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賈文和

字數:9640   加入書籤

A+A-




    公元203年,漢建安八年,春。
    三年的時間,在田豐和張遼的努力下,整個冀州就隻剩下袁紹軍大本營渤海郡還在袁尚的手中了。
    即便是還在袁尚手中的渤海郡,也都是人心浮動,人人都在思考著是不是要投向蘇木軍。
    袁譚那邊,這三年來沒少和曹操聯合攻打蘇木軍的館陶城。
    隻是以袁譚、辛評、郭圖之流根本打不過張遼和田豐二人,隻能徒勞無功,空耗兵力罷了。
    這袁譚三年來毫無建樹不說,竟是在張遼的威逼下,慢慢的丟失掉了一部分平原的城池。
    袁氏兄弟此時終於是放下了成見,開始琢磨著以後的路了。
    袁尚麾下的謀臣武將多是河北冀州本地人。
    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袁尚也是不敢再在渤海郡呆了。
    不然說不上什麽時候,他袁尚的腦袋就會被這些人突然砍了給蘇木送去。
    畢竟名義上投降,卻陽奉陰違的袁尚可從來沒有覺得蘇木會放過自己。
    審配雖然是冀州魏郡人,但是審配為人忠烈慷慨。
    此時也是不顧自己本地家族直言勸導袁尚與袁譚講和,然後歸順曹操。
    那袁譚麾下謀士辛評、郭圖之流全都是河南潁川人,天然就對河北沒有什麽歸屬感。
    此時隨著袁譚在青州,若是投降歸順了曹操,反而對於在潁川的家族更有利一些。
    所以在辛評郭圖等人的攛掇下,袁譚早就起了投降曹操的心思。
    此時袁氏兄弟已經被蘇木軍打服了,從內心地失去了為父報仇的心思。
    這種失去報仇的心思,不是不報仇。
    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報仇了,隻能是寄希望於他人了。
    那曹操從小就是袁紹的發小好朋友,長大後又得到了袁紹的照顧成為了一方諸侯。
    在這個位麵裏也沒有官渡之戰,袁曹兩家還未鬧翻。
    所以作為世交的袁氏兄弟想要投降曹操也就很好理解了。
    袁尚袁譚此時早就被張遼殺的膽顫心驚了。
    在麾下所有謀士的攛掇下,竟是選擇了放下渤海郡袁氏起家的基業一起跑去了青州。
    有李儒、郭嘉一明一暗的探子,袁尚在渤海郡的一舉一動都會送到蘇木和田豐的手中。
    既然蘇木將東邊與袁氏的戰線交給了田豐和張遼二人。
    蘇木也就沒有過多的幹涉東線的軍政事務。
    放權不完全,就是完全不放權。
    田豐和張遼二人接到渤海郡眾人要逃走的消息後。
    張遼本是想要出兵攔截的,卻是被田豐阻攔了。
    “張將軍,攔截渤海郡眾人容易,如何安置渤海郡眾人可就難了……”
    田豐話說一半,就端起杯子神在在的喝起了茶水。
    張遼經過這麽多年的曆練,腦子稍一轉就明白了田豐想說的內容。
    這冀州以前可都是姓袁的,現在姓袁的放棄冀州要跑到河南。
    自己冒失的將這批人抓到鄴城,如何安置確實是一個問題。
    一刀殺了,恐怕會失了冀州民心,讓本地曾經跟隨袁氏的地方勢力人人自危。
    不殺養著,又怕冀州本地世家有人心向袁氏,頻繁作亂。
    “嘖……這……”
    張遼眼珠一轉就想清楚了,所以此時也是尷尬的糾結了起來。
    田豐見狀嘿然一笑。
    “張將軍不妨順其自然吧,君侯的命令是要冀州,又不是要這些人的腦袋……”
    田豐這句話徹底勸住了張遼。
    因為蘇木下的命令確實隻是要冀州。
    隻要冀州全境拿下,那些渤海郡的人沒有也無妨。
    張遼朝著田豐一抱拳就去整軍去了。
    他要趁著渤海郡袁氏撤離的時候及時的接收渤海郡。
    畢竟裏蘇木下命令的時間沒有幾天了。
    田豐坐在堂中看著張遼遠去的背影。
    輕輕的吹了一口手中的熱茶。
    茶水的熱氣被他一口吹得散了。
    “冀州,不需要那麽多謀士!”
    田豐勸說張遼的話,很有道理。
    但是田豐也是有著自己的私心的。
    那就是冀州本地勢力有他與沮授二人就可以了。
    至於袁尚身邊的審配等人,就沒有必要被張遼抓過來了。
    在張遼和田豐有意的放水下,袁尚一行人在袁譚的護送下徹底逃離了大漢河北冀州。
    而且袁譚一不做二不休,竟是順勢放棄了平原郡,也將自己的勢力徹底的撤出了河北。
    本來袁譚還想一把火燒了平原城的。
    隻是張遼整軍來的太快,袁譚來不及拾柴放火,隻能是匆匆帶著大軍撤離了河北。
    至此,蘇木終於是一統了河北幽並冀三州,連帶著部分青州的地盤。
    東線的渤海郡袁氏撤離,與蘇木軍隔河相望的曹操卻是一直都沒有放棄騷擾蘇木軍。
    曹操軍一方麵頻繁出兵騷擾飛地宛城,一方麵也是利用自己手中的船隻頻繁沿著河岸騷擾冀州沿河區域。
    讓蘇木軍治下百姓不能安心種田發展。
    蘇木軍不得已,隻能是安插兵力在河邊與曹操軍頻繁的發生小規模的斥候戰。
    以此來護佑本地百姓安心的種田生活。
    河北這邊小規模的斥候戰隻是小打小鬧。
    宛城太史慈那邊的防守戰才是重中之重。
    這三年來,蘇木軍源源不斷的糧食送去了宛城。
    畢竟在曹操軍的騷擾下,宛城的地理位置根本沒有辦法安心的種田發育。
    這一日,蘇木在府中批改奏報。
    竟是迎來了兩位很少見到的人。
    “哎呀,文和你們二位怎麽來了?”
    蘇木見是賈詡和張繡二人聯袂而來,也是放下了手中的毛筆起身迎接了二人進來。
    “君侯!”
    “君侯!”
    二人與蘇木打了招呼就坐了下來。
    這二人也沒有寒暄遮掩,賈詡開門見山的說道。
    “吾二人聽聞宛城不穩,可有此事?”
    蘇木文言一怔,笑著說道。
    “確有此事!”
    “君侯可是在猶豫?”
    “嗯!文和知我也!”
    “君侯不必猶豫,宛城可放給曹操,太史慈將軍退守洛陽,依據城關之險,太史慈將軍之勇,曹操必不能突破城關攻破洛陽……”
    “嗯!”
    蘇木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在聽。
    “然後我軍可依據洛陽為根基,利用在宛城消耗的糧食去攻破長安,李傕郭汜不足為慮,以長安之地收服涼州叛軍,以糧草物資驅動涼州兵攻打漢中……若是能打下漢中更好,打不下漢中也要打斷涼州叛軍之脊梁……”
    “嘶……這賈文和,好毒的計……”
    文學網
    ,
    小說
    公元203年,漢建安八年,春。
    三年的時間,在田豐和張遼的努力下,整個冀州就隻剩下袁紹軍大本營渤海郡還在袁尚的手中了。
    即便是還在袁尚手中的渤海郡,也都是人心浮動,人人都在思考著是不是要投向蘇木軍。
    袁譚那邊,這三年來沒少和曹操聯合攻打蘇木軍的館陶城。
    隻是以袁譚、辛評、郭圖之流根本打不過張遼和田豐二人,隻能徒勞無功,空耗兵力罷了。
    這袁譚三年來毫無建樹不說,竟是在張遼的威逼下,慢慢的丟失掉了一部分平原的城池。
    袁氏兄弟此時終於是放下了成見,開始琢磨著以後的路了。
    袁尚麾下的謀臣武將多是河北冀州本地人。
    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袁尚也是不敢再在渤海郡呆了。
    不然說不上什麽時候,他袁尚的腦袋就會被這些人突然砍了給蘇木送去。
    畢竟名義上投降,卻陽奉陰違的袁尚可從來沒有覺得蘇木會放過自己。
    審配雖然是冀州魏郡人,但是審配為人忠烈慷慨。
    此時也是不顧自己本地家族直言勸導袁尚與袁譚講和,然後歸順曹操。
    那袁譚麾下謀士辛評、郭圖之流全都是河南潁川人,天然就對河北沒有什麽歸屬感。
    此時隨著袁譚在青州,若是投降歸順了曹操,反而對於在潁川的家族更有利一些。
    所以在辛評郭圖等人的攛掇下,袁譚早就起了投降曹操的心思。
    此時袁氏兄弟已經被蘇木軍打服了,從內心地失去了為父報仇的心思。
    這種失去報仇的心思,不是不報仇。
    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報仇了,隻能是寄希望於他人了。
    那曹操從小就是袁紹的發小好朋友,長大後又得到了袁紹的照顧成為了一方諸侯。
    在這個位麵裏也沒有官渡之戰,袁曹兩家還未鬧翻。
    所以作為世交的袁氏兄弟想要投降曹操也就很好理解了。
    袁尚袁譚此時早就被張遼殺的膽顫心驚了。
    在麾下所有謀士的攛掇下,竟是選擇了放下渤海郡袁氏起家的基業一起跑去了青州。
    有李儒、郭嘉一明一暗的探子,袁尚在渤海郡的一舉一動都會送到蘇木和田豐的手中。
    既然蘇木將東邊與袁氏的戰線交給了田豐和張遼二人。
    蘇木也就沒有過多的幹涉東線的軍政事務。
    放權不完全,就是完全不放權。
    田豐和張遼二人接到渤海郡眾人要逃走的消息後。
    張遼本是想要出兵攔截的,卻是被田豐阻攔了。
    “張將軍,攔截渤海郡眾人容易,如何安置渤海郡眾人可就難了……”
    田豐話說一半,就端起杯子神在在的喝起了茶水。
    張遼經過這麽多年的曆練,腦子稍一轉就明白了田豐想說的內容。
    這冀州以前可都是姓袁的,現在姓袁的放棄冀州要跑到河南。
    自己冒失的將這批人抓到鄴城,如何安置確實是一個問題。
    一刀殺了,恐怕會失了冀州民心,讓本地曾經跟隨袁氏的地方勢力人人自危。
    不殺養著,又怕冀州本地世家有人心向袁氏,頻繁作亂。
    “嘖……這……”
    張遼眼珠一轉就想清楚了,所以此時也是尷尬的糾結了起來。
    田豐見狀嘿然一笑。
    “張將軍不妨順其自然吧,君侯的命令是要冀州,又不是要這些人的腦袋……”
    田豐這句話徹底勸住了張遼。
    因為蘇木下的命令確實隻是要冀州。
    隻要冀州全境拿下,那些渤海郡的人沒有也無妨。
    張遼朝著田豐一抱拳就去整軍去了。
    他要趁著渤海郡袁氏撤離的時候及時的接收渤海郡。
    畢竟裏蘇木下命令的時間沒有幾天了。
    田豐坐在堂中看著張遼遠去的背影。
    輕輕的吹了一口手中的熱茶。
    茶水的熱氣被他一口吹得散了。
    “冀州,不需要那麽多謀士!”
    田豐勸說張遼的話,很有道理。
    但是田豐也是有著自己的私心的。
    那就是冀州本地勢力有他與沮授二人就可以了。
    至於袁尚身邊的審配等人,就沒有必要被張遼抓過來了。
    在張遼和田豐有意的放水下,袁尚一行人在袁譚的護送下徹底逃離了大漢河北冀州。
    而且袁譚一不做二不休,竟是順勢放棄了平原郡,也將自己的勢力徹底的撤出了河北。
    本來袁譚還想一把火燒了平原城的。
    隻是張遼整軍來的太快,袁譚來不及拾柴放火,隻能是匆匆帶著大軍撤離了河北。
    至此,蘇木終於是一統了河北幽並冀三州,連帶著部分青州的地盤。
    東線的渤海郡袁氏撤離,與蘇木軍隔河相望的曹操卻是一直都沒有放棄騷擾蘇木軍。
    曹操軍一方麵頻繁出兵騷擾飛地宛城,一方麵也是利用自己手中的船隻頻繁沿著河岸騷擾冀州沿河區域。
    讓蘇木軍治下百姓不能安心種田發展。
    蘇木軍不得已,隻能是安插兵力在河邊與曹操軍頻繁的發生小規模的斥候戰。
    以此來護佑本地百姓安心的種田生活。
    河北這邊小規模的斥候戰隻是小打小鬧。
    宛城太史慈那邊的防守戰才是重中之重。
    這三年來,蘇木軍源源不斷的糧食送去了宛城。
    畢竟在曹操軍的騷擾下,宛城的地理位置根本沒有辦法安心的種田發育。
    這一日,蘇木在府中批改奏報。
    竟是迎來了兩位很少見到的人。
    “哎呀,文和你們二位怎麽來了?”
    蘇木見是賈詡和張繡二人聯袂而來,也是放下了手中的毛筆起身迎接了二人進來。
    “君侯!”
    “君侯!”
    二人與蘇木打了招呼就坐了下來。
    這二人也沒有寒暄遮掩,賈詡開門見山的說道。
    “吾二人聽聞宛城不穩,可有此事?”
    蘇木文言一怔,笑著說道。
    “確有此事!”
    “君侯可是在猶豫?”
    “嗯!文和知我也!”
    “君侯不必猶豫,宛城可放給曹操,太史慈將軍退守洛陽,依據城關之險,太史慈將軍之勇,曹操必不能突破城關攻破洛陽……”
    “嗯!”
    蘇木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在聽。
    “然後我軍可依據洛陽為根基,利用在宛城消耗的糧食去攻破長安,李傕郭汜不足為慮,以長安之地收服涼州叛軍,以糧草物資驅動涼州兵攻打漢中……若是能打下漢中更好,打不下漢中也要打斷涼州叛軍之脊梁……”
    “嘶……這賈文和,好毒的計……”
    文學網
    ,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