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恢複

字數:8723   加入書籤

A+A-




    隨著蘇木帶著張遼、高順、徐晃等人進了黎陽城外的大營。
    不遠處的曹操大營中,曹操也是和荀攸二人一起站在營中的望樓上望著緩緩閉合的蘇木軍大營低聲的歎了一口氣。
    “主公可是有退兵之意?”
    荀攸智計百出,當然知道此時蘇木帶著大軍回援。
    曹操軍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突破黎陽進軍鄴城。
    “唉,不退兵又能如何呢?”
    曹操歎了一口氣,狠狠的拍打了一下身前的望樓護欄。
    “此時蘇木率軍回援,袁紹之圍已解,若是與蘇木軍決戰,我軍力有不逮啊!”
    曹操說著話,目光凝視著不遠處蘇木軍的大營,輕輕的搖了搖頭。
    “既然如此,吾等退兵過河,勾連諸侯,重演討董之事如何?”
    荀攸眼中精光一閃,低聲朝著曹操勸說道。
    “怕不是這蘇木今日要比董卓難纏矣!”
    曹操低聲哀歎一聲,轉身下了望樓。
    雖然曹操有意退兵,但是也不能明目張膽的在蘇木眼皮子底下退兵。
    不然若是被蘇木趁勢斬殺一通,說不得曹操都沒命回到河對岸了。
    所以,曹操和荀攸二人默默的帶人偷偷的渡河退兵。
    大營前,許褚典韋等人也都是日日在陣前虛張聲勢,做出要與蘇木軍決死之勢。
    蘇木聽著大營外曹操軍嘈雜的搦戰聲,依然是不懂聲色的坐在大營中讀著鄴城送來的奏報。
    此次蘇木親自率軍出征獲勝,估計朝中的封賞就快要送到這鄴城來了。
    “君侯,我觀曹軍這幾日動向,怕不是曹軍要逃了!”
    田豐留在了袁紹那邊收拾殘局,此時郭嘉作為謀主也在蘇木的營房中出聲說道。
    “哦?何以見得?”
    “曹軍此來,不為決戰,乃是圍魏救趙之舉,此時君侯率兵回援,曹軍目的達成,沒必要再與吾等在此耽擱……”
    蘇木聽了郭嘉的話後,笑著放下了手中的奏報笑著問道。
    “既然如此,奉孝以為如何?”
    郭嘉沒有順著這個話頭繼續說下去,而是從案幾上拾起一封奏報遞給了蘇木。
    “君侯請看,太史慈將軍已經率軍占領了洛陽,既然曹操在此,我們何不出兵占據宛城?”
    “宛城?那不是張繡和賈詡在駐守……”
    “張繡雖降,還是不如將宛城掌握在自己手中……宛城在手,進可威脅曹軍重城許昌,退可聯合劉表聯手抗曹……”
    “劉表?”
    “劉表雖是袁紹盟友,但劉表此人胸無大誌耳根又軟,派出使者陳說利害,最差也能落個兩不相幫……”
    “好,那就阻一阻曹操,讓太史慈率軍出關,占據宛城!”
    蘇木這邊和郭嘉做了決定,曹軍撤退的腳步就更加的艱難了。
    呂布、趙雲、張遼、高順、張郃、高覽、徐晃在蘇木到了之後都從大營中解放了出來。
    一時間七部兵馬齊出,黎陽城外到黃河邊日日廝殺不停。
    曹軍這邊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於禁、曹純等人也都不得不與蘇木軍麾下將領結對廝殺,力保曹操軍能從容撤退。
    曹操這邊稍一遷延,太史慈那邊的壓力就小了很多。
    太史慈在洛陽整軍想要出關去接收宛城,卻不想長安的李傕、郭汜等人竟妄想趁機占據洛陽。
    在太史慈的阻擊下,李傕、郭汜等人大敗而歸,麾下兵馬被太史慈打的十不存一。
    打服了長安的李傕、郭汜等人,太史慈率軍進發宛城。
    等到太史慈到了宛城之後,張繡和賈詡二人早就準備好了軍隊、人口名冊、錢糧等物資迎接太史慈。
    太史慈一邊遣人去接收宛城,一邊也是不敢怠慢。
    蘇木在信中千叮嚀萬囑咐讓太史慈千萬不要怠慢了張繡和賈詡二人。
    畢竟蘇木是知道在宛城得罪張繡和賈詡的下場的。
    “二位,君侯因與曹軍對峙脫不開身,特命我邀請二位去鄴城相見……”
    “太史將軍客氣了!”
    眾人寒暄了幾句,太史慈就命人帶著張繡和賈詡二人的家眷朝著冀州魏郡鄴城去了。
    太史慈這邊接收了宛城,黎陽城下的曹軍也陸陸續續的撤離了。
    雖然在蘇木軍的騷擾下,扔下了一部分士卒作為斷後的犧牲品。
    但是在曹操和荀攸二人的謀劃下,曹軍還是沒有被打的太慘。
    而蘇木軍經過這兩場戰鬥,城中軍糧不繼,也沒有辦法繼續騷擾戰鬥了。
    隨著曹操軍從黎陽城下撤離,混亂的大漢仿佛就安靜了下來。
    公孫瓚在幽州自己的易京城中等死,袁紹在渤海郡緩慢的舔舐自己的傷口恢複狀態。
    曹操經過在黎陽城下與蘇木一戰,又被蘇木軍在宛城插了一根釘子,也無力再過河作戰。
    李傕、郭汜二人被太史慈打的崩潰,守在長安麵對馬騰等人西涼勢力的威脅瑟瑟發抖。
    天下突然就“太平”了!
    蘇木在回師鄴城的途中接到了封賞全軍的聖旨。
    軍中諸將士皆因軍功做了封賞。
    蘇木回軍之後威勢更勝,朝中諸事一言而決。
    蘇木的大將軍府儼然成為了大漢此時的小朝廷。
    大將軍府中,小腹日漸隆起的蔡昭姬也給蘇木軍的穩定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畢竟有後無後,在東漢這個時代對於一方勢力實在是太重要了。
    蘇木在大將軍府中收到了幽州郭正的奏報。
    郭正在幽州這段時日聯合了幽州反叛公孫瓚的鮮於輔、閻柔等人意圖攻破易京城斬殺公孫瓚。
    鮮於輔和閻柔等人,本來還想再觀望一下局勢。
    卻不想蘇木軍連續幾場大勝,直接將他們嚇住了。
    受迫於蘇木軍威勢,閻柔和鮮於輔等人也都是聰明人直接找到了駐守幽州的郭正。
    那郭正出身晉陽郭氏,身為士族天然的就受幽州本地士族的接納。
    此時公孫瓚與幽州本地士族鬧翻,本地士族本想支持鮮於輔和閻柔驅逐斬殺公孫瓚。
    但是此時蘇木軍勢大,幽州本地士族也是真心地想要投靠。
    所以士族出身的郭正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蘇木接了郭正的信件之後,簡單的與郭嘉商議一下,就準了郭正所請。
    此時蘇木軍下方將領都在帶兵接受冀州各處城池。
    若是最後大家都立功受賞,就這郭正寸功未立,也是不利於蘇木治理並州。
    既然蘇木同意了,那麽幽州之戰也就迅速的拉開了。
    那邊公孫瓚被郭正、閻柔、鮮於輔、劉和等人逼得急了。
    竟是去信聯係了在幽州東北部的袁紹次子袁熙。
    意圖與袁熙聯合埋伏郭正聯軍。
    袁熙在去信問了袁紹之後,欣然與公孫瓚聯合。
    打算在幽州找回袁氏在冀州丟掉的顏麵。
    公孫瓚得到了袁氏積極的回應也是大喜。
    他去信袁熙,以火把為號,隻要袁熙兵臨城下舉起火把,公孫瓚就出城與袁熙內外夾擊攻破易京城下郭正聯軍的大營。
    想法很好,隻是公孫瓚早就失了本地士族的“民心”。
    他這封信剛出城,就送到了城外郭正的手上。
    郭正展信一看,與閻柔、鮮於輔等人商議妥當決定來一個將計就計。
    過了幾日到了公孫瓚與袁熙商定的日子。
    是夜,城外果然亮起了火把,左三圈,右三圈。
    公孫瓚在易京城的望樓上見狀大喜。
    遂整軍出城,殺向了圍城的郭正聯軍。
    出城容易,回城就難了。
    公孫瓚率軍殺入郭正聯軍大營,揮刀砍去。
    營中竟都是草人。
    “是陷阱!!!快退!!!”
    公孫瓚此時雖然反應了過來,但是為時已晚。
    遠處一聲炮響,四周殺出了無邊無沿的郭正聯軍。
    公孫瓚雖有武力,但是慌亂間也是無力殺出重圍。
    等到天明,郭正收到的,隻有公孫瓚的一副盔甲。
    至於公孫瓚的屍體,早就被亂兵亂馬踩碎在盔甲裏了。
    蘇木收到了郭正的奏報之後,也是哀歎一聲,一時無語。
    郭正聯軍賺了公孫瓚之後,又依計埋伏了前來支援的袁熙軍。
    一場野戰,袁熙被閻柔率塞外馬匪陣斬。
    幽州全境除遼東公孫度外,盡入蘇木軍之手。
    袁熙的陣亡與幽州的陷落就像是一柄鐵錘狠狠地砸在了袁紹的心口上。
    袁紹得知消息後,吐血三升,直接昏迷了過去。
    那邊袁紹已經在準備後事了,這邊袁譚、袁尚二人卻是針鋒相對的默默爭奪起了權柄。
    小說
    公元199年,袁紹憂憤而死。
    袁紹直到自己死前,也沒有明確的立下遺囑由誰接任。
    逢紀、審配在袁紹死後作為親近之臣假托袁紹的遺命,擁戴袁尚作了繼承人。
    駐守在青州的袁譚見不能繼位,也是在辛評、郭圖等人的擁立下,自號車騎將軍,青州牧。
    兄弟二人提軍相對,大戰一觸即發。
    後二人經人勸說,決定共擊駐守在館陶城的張遼和田豐二人。
    袁譚親自率軍兵進館陶城,袁紹那邊竟是以母親傷心過度要盡孝為由隻派了逢紀率軍前來。
    袁譚本就兵少,又見袁熙不來,看來是想要借刀殺人借張遼田豐之手,除去自己這個大哥。
    袁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袁紹長子身份怒斬逢紀,接收了逢紀麾下大軍單獨駐紮在了館陶城下。
    袁熙得知消息後也是一臉懵逼。
    兄弟二人至此再無緩和的可能。
    館陶城的田豐接到了郭嘉手下暗探送來的密報。
    也是笑著與張遼說道。
    “張將軍不必心憂,袁氏小兒不足為慮也,不出旬日,必定自相殘殺!”
    “監軍此言差矣,區區袁氏小兒不足為慮,遼所慮者乃是田間禾苗……”
    此時已是199年秋,田中粟麥都等待著秋收呢。
    “既如此,張將軍可出城擊退袁譚,護著百姓收割粟麥,但不可追擊……”
    “可!”
    以張遼之勇武擊敗袁譚乃是情理之中之事。
    張遼依田豐之計,出城擊退袁譚護著百姓收割了秋糧後就回軍館陶城靜待袁氏兄弟自相殘殺。
    果然,袁氏兄弟沒有讓田豐和張遼等太久。
    袁尚以袁譚無故斬殺逢紀為由攻打平原。
    不想卻是不敵袁譚,被袁譚打的大敗而歸。
    那袁尚大敗而歸內心恐懼,竟是向蘇木上了降表願意投降。
    條件就是要蘇木出兵幫他擊敗袁譚奪回失地。
    蘇木收到了袁熙的信時,正抱著自己的大兒子玩樂呢。
    蘇木懷中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泡尿就尿在了袁熙投來的降表上。
    “看看,我大兒子都知道這袁熙送來的降表隻配做廁紙!”
    蔡昭姬坐在床邊嗔怪的白了蘇木一眼就接過了尿了褲子的孩子。
    蘇木戀戀不舍的將兒子遞給了蔡昭姬,見蔡昭姬帶著兒子去了後邊才下令道。
    “給田豐和張遼去令,明他們二人全權處理此事,我不管過程如何,三年內我要一個完整的冀州!”
    就在蘇木在家哄兒子的時候。
    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劉備兵敗,帶著自己手底下的張飛、關羽等兄弟們朝著荊州逃去。
    孫策因為在江東左右攻伐,也被刺客刺殺,其弟孫權繼位。
    公元200年,漢建安五年,二月。
    曹操發布討伐蘇木檄文,指控蘇木“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撓折棟梁,孤弱漢室,除忠害良,專為梟雄”。
    一時間天下震動,受迫於蘇木勢大,其時青州袁譚、涼州馬騰、荊州劉表、江東孫權、蜀中劉璋等人紛紛響應。
    但是響應歸響應,想要這幫人聽從曹操指揮再來一次“討蘇聯盟”也是不可能了。
    曹操根本沒有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大漢這些諸侯此時嚐到了權力的味道。
    曹操再想指揮他們也是根本不可能了。
    所以大漢天下雖然都反“蘇”,但是真正能出兵作戰的也隻不過曹操一人。
    畢竟與蘇木軍接壤的除了曹操,就隻有苟延殘喘的袁氏兄弟了。
    討蘇檄文傳到蘇木手中時,也是做了他大兒子的廁紙。
    同時蘇木軍也沒有什麽激烈的動作,隻是默默的在休養生息。
    畢竟前兩年的大戰,消耗掉了蘇木軍不少的積蓄。
    而且,孤守在宛城、洛陽一代的太史慈軍,也是軍糧物資消耗的無底洞。
    畢竟董卓當年遷都的一把大火,徹底燒斷了洛陽城繁華的基礎。
    文學網
    ,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