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中秋宴(中)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魏清頤將宮廷禦釀一杯接一杯地灌入口中,也不見半分醉意,薛齡看在眼中,覺得她的酒量當真令人難以捉摸。
不過與她二人相比,座次上首那邊,貴妃娘娘身側的辛雪鶯處更是熱鬧非凡。
“世子夫人聰慧無雙,得陛下誇獎!”
“您瞧,京中這樣多的女眷,哪有夫人這般榮光。”
“是啊,姑姑是貴妃,爹爹是重臣,夫婿馬上便要承襲爵位。嘖嘖嘖……再沒有夫人這樣的福氣了。”
一時間,出閣的、未嫁的女子們都圍攏了上來。
“我看這懸月台上,今日最奪目之人之人除了皇後和貴妃娘娘,便是隻有夫人了。”幾個年輕婦人湊上來說著。辛雪鶯嬌笑著謝過眾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她今日頭戴整套的珠翠華冠,身著鵝黃薄衫,清淺的裙裝搖曳生姿,步態婀娜。如今被一眾佳麗圍著,好像眾星拱月一般,
嬌媚神色中,有掩不住的倨傲。
待眾人吃飽喝足,令宴中之人最為矚目的環節這才剛剛拉開序幕——
“如此良辰美景,若能成全有情之人可再好不過。”皇後側首看向身邊的皇帝陛下,見他點點頭,便立刻笑吟吟地開口。
眾人安靜下來,連連點頭稱是。
帝後不斷用眼角餘光瞥向身側的太子,恨不得讓他現在就選一位女子出來成婚。
隨著皇後的話音落下,手持木質小托盤宮人們魚貫而出。
按照京中的規矩,男子該當將自己準備的見麵禮送給心悅之人。
“不如讓清頤為在座諸位講個故事吧!”魏清頤大方走出,朝座首的帝後施禮後說。
眾人驚異地朝魏清頤的方向看過去,就連一向冷靜的薛齡也不由呆愣。
很快,她見那女子神采飛揚,胸有成竹的模樣煞是動人,也偏頭托腮期待起來。
“哦?魏校書有什麽故事,但說無妨。”皇帝十分看重魏清頤的才學,聽她要說什麽,連忙興致勃勃地問道。
魏清頤再次大方施禮:“清頤一直看重的,是能與心上人攜手並進的男子。”
薛齡默默聽著,眼神卻一直不住地往太子殿下身上飄。
對麵的殿下十分讚同的點頭。
“我聽說,上回春日宴,這清頤姐姐可是為了殿下而來。隻是後來殿下突然有事,提前離開了。”
“那次我去了,清頤姐姐的確有此意呢。”
女子們的對話不時地傳入薛齡的耳中,令她手心微微出了汗。
“……這世間動人的相戀故事有很多,其中卻有一對,雖還不是戀人,卻互為師友,令清頤讚歎。”魏清頤聲音朗朗。
薛齡心中想著,魏家早年間將幼子送入東宮做伴讀,清頤姐因此與太子成了友人。兩人一個瀟灑有大誌向,一個通透縝密,可不就是互為師友、相伴相攜。
她一直想著要如何表明心跡,清頤姐倒是搶先她一步。
唉……誰讓自己不夠明快果敢!
她有些煩悶地飲了一口酒,聽魏清頤繼續說著:“那時鴻臚寺書閣起火,這二人在危難中互相信任,共同救下無數珍貴書冊典籍,避免了一場滔天災禍。”
座中辛雪鶯的金玉耳環突然劇烈地顫了顫,隨即她輕哼了一聲,不以為意地看向自己佩戴金玉翠鐲的手腕。
正如剛才那些上來巴結她的女子所說,她如此高貴地身份,放一場火收拾個小賤人怎麽了?這一邊,魏清頤看著蕭禮,大方一笑繼續道:“清頤一直以為,女子若是依附男子而活,此生便無甚滋味。但清頤所見大多如此,不免悵然久矣。如今看到這二人,清頤心
中甚為歡暢。這二人在清頤心中,當得起佳偶之說。”
“真有這般亦師亦友地男女?”皇後奇道。縱然她貴為天下人的母後,得陛下尊重,但很多事也隻能她獨自承擔,陛下與她亦不可算作師友。
“清頤所見,當真如此。”魏清頤會心一笑,篤定地答道。
“且說說看。”
“《豐羅醫藥集》這冊書,不僅有譯語人的努力細心,這背後還有提攜信重。因此會有後來的一本本表疏、《雜症論》等等。”
“薛大人,你與魏大人親厚,可同我們解釋一二?”鄰座的兩名女子頗為有禮地悄悄說。
她們日日在閨閣之中,自然沒聽過魏清頤說的這些。
“譯語人說的是將他國語言譯為漢語的官員……”薛齡已經聽出魏清頤在說自己,卻不曉得她的用意,正迷糊間,見有人來問,便耐心解釋一番。
魏清頤一向善言,將薛齡與蕭禮的點滴撿重點簡單說了。薛齡在一旁靜靜聽著,時不時同身側的兩人低聲解釋一兩句,倒是很像她們的隨行譯語人。
待魏清頤說完,座中眾人無比向往,竟久久無人發言。
“姐姐,魏大人說的是誰?”兩位女子見薛齡脾氣好,問什麽都一一解釋了,便改口喚她姐姐。
“說的是我。”薛齡平靜地說,還十分優雅地將齊胸襦裙上的蟬羽紗衣理了理。
兩個女子怔怔看了她半晌,才反應過來:“原來魏大人說的是您和……”
此時薛齡看著款款走向座中的魏清頤,十分誠懇地朝她拱手一拜。
她一向反應很快,剛才同人解釋的時候,便已經知道了魏清頤的用意。
“魏大人一提《豐羅醫藥集》,哀家便知道這女子是何人了!”皇後拍手笑道,她怎麽會忘了,正是這冊醫書助她痊愈的。
此時正是圓月清朗,懸月台四周的青紗幔帳被風帶起,大好月色盡收眼底。薛齡聽到皇後如此說後,便盈盈起身見禮。
她起身,長眉的黛色與眼角的線條便如輕紗與月色一般,一個飛揚清越,一個攝人心魄,將人們心中最愛匯於一處,漾出無限溫柔。
皇後滿意地喚她,眾人便見那女子款款行來,姿態大方無半分忸怩。
月色極好,燭火明滅。茶白色衣裙的女子羽紗曳地,腰間瓔珞在月影星輝下泛出瑩瑩光華。她腳步輕盈,身後紗幔隨風輕舞,給人一種她是乘月而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