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小薛大人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娘娘還有咽痛之症,另一則病症中的病患與娘娘體質相似!”
    “果真如此!”
    “此處用藥皆以清除熱毒為主,與下官猜想相似。隻是娘娘向來體虛,因此不敢如此用藥啊……”
    “這一處的藥方中還有一味溫補的藥材。”另一位太醫略有疑惑,他迅速搶過書,朝前翻了翻,驚到:“此例病案的醫者,居然是醫仙嶽紹文!按他的藥方總是沒錯的!”
    《豐羅醫藥集》中,所記載的都是豐羅近百年的經典病案,其中名醫高人不勝枚舉。因此,薛齡在做譯文之時,特意在每一例病案前寫了當時醫者的名字。
    另一位太醫神情謹慎,聞言堅決搖頭:“此言差矣!保險起見,還是再斟酌一二。”
    “嶽紹文他老人家出手,能生死人肉白骨!另一例病案的醫者亦是豐羅名醫,我看娘娘鳳體不能耽擱,趕緊按上麵的藥方用藥便是良策!”
    “你怎可如此!”
    “我怎麽!”
    見幾位太醫的爭論已近白熱化,蕭禮緩緩開口:“諸位太醫莫自亂陣腳。若此書有用,請各位從幾例病方中,商討出一則妥貼的方子來。”
    隨著他華貴悠揚的聲音響起,殿中爭吵的眾人立刻安靜下來。
    話音落下,蕭禮親自將薛齡的手稿交給了一旁著急想看《豐羅醫藥集》的太醫。
    這幾位太醫資曆尚淺,不敢與前輩們搶奪書冊,聽幾位大人激烈的議論著,越聽越對書冊感興趣。
    手稿被翻開,清秀的蠅頭小楷整齊幹淨的落在紙上,間或有蕭禮朱筆的批文標記。
    墨黑與朱紅,兩種顏色間或交織,形成了獨特的美感。這是薛齡一次次送來的零散稿件,蕭禮將它們仔細留下,整理成冊。她與魏清頤兩人都十分仔細,因此這份手稿,與經禦藥房與中書省校閱修訂後的書冊,相差其實並不
    大。
    有了《豐羅醫藥集》的幫助,幾位太醫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再三斟酌思考,將藥方中各種藥材的劑量仔細對照增刪一番,才寫出最終的藥方來。
    這張摻雜數人心血的藥方,被東宮侍衛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內宮,一同被送入內宮的,還有太醫署的陳署令。
    他是針灸聖手,最擅長以銀針刺穴治病。太醫們達成共識,決定這一次雙管齊下,一麵用藥一麵針灸,定要讓皇後娘娘以最快的速度脫離急症險境。
    果然,第二日午後,皇後高熱退去,原本駭人的麵色也稍稍轉好。
    一直在鳳儀宮看顧病人的皇帝鬆了一口氣,這才定了心神,召太醫來問話。
    “陛下,娘娘的病勢已經控製住,隻需繼續治療調養便可。”
    “既然是前所未見的急症,如今怎的如此篤定不會再有反複?”
    皇帝生怕這隻是暫時性的好轉,畢竟皇後近年來身體愈發虛弱,著實令人擔憂。麵對皇帝的質疑之辭,陳署令底氣頗足的說道:“此次藥方,太醫署眾太醫都參與,借鑒的是《豐羅醫藥集》。娘娘的病症與體質特殊,但好在《醫藥集》中,幾位豐羅名
    醫都有相似病案的記載。”
    “《豐羅醫藥集》。”
    皇帝喃喃道:“為何聽著如此耳熟?”
    聽皇帝有此疑問,一旁侍立的王公公貼心提醒道:“陛下今晨起批閱奏折時,還同奴才提過的……”
    “原來是陸籍負責的新譯本。不錯,聽陳署令如此說,想來確是冊有用的典籍!”
    想了想他又道:“這冊《豐羅醫藥集》是陸籍最先送過來的,據說他大膽任用了一個豐羅語不錯的小姑娘。待太醫署看過,朕也當好好看看!”
    “父皇,不用苦等。重新謄抄好的書冊今晨已經送到禦書房了。”殿外,蕭禮已經到了。剛剛回京便一直忙碌不休的他,麵容似有一絲倦意。但他緩緩走來,金玉發冠下,繁複華貴的朝服已將這份疲憊悄悄隱去,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威
    嚴凜然。
    今日皇帝擔憂皇後病情,無論如何都要親自陪同看顧才放心,是以命太子代為主持早朝。
    此時蕭禮下朝不久,聽聞皇後娘娘病勢已穩,與眾大臣議事後,就立刻到禦書房拜見皇帝。
    王公公聽了太子的這句話,趕忙在案幾上堆積如小山的奏疏中翻找,很快,便見到兩冊全新的《豐羅醫藥集》。
    皇帝點頭微笑,接過書冊細細品讀。
    他雖然並不通曉醫理,但書中敘述用詞簡潔明了,一篇篇病症藥方翻過,心中也有了幾分了然,頓覺此書大有裨益。
    正這樣想著,當值照顧皇後病情的太醫遣宮人稟報,說娘娘已經醒轉。
    皇帝大喜,當下準備親自去探望皇後。臨行前還不忘囑咐:“鴻臚寺卿,連同這冊書的譯者重重有賞!”
    薛府內,傳旨的太監匆匆而來。
    正在書房的薛致匆匆出來備接旨,卻聽見小太監笑嘻嘻的說:“薛大人別忙,也讓小薛大人出來接旨吧!”
    小薛大人?
    他愣住,小太監人精兒似的朝他低低說了幾句,又指著隨行人送來的九品文官官服……
    薛致這才反應過來,對家仆說:“去把小姐請來!”
    雖然麵上不喜不驚,薛致在心中卻暗暗為自家女兒高興。
    他輾轉日久,替皇帝處理各地公務,回來後就見女兒心事重重。問過多人才曉得,原來好友陸籍為了給他避風頭,硬是將女兒的名字從鴻臚寺名單中劃去了。他自回京後,便陸續聽薛齡說了許多想法。如今,陸籍手下的禮官與譯語人正風風火火地準備著接待留學生之事,眼見女兒一日日苦等,他實在不知如何是好,隻得對鴻
    臚寺內的事情緘口不言。
    好在今日,他的齡丫頭終於算是如願以償了。
    隻是……旨意中,薛齡如何成了中書省的蕃書譯語官?這其中緣由,就連薛致這個日日在宮中來往的人,也是一概不知。
    若是皇帝身邊的王公公在場,便會毫不保留地還原當時在鳳儀殿中的一番場景。
    原來,皇帝急急趕去看望皇後,下意識將手中的《豐羅醫藥集》帶去了鳳儀殿。精神恢複一些的皇後問起這本書,隨皇帝一行到來的太子便將薛齡的名字說了出來。這一提,皇後記起來了那個隨豐羅女眷入宮的譯語人,想著她始終冷靜應變,遂多說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