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空念(3)

字數:410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月如霜:全3冊 !
    朱明月低語罷,便跟著領路的太監走內城,先行去往西華門。
    朱能有些不放心,想讓那負責禮節的太監跟著她一起去,德慶卻笑眯眯地搖頭,“旁人不知,國公爺還不知,當初小姐在宮裏麵那會兒,奴才還是個低等灑掃,哪用得著奴才呢!”說罷,又道了句,“國公爺還是跟小的進去吧,遲了,恐耽擱時辰,”便引著他往宮城裏走。
    按照朝廷規製,官員進宮赴宴,要和其家眷分開走——官員們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過外五龍橋,走承天門,順著金水橋,過內禦河,便是通往三大殿的奉天門。家眷們則自西華門入內宮城。尤其是女眷,需過春和殿西側的禦花園,前往後廷拜見後宮妃嬪;在隨後的宮宴上,女眷們的位置也被單獨安排在大殿西側,前麵用絲綢簾幔嚴嚴實實地擋著,席間有各自的侍婢伺候,彰顯著皇室的體麵。
    開闊的殿前廣場,殿宇重重,樓閣森森。
    雕梁畫棟,千門萬戶。
    金碧輝煌,氣勢恢弘。
    經過奉天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奉天殿——三大殿之首。高樓邃閣,琉璃金瓦,雙簷重脊;烤藍彩繪的繁複鬥拱,朱漆描金雕花的門窗,在明燦的燈火中發出熠熠光芒。殿旁的左廡向西邊,是文樓;右廡向東邊,則是武樓。
    太祖爺規定,開國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規定朝廷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種事件必須麵奏皇帝。而朱明月始終難以忘懷,當年建文帝登基之初,每每接見朝臣,奉天殿前文武官員來往摩肩接踵,那政務繁忙的景象。
    宮宴設在奉天殿後的華蓋殿,正殿是四麵出簷,滲金圓頂,殿頂上還綴有碩大的金球一顆。殿旁東有中左門,西有中右門。往年每逢元旦、冬至和萬壽節,建文帝都要在這裏先行接受內閣大臣和宮廷執事人等的參拜,然後才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賀。
    朱明月拜見過後宮,來到奉天殿的殿閣前,看見了那些由婢女攙扶著走上丹陛的官家閨秀——蓮足碎步、低眉順眼,連衣飾裝扮都不敢太過張揚。
    她們之中多是歸降之臣的家眷,原北軍的家人,大多還在來都城的路上,能夠出席今晚宮宴的,倒是唯有她一個。
    華蓋殿內燈火通明,琉璃宮燈盡數點燃,宛若白晝。等落了座,透過那層遮擋的紗幔,可以看見對麵坐著的文武百官——跟他們的家眷一樣,臉上堆著笑意,整個身體卻是僵直的,明顯有些緊張和忐忑;反觀諸將,喜笑顏開,相談甚歡,將原本嚴肅靜穆的殿堂渲染得一片喧囂熱鬧。
    而同在西側殿的眾女,端然在席,燕瘦環肥,各有風姿。在言談舉止間,顯示出體麵的家世和良好的家教。
    這個時候,有一個宮婢前來請她,“月兒小姐,姚公請您過去坐。”
    朱明月順著那女侍所指的方向望過去,詫異了一下。
    那可是公主席呢。
    四周投來羨慕的目光,大多數的閨秀並不知曉她的身份,為此竊竊私語一片。朱明月也不推辭,從席間起身,隨著那宮婢往北側龍椅的方向走——姚廣孝是禦前第一謀臣,又是開國第一功臣,自是坐在最靠前,卻不是東側。
    一品錦緞吉祥紋的大紅鳳尾裙公主冠服,由宮裏專程送來——質料是各色紵絲、綾羅;襟上施的是蹙金繡雲霞的紋飾,鈒花金墜子,褙子上施盡繡雲紋。錦籮裙下是緋紅色的描銀繡鞋,裙擺上花團簇簇,墜下環佩叮當。皆是按照皇室宗親中最顯赫尊貴的穿戴。
    在她的發間還飾有金鑲銀間用珠,垂著鑲金玉墜;一雙青蔥似的玉手,隨著步履翩躚,在籮花水袖間若隱若現。這般盛裝華飾,映襯出一張純美逼人的容顏,尤其是那雙眼睛,點漆似的,宛若雪夜下的星辰,生生的讓人難以調開視線。
    很美。
    也因為生得美,很自然地讓人忽略了她身上其他的東西,比如淵博的學識、過人的才華,再比如城府、心機。
    姚廣孝端著下巴,笑望著她一路走來。
    這樣姍姍蓮步,舉手投足間,全無一絲拘束和拿捏,無處不透露著端莊從容的皇家味道。這等風範,連王侯貴女都要黯然失色,更何況是尋常的官家閨秀。
    “小姐風采奪人,果真是天生就適合這皇宮、適合皇家。”
    朱明月等婢女擺開團墊,這才綰裙落座,“若小女再從您的口中聽到這話,與姚公以後便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倒是您怎麽坐在這邊,又讓小女過來了?”
    她的位置,正好挨著姚廣孝,也是距離主位很近的地方。
    姚廣孝道:“乃父已經被封為國公爺,月兒小姐的身份自然就等同於郡主。坐在公主位上,也是合規製的。”
    朱明月道:“可這邊是女眷們才能坐的西側殿。姚公坐在此處,似乎有些於理不合。”
    “善哉,善哉,小姐難道沒聽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姚廣孝端起翡翠酒壺,笑眯眯地給她斟了一杯屠蘇酒,“皮囊幻象,於貧僧而言,實不足掛心。”
    朱明月看了他一眼,“姚公倒是想得開。”
    此刻的席間,西側矜持安靜,東側熱烈喧囂,朱能也坐在很靠近禦座的位置上,正與身側的同僚把酒言歡,沒注意到愛女的座位換了。但就算想關注,也看不真切。隔著西側的紗簾,從裏看外,倒是清楚;從外往裏,很是一片朦朧。
    這個時候,太監一聲悠長的唱喏——
    “聖上駕到!”
    氣氛倏然肅靜了下來。
    皇上的車輦已至殿前,華蓋殿的十二扇殿門一道一道依次敞開,隨著一聲接著一聲的沉重“吱呀”聲響,鍾磬敲奏,八音齊鳴。銀白流蘇的華蓋引路,皇幡照後,那一道明黃色的身影,踏著莊重而威嚴的鼓樂,徐徐地走進大殿。
    風,在金紅龍袍上掀起一道漣漪。
    明燦的光暈籠罩在周身,那衣襟和袍裾上繡著的五爪金龍,巧奪天工,精美絕倫,氣勢逼人。在殿上的文武百官、諸般公侯、番邦使臣……無不臣服地朝著他屈身叩拜。即使是那些北軍的老臣子,仿佛也被那威嚴的真龍之氣所震懾,麵含無限的敬畏。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臣們此起彼伏的叩拜聲,響徹殿閣的上空,震顫心扉。
    那一路披荊斬棘而來、終登帝位的男子,在錦緞披紅的龍椅上轉過身,俯視著滿殿群臣。亦如多年前他離開京師屏藩之時,站在洪武門高高的城樓上,眺望著這個帝國。一場場血腥而又殘酷的殺戮仍曆曆在目,那些死去之人的哭號和哀鳴仍然清晰可聞,然而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
    “眾卿家平身——”
    朱棣穩穩地坐在龍椅上,朝著朝臣揚手示意。
    朱明月跪在那兒,甚至不用抬頭,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來自滿朝文武的敬畏之情。
    說到底,她從未了解過燕王,不,應該說當今聖上,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在他的骨子裏,留著跟建文帝一樣的皇家血脈,卻更殘酷、冰冷、嗜權和猜忌。也正是這樣的人,讓這麽多的賢臣良將,死心塌地佐助效命。
    “皇上雄才大略,是不世之君主!”
    “在吾皇治下的江山,承襲太祖爺開拓的輝煌基業,不出百年便是後人稱頌的盛世!”
    眾臣子以一種仰望的姿勢,齊齊朗聲道。
    朱明月落座後,端起酒盞抿了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