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出師不利

字數:34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大人,鴻臚寺的人親自過來了,還是說要沿運河南下護送使臣,請您開放河道。”書房內,一名仆從打扮的人剛剛從府衙門口過來,一邊說著,一邊將一道詔令送到通州
    刺史的案頭前。
    “說過多少次了……使臣已經離開多日。去去去,就說通州沒有,打發他們到定縣去!”刺史韓坤榮有些煩悶的擺擺手,極不情願地攤開那道東宮詔令。
    南境地震的消息已經傳遍通州,許多絲綢商人的家眷前來府衙尋他,不是要親自去南境救人,就是要派家仆去南境探聽親人的消息。
    作為一州刺史,大災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百姓傷亡,這可是最重要的政績考校標準。因此,韓坤榮在收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時間便不允許任何船隻再走運河。通州的絲綢商人大都選擇隨商船走運河至豐羅,他如今封鎖了通州至定縣段的河道,除了這些擔心在南境經商的親人的,還有無數人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使盡手段,
    到他府衙門前求告訴苦。
    韓坤榮為官多年,這樣的場麵早就見多了。這幾日,他幹脆以處理公務為理由緊閉府門,百姓也好,商戶也罷,就連官階比他低的官員都一概不見。
    這樣他不怕出事嗎?
    自然,韓坤榮有自己的應對之法。他在州府的門口貼出了一張義正言辭的告示,上麵寫的大意便是——南境各縣遭遇大地震,通州已經協助南境巡察使,派出精銳兵將前去支援。他作為一州刺史,為了不給受災地區增加壓力,決定暫時關閉通往南境定縣的運河,一應物資
    人員均由陸路南下救援,待南境災情緩解後,再重新開放。
    告示中的最後一句尤其要緊:若再有運河通行的事宜,無論是誰,一律不予接待!
    鐵麵無私的一方長官形象躍然紙上!
    這下好了,通州刺史府衙門前立刻清淨了不少。
    這下當然是好了,薛齡這個鴻臚寺的主簿,雖然大小也是個京官,卻也隻有被拒之門外的份兒。
    這是薛齡初到通州遇到的第一件煩心事。
    不過好在她一向冷靜,立刻氣勢磅礴地將太子妃的印信拿出來,以東宮的名義向通州刺史發了一份詔令。
    可是,一紙詔令發出去,似乎遠沒有太子近衛張玉的頭銜好使……“報!奉宸衛中郎將張玉大人在府門外,說是有重要事宜相商!”案牘之前的韓坤榮堪堪將來自東宮的詔令拿在手中攤開,入眼的幾個字還沒看完,便聽到府衙中人如此稟
    報。
    他雖然未做過一天的京官,但也曉得這張玉大人是時刻跟隨太子左右的,立刻站起來大聲吩咐道:“快請!”
    那差役領命轉身出去,便聽韓大人又道:“慢慢慢!我親自迎接!”
    通州府衙門外,薛齡一身青碧色官袍坦然站著,奉宸衛中郎將張玉立在她前麵持刀護衛。看他的表情,似乎頗為憤慨。
    當然憤慨,尋找使臣行跡十萬火急,通州刺史一道嚴令,人卻縮在府衙裏麵不願出來。
    “張玉大人,久仰久仰!”韓坤榮與張玉品階相當,可張玉是太子近臣,他當然要將姿態放低一些。
    “韓大人,下官鴻臚寺主簿,為運河通行之事而來。”薛齡趕到通州境內已兩日有餘,可這還是她第一次同這裏的最高長官麵對麵說話。
    主簿?韓坤榮愣了愣,通州距離長安路途不算太過遙遠,京城中官場的情況他也是十分清楚的。這鴻臚寺內雖然有兩位主簿大人,但能帶著太子近衛,還能看出是一名女子的,
    自然隻有太子妃殿下了。
    他反應很快,陪著笑請這一行人先進府敘話,自己則跟在幾人身後,低聲恨恨對著府衙的差役罵了一句:“豬腦子!鴻臚寺的主簿大人來了,你怎麽不告訴我一聲!”
    “說了是鴻臚寺的人啊……”差役有些無奈地替自己小聲辯白。
    “薛大人好,太子殿下進來可好?”韓坤榮親自煮了上好的茶葉招待貴客,一麵滿臉堆笑地問候。
    薛齡不發一言。
    張玉趕緊將接過的茶盞重重放在了案幾之上。
    太子殿下臨行前說了,此行近衛四人不僅要保護薛大人周全,還要聽憑其差遣,一切全權配合。“到了通州自然要守規矩,既然韓大人有令,不願同四品以下的官員談論運河之事,下官特意求張玉大人前來相助。”薛齡靜靜坐著,待刺史大人笑得臉有些僵了,這才涼
    涼丟下一句。
    這是蕭禮慣用的沉默威壓,薛齡可是學到了其中精髓。
    她這樣一說,韓坤榮再次怒瞪那名差役和堂中的其他下屬。
    什麽叫做沒有眼力見兒!這群白癡就是!
    天知道這群人背著自己,是如何招惹這位大人的……
    韓坤榮看著佛像一般肅穆而坐的兩人,眼珠一轉十分配合地搶先問道:“太子殿下調遣通州兵士往南境馳援,如今二位大人前來,可是還有其他的吩咐?”
    其實,薛齡方才在府衙門口的那一句,韓坤榮聽了個真切,若當真有意幫忙,直入主題便是。
    可自從他知曉了來人的身份後便打定主意:金尊玉貴的太子妃殿下萬萬不可親身涉如此險境!
    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太子殿下追究起來,他逃不脫罪責的。
    “請大人暫通運河,我等要追蹤使臣去向。”
    薛齡見他馬上就要將話題帶偏,立刻示意張玉開口,將今日說過無數次的話再重複一遍。
    “原來如此!二位大人辛苦,本官作為通州刺史,自然責無旁貸。”他答得巧妙,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急得張玉想拔刀!四日前,連夜商量對策的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兩人同時啟程,一個作為巡察使疾馳直奔南境,另一個則奔赴通州大餘縣後,立刻改水路乘小船進入通州段運河,打算用最快
    速度向南追溯使臣行跡。這兩人分別,各自杳無音訊,一直到了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