有通敵之嫌。齊元敬有口難辯,委屈至極。皇帝知道後,頒布聖旨,對齊家軍大加斥責。
    副將劉意有些憤憤不平:“朝中有些人是瞎了眼嗎?我們在前線殺敵,他們卻在背後捅我們刀子!”
    “倭寇久攻不下,朝廷可能也是著急了吧?不過說本將放跑倭寇,當真是冤煞人也!”
    “這等捕風捉影之事朝廷怎會知道?我看的確是有人在背後拆台啊!他們目的又是什麽呢?”對此,饒是以淩宇的聰慧,也百思不得其解。
    “請指揮使大人示下。”見曹攀有了計策,這些將領們仿佛看到了希望,都忙不迭地湊上前去傾聽……
    眾人立即明白副將的意思,忙集體下跪叩首:“呃……對對對,我等今後惟指揮使大人馬首是瞻!”
    淩宇知道胡忠賢是在點撥自己,也不言語,隻是微笑著衝胡忠賢行了一禮。
    齊元敬臉一紅,他也知道胡忠賢說得對,自己有時候確實考慮事情不夠周全,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人。胡忠賢就不一樣,他精通人情世故,在朝中如魚得水、朋黨眾多,為今之計,隻能請他出謀劃策。
    天惶惶,地惶惶,莫驚我家小兒郎。
    倭倭來,不要慌,我有齊爺會抵擋。
    在齊家軍來之前,福建水陸兩軍被倭寇打得抱頭鼠竄、丟盔棄甲,但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件多麽丟臉的事,因為大家都在打敗仗。正所謂法不責眾,朝廷也不可能將所有人免職罷官。用這些人的話說,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而那個高之人就是胡忠賢。
    但現在不一樣了,胡忠賢搬來了齊元敬這一救兵,幾天下來,齊家軍一路高歌猛進,連連收複被倭寇占領的城池,更是震懾得賊首柴門三不郎和陳禿子龜縮在島上不敢露麵。一時間,齊家軍所到之處,福建百姓無不簞食壺漿、拍手叫好。甚至還有街頭小兒給齊家軍編了一段童謠:
    相比之下,高低立現。
    胡忠賢一介文官,帶兵打仗自是他們這些武將的職責。照如今的勢頭,齊家軍得勝是早晚的事,屆時齊元敬當然是頭功一件,胡忠賢舉薦有功也會得到褒獎,聖上麵前,他二人是出盡了風頭,福建將領們的臉麵又將置於何地呢?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