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爭端
字數:369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為了方便與豐羅使臣的交流,許多朝中擬好的重要公文與奏疏,也需要他們幾位蕃書譯語將其中的部分內容譯為豐羅語,然後才能送去給豐羅使臣看。
除此之外,兩國皆主張互通文化,因此一大批豐羅典籍陸續湧入長安,這無疑加重了蕃書譯語的任務量。
中書省的豐羅語蕃書譯語僅有四人,即便如今加上她薛齡一人,光是負責眼前的公文與表疏譯文,也幾乎要忙得抬不起頭來。
薛齡想,如果日後還有典籍譯文要完成,那簡直是分身乏術了!
很快,薛齡的擔心成為了事實。
因為上次鴻臚寺負責的典籍譯文效果不錯,陛下決定,將豐羅使臣帶來的其他書冊典籍都譯為漢語。
“豐羅留學生就要到長安了,這次典籍還是照例交給中書省來負責,若是人手不夠,陸籍那邊再幫忙協調。”見傳諭令的太監離開,皇帝翻了翻手中的《樂論》,又看了看一旁書案上的《飛白考》和《豐羅醫藥集》,覺得自己這個決策將給後人留下無盡文化財富,一股豪情湧入
胸間,頗為滿意的笑了笑。
這個決策是否會為後人留下財富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確定,中書省內,豐羅語的蕃書譯語人們卻因為這個決策,忙得幾乎住在了這一處小小庭院中。
薛齡揉了揉有些發酸的雙眼,抬頭一看,外麵已是夜色深沉。
看來今日,又要在此湊合一夜了。
一旁的呂瑞活動了一下一直握筆書寫而有些酸痛的手腕,說:“小薛大人,你一位女子,深夜在此多有不便,還是回府休息吧。”
薛齡苦笑著搖頭,繼而說:“無礙。還有,呂大人喚我薛齡便是了。”
幾日的忙碌下來,大部分的典籍譯文都被堆在了薛齡的案頭,因奏疏事關重大,在掌管此事的太子蕭禮親自下命令之前,幾人不敢輕易將奏疏譯文交給薛齡準備。
薛齡當然想著能早日接手公務,為幾人分擔,可也隻得按照他們的想法,老老實實等蕭禮的安排。
可殿下人呢?剛回京沒幾天,又隨豐羅使臣去了京郊大營。
吱呀,門被打開又合上。
是兩名蕃書譯語離開的聲音。
這幾日,除了杜羽修和呂瑞跟她說過幾句話以外,其他幾位同僚都一直很安靜!
薛齡私下問過杜羽修才知道,其中有兩位情況跟杜羽修情況相似,父母是豐羅國人,留他們在長安生活。
“可他們為何甚少開口呢?”
“據說是隻會聽和寫,不會說!所以慢慢也就不願與人交流了。”
“可我會豐羅語,可以用豐羅語交談啊!”
“唉……這個我理解他們,從小在長安生活,其他孩子發現你說話跟他們不一樣,會笑話你的。”
“久而久之,他們覺得開口說話就是一件會被嘲笑的事……”薛齡小心翼翼的問道。
杜羽修點頭,深目中閃過一絲寂寥的情緒。
從那之後,無論薛齡再忙碌煩擾,見到那兩位豐羅麵孔的蕃書譯語人,都會滿懷善意的朝他們一笑。
一開始,她還不習慣他們一直不說話,有了心理準備以後,也就慢慢習以為常了。此時,另一位蕃書譯語人見廳中隻剩下薛齡和呂瑞,又看薛齡案頭的典籍實在太多,輕咳了一聲道:“薛大人,我負責的表疏譯文已經全部做完了,要不你將典籍分我一冊
,也好早日完成。”
薛齡如獲至寶。正要轉身謝過,隻聽身側呂瑞道:“小劉大人,你這不是為難薛大人嗎?”
對麵,小劉大人一怔,本來鼓起勇氣要說的話也全部咽了回去。
“如今殿下不在,沒有新的安排,我們便應該好好做完眼前事。”
“我……正是做完了才找薛大人……”
“這便是我要說的!薛大人剛來此處沒多久,你讓她主持分配典籍之事,是將她置於何地?”
呂瑞儒雅的麵容浮現一絲慍怒。
薛齡聽著,隻覺得呂瑞表麵是為了她好,實際上,怎麽都感覺是話裏有話。
果然,呂瑞開口:“殿下去通州前,就將這些表疏交給我負責,如何今日你卻要薛大人分配這書冊的譯文任務?”
小劉大人徹底的語塞了。聽了這句話,薛齡才知道,原來這呂瑞是怕她搶了他的風頭。殿下此前讓他負責豐羅的表疏譯文,也許正是有意提拔。見半路上殺出來個薛齡,還是陛下親封,呂瑞自然
是百般防範。
薛齡想到這裏,見呂瑞依舊是麵有怒色,知道他必然十分在意這個,於是說:“呂大人誤會了,薛齡無意冒犯。隻是這典籍之事需要人手,劉大人也是好心一問。”
“典籍之事我們自有安排,薛大人初來乍到,還是先學習如何處理表疏譯文吧!”
呂瑞自知已經打破表麵的和諧,於是幹脆隱去儒雅的外表,頗為尖銳的說著。
“兩位大人先忙,我家中有事先走一步!”一旁的劉大人一向膽小,此時聽呂瑞言辭不善,更是溜得極快。
“呂大人當真打算等殿下回來再開始典籍譯文嗎?”
薛齡有些急。
卻不是因為呂瑞表現出的敵意。她十分清楚,這幾日鴻臚寺留學生還未到,魏清頤和林文英幾人正好有閑暇,若是能讓他們幫忙分擔一部分,進展會快許多。
如果按照呂瑞的說法,等太子回來再做具體安排,不僅她薛齡平白將時間浪費在等待之中,等到蕭禮回來,留學生也到了長安,再想找鴻臚寺的人幫忙就十分困難了。
“薛大人若有更好的法子,自己去做便是!隻是到頭來不要拉上同僚們一起受罰。”
“這是自然。”薛齡平靜的說道。
她的語氣冷冷的,清冷麵容上似有寒霜,卻並沒有怒意。
呂瑞見麵前的女子倔強不服的表情,嗤笑一聲,不屑地拂袖而去。
本來薛齡還在猶豫,不知是否需要為典籍之事尋求鴻臚寺眾人的幫助,今夜聽得呂瑞的一席話,反而堅定了她內心的想法。“不論旁人如何,你要始終記住,譯文關係重大,牽扯甚多。因此,絕對不能因為官場內的個人利益,耽誤任何一份譯文!”父親那夜在書房與她說了很多,這幾句,是他反複同自己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