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謀劃
字數:4868 加入書籤
隨著朱慈煊的命令一條條發布,初生的成都行政體係立刻開始忙亂起來,突然的提速沒有讓這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菜鳥們應接不暇,僅僅幾天,他們就適應了這樣的節奏,朱慈煊的指令被他們細化、充實,變得更有可行性,然後有條不紊的落實。整個成都仿佛一台巨大而不失 精密的機器,轟隆隆運轉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出現了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但總體而言,這個朱慈煊一手建立的有著鮮明後世特色的行政體係爆發出了超越這個時代的效率,仿佛螞蟻搬家一般,將沉積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力量一點點集中起來,輸送到目前絕對的核心——軍隊上麵。
前世身為一名公務員的朱慈煊對大明的行政機構設置完全嗤之以鼻,和後世相比,大明的行政機構在中央一級倒是足夠完備,司禮監、內閣、六部等足以處理全國的政事。但在地方上,由於太祖皇帝對官吏害民的擔憂,極大的限製了地方官的權力和編製,地方官員不得不向鄉紳豪強分享行政權力,慢慢形成了“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官府與士紳共治天下的局麵。這樣的地方官府,除了收稅外,自然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事實上,哪怕是收稅,明朝的地方官也沒有幾個好好完成了的。
有鑒於此,朱慈煊在組建成都的行政機構時,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先是利用退伍老兵為亭長組建了最基本的地方行政機構,將官府的觸角延伸到了成都最基層;之後分發田地,禁止土地買賣,杜絕新的地主豪強誕生;效仿後世組建農業、工商等隸屬於總督府之下的部門,完善地方行政體係,增強地方官府權限,極大的加強了成都官府的行政效率和動員能力。崇禎時,擁有近兩億人口的大明與滿清決戰鬆錦,能動員的部隊不過十多萬,換成今日不過五十萬人口的成都,到了生死存亡之時,朱慈煊同樣可以拉出十餘萬的軍隊。二者之間的差距,正在於動員能力的天差地別。
當楊景接到朱慈煊的命令,風塵仆仆的趕回成都時,他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副忙而不亂、緊張有序的場麵。城牆上懸掛著“支援重慶、抗擊韃虜、保家衛國、人人有責”的橫幅;一隊隊士兵從城中開出,前往城外的軍營;亭長們帶著屬吏,滿大街的動員百姓們加入民夫隊;裝滿各類物資的大車在地上壓出深深的痕跡,被送到各個工坊;工坊內,忙碌的工人們揮汗如雨,叮當聲不絕於耳……
“非常的……”楊景被這一幕深深震撼,努力的搜索自己不多的墨水,想找出一句合適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無奈何,想了半天也沒憋出一個詞來,正應了那句“看著風景美如畫,本想吟詩贈天下。奈何自己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
“成都這半年的積累,都投入這次大戰了。”見到朱慈煊後,楊景立刻表達了自己的驚歎,朱慈煊的話中卻是滿滿的擔憂,“韃子來勢洶洶,我們不得不應戰,可這是一錘子買賣的事兒啊,楊兄,重慶若是守不住,這後果……每每思及於此,本宮都夜不能寐,我們再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楊景也沉默下來,他沒想到,一向智珠在握的太子殿下,竟會流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麵,但隨即,他就為“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的衝動所左右,紅著眼睛嘶啞道:“殿下放心,末將就算粉身碎骨,也一定守住重慶。”
朱慈煊愣了愣,一時間不明白楊景為何如此激動。他擺了擺手,無語道:“你粉身碎骨了還怎麽守城?真要事不可為,我自然會帶著你們另尋出路。南洋、澳洲、甚至美洲,大明之外,這世界還大得很呢……”
說到這裏,朱慈煊心中一動,自己剛穿越時,倒是想過逃亡海外,但似乎從沒想過要去海外建國。明末時期,白皮們已經開始了海外殖民,但西方的殖民帝國還遠比不上滿清後期那般掌控全球,東方的大帝國,遠不是現在的他們可以隨意拿捏的。隻可惜,沒有穩固的後方基地,殖民海外終究是鏡中花、水中月,蠻荒之地再有大批的財富,也不是他帶著幾千人就能予取予求的。至於帶上幾十萬人出海?在這個時代,這是科幻故事。
“殿下打算逃亡海外?”楊景愣愣道。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極度看重落葉歸根,就算迫不得已淪為海盜,但凡擺脫了生存壓力,也會想方設法的謀求招安,鄭成功父親便是如此。如今聽聞朱慈煊竟有逃亡海外的想法,饒是楊景對朱慈煊忠心一片,也忍不住有一絲失望的情緒。曆史上,永曆逃亡緬甸之後,南明的部隊成建製的投降,也是他們對永曆徹底失望所導致。
“想什麽呢?”朱慈煊矢口否認,他很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手下官員造成多大的影響,更何況,他也確實沒真的打算跑路。有時候,朱慈煊也忍不住懷念自己穿越前的生活,雖說是窮了點、累了點、地位低了點,但不會有從通古斯來的野豬皮揮著大刀片子砍自己腦袋,也不需要掩飾自己的脆弱與擔憂。
“本宮隻是擔心戰局不利,你會做傻事,這才開開玩笑讓你寬心罷了。”朱慈煊沒好氣道,“總之你記住一點,真要事不可為,一定要留住有用之身。重慶之戰本宮和晉王蜀王已有定計,叫你來不是要你去殉城的。”
楊景雙眼一亮:“殿下已有退敵之策?”
朱慈煊苦笑道:“小小謀劃罷了,算不上什麽退敵之策。這次叫你回來,除了讓你幫忙組建第二師外,正是要把這事兒說給你知曉。”
“殿下請講。”
“蜀王和吳三桂相持多年,對吳三桂很是了解,本是駐守重慶最佳人選,可惜卻臥病難以臨陣,晉王又要坐鎮貴州,分身乏術。其餘大將,鞏昌王也好,慶陽王也罷,對上吳三桂都嫌力有不逮。”朱慈煊簡單說了下目前的情況,繼續道,“晉王蜀王也為此大為頭疼,他們商量過後,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本宮考慮過後,覺得是目前最好的應對之策了。”
楊景聽朱慈煊絮絮叨叨半天還沒進入正題,急得抓耳撓腮,卻又不敢催促朱慈煊,在那坐立不安,引得朱慈煊一陣好笑。
“行了,都是上過陣的人了,還這麽沒耐性。”他不再賣關子,“適當的時候,晉王會親赴重慶!”
“晉王!重慶!”楊景失聲道,“那貴州呢?”
“叫什麽叫?”朱慈煊不滿的嗬斥一聲,接著道,“晉王判斷吳賊一旦南下,孫可望必定會兵壓貴州進行牽製。晉王會在貴州主持戰事,擋住孫可望的同時,讓他確定晉王在貴州。等貴州戰事平穩下來,晉王會秘密趕來重慶,而你要做的,就是在晉王來重慶之前,確保重慶不會陷落。”
見楊景還要發問,朱慈煊擺手止住他:“晉王離開後,蜀王會接管貴州防務。隻要孫可望不起疑,就不會有大礙。真要被孫可望察覺了什麽,蜀王……他說他能擋住孫可望。”朱慈煊聲音低沉下來,他不懷疑劉文秀的能力,但劉文秀說這話的時候,大概是決心拚死上陣了。他現在的身體,靜養還有痊愈的指望,拖著病軀操勞軍務,那真是和找死無異了。
“蜀王,撐得住麽?”楊景喃喃道。
“這不是你要考慮的事情。”朱慈煊不答,提醒道,“晉王不知何時才能趕到重慶,你還是先想想,在晉王到之前,怎麽應付吳三桂吧。你要是被吳三桂打得丟盔棄甲,早早就丟了重慶,就算晉王也無力回天。”
楊景這次倒是沒有被激,很是冷靜的思索了片刻,這才抬頭道:“殿下,末將希望能帶上炮營,還有一萬民夫。”
“準。”
“殿下,炮營的火炮,嗯,若是帶不走,可以損毀麽?”楊景扭捏了一下,還是壯著膽子問了出來。
“嗯?”朱慈煊聞言一愣,這小子可以啊,這是打算搞大事情?
“炮沒了可以再鑄!”朱慈煊小手一揮,很是豪邁,“隻要能守住重慶,一切好說。”但旋即他又肉疼道:“炮就算了,炮手你可得給我帶回來。”
楊景被朱慈煊強裝大氣又轉瞬露餡的樣子惹得差點笑出聲,他咳嗽一聲掩飾過來,接著道:“殿下,末將希望立刻調離杜子香總兵。”
“哦?”朱慈煊詫異的眨眨眼,“此人如何?”
“嗯,怎麽說呢?”楊景斟酌著道,“末將覺得他更適合當一名文官。”
“好了,就按你說的辦。”朱慈煊刷刷刷寫下一條調令,扔給楊景道,“調杜子香去文督師處聽令。”
“殿下英明!”楊景由衷讚道。
“還有什麽要本宮安排的嗎?”朱慈煊沒理會楊景的馬屁,這句話他每天要聽上無數遍,早就已經免疫了。
“請殿下抽調一批工匠,末將要抓緊修繕合州城。”楊景答道。
朱慈煊微微一挑眉,他倒是忽略了合州還在南明手上,當下問道:“合州情況如何?”
“比劍門好一些,但好得有限,杜總兵沒有在合州部署太多的兵力。好在還有時間,末將來得及整頓。吳賊南下必經合州,末將打算從合州開始一路狙擊吳賊,直到重慶。”楊景到重慶後,和杜子香見過麵之後就去了合州探察,他手下的兵也留在了合州。他原就打算在合州構築第一道防線,現在整個重慶城防由他做主,他更不可能放著合州不顧了。
“行,本宮馬上安排。”朱慈煊滿口答應。
“炮彈、子藥、糧草、軍械,重慶儲備都不算豐富,末將還需要……”楊景滔滔不絕,一下子報出一大堆數字,聽得朱慈煊腦瓜生疼。
“好了,你說的都沒有問題,糧食等成都收割完畢,也會馬上裝船送來重慶的。”估算了一下楊景的要求和成都的儲備,朱慈煊大致放心下來。
楊景聞言笑道:“隻要殿下不讓末將手下兒郎們餓著,末將多了不敢說,依托嘉陵江沿路阻擊,擋住吳賊兩個月絕無難度。”任務從擊退吳三桂變成拖住吳三桂,楊景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
“兩個月?晉王隻要求本宮能擋住吳賊一個月,很好,隻要你力保重慶兩月不失,你就是第二師的師帥!”楊景的樂觀讓朱慈煊也笑了起來,“到時候,本宮親自為你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