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8)
字數:300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明月如霜:全3冊 !
朱明月的目光回到他身上,微微啟唇,一時間卻又不知如何說。
李景隆翻了個白眼,道:“不就是不想嫁嘛!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想對我示愛呢!”
朱明月橫了他一眼,“皇室的婚嫁一向牽扯甚廣,現在江山初立,我也剛剛出宮回府。換做是你,難道還想回到那個地方?”
李景隆伸出手,隔著桌子揉了揉她的發頂,“你這麽聰明,也不僅是不想嫁吧。放眼當下這情勢,明明是打著求親的幌子,實則用聯姻來選拔東宮之主。形勢尚未明晰,朝野文武間的對立就已然涇渭分明,殊不知你是走什麽背運,方才脫離苦海,又即將卷入一場已可預見的奪嫡之禍。”
朱明月將他的大手拍掉,道:“我就知道,那廷議是你主持的!”
年節之前,朝臣們曾與皇上進言過“立儲”之事。現在年過完了,定立儲君自然就提上了議程。立儲人選有二,剛好就是上門來求她的那兩位:原藩邸世子、大皇子朱高熾,二皇子朱高煦。
李景隆聳聳肩,“立長,是自古的傳統。我一直都跟皇上這麽說。”
朱明月對他嗤之以鼻,“倘若大皇子是眾望所歸,朝野上下也不會分出兩派來支持不同的人。而你明知道皇上會坐視不理,才會盡說些不輕不重的話!”
熾、煦二位皇子各占其勢,私底下必然已經爭得難分難解,就是這個當口,皇後要為幾位皇子納妃?
誰也不是傻子。如她爹一根筋,僅有的兩位繼承人都將繡球拋到了國公府,也會下意識地覺得緊張和惶惑;很多重臣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成國公朱能是十二階武勳中的右柱國,暫代刑部之責,同時手握兵權,他的女兒嫁給哪一位,哪一位便擁有了儲君爭奪的絕對優勢。
不嫁,是抗旨不尊。
一旦她嫁了,不是聯姻,而是一場戰爭。
“皇上放任自流,朝臣各自為政,接下來,我爹爹必定成為左右棋局的一枚棋子。”朱明月握著茶盞,抿唇道,“國公府因浴血奮戰、九死一生而享有不世權貴,眼見著卻要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充當炮灰……皇上這麽做,就不怕北軍舊部寒心嗎?”
防得住“兔死狗烹”的命運,豈料還有皇室奪嫡之禍。
李景隆摸了摸下巴,咂嘴道:“換成是一般閨秀,想破腦袋也不會將‘立儲’和‘納妃’聯係在一起;尋常謀臣都捉摸不透的事,在你又是一眼已明。可心明眼亮又如何?現如今這情勢,引火燒身容易,全身而退,難。”
朱明月道:“也不能坐以待斃吧。”
“瞧你說的。兩位皇子可是皇室貴胄,都是嫡出!那棵梧桐樹,就這麽不招你待見?”
朱明月搖頭道:“齊大非偶。宮闈之事,沒人比你我更清楚。莫說是無心無力;就算有心,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吧……”
她不是三頭六臂,策應宮闈尚且費勁吃力,更遑論是在這場“立儲”的風波中助誰獲勝!那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她也沒那個野心。
熾、煦兩位皇子,她都曾見過。太祖爺還在世時,大皇子因儒雅仁愛、好讀書而深得聖眷,性格沉靜,喜靜厭動,體態有些臃腫。仍記得,每次出席正旦、冬至和萬壽三大朝會時,都要由兩個太監攙扶著,也總是跌跌撞撞的;二皇子卻是建文帝時期才功成名就的武將,亦是靖難之役的功臣,能征善戰,勇猛過人,在武將中威信極高。又因酷似燕王,深得當今皇上的重用和喜愛。
拋開皇上的個人喜好不言,一邊是文臣,一邊是武將。無論得罪哪一方,結果都不會好。
“其實也不用那麽為難。你不妨想想,熾皇子是嫡長子,深得文臣們擁戴;最重要的他是太祖爺親自為北平藩邸選擇的燕世子,是合法的繼承人。”
李景隆撚起一顆晶瑩剔透的茶果,餡料是棗泥兒的。
朱明月聽出他的言下之意,卻倏爾笑了,“熾皇子深得文臣擁戴,可煦皇子也為武將們所追隨,又尤其深受原北軍將領的擁護。”
若她嫁給大皇子,她爹爹豈不是傷了很多昔日同僚的心。
“而且沒記錯的話,靖難之時,熾皇子被命留守北平。煦皇子則統領部眾,以萬人兵馬阻擋了建文帝的五十萬大軍,保住了北平藩邸——”
朱明月側眸看著他,似笑非笑,“那是靖難中非常耀眼的一筆。煦皇子也是靠那場戰役一戰成名。那場戰役中建文營中的主將,恰恰是你;正是你故意兵敗,才成全了煦皇子的威名。”
李景隆放下那顆想咬還沒來得及下口的茶果,拄著下巴看她,“聰明的姑娘,你是不是思慮過甚了?”
“我思慮過甚?”朱明月看他,“當今聖上一生嗜武,戎馬幾十年,骨子裏恐怕喜歡能征善戰的次子,更勝於羸弱多病的長子。作為心腹之臣的你,不可能不知道吧。可方才言裏言外,你卻都在勸我選擇嫡長。阿九,終日與虎謀皮,奈何也要算計到我頭上了?”
李景隆的眼波閃了一下,然而很快地緊緊握住她的手,臉上浮現出幾分委屈,“明珠,我的明珠。你我曾經共患生死,又在最艱難的時刻同舟共濟,眼下同富貴之時,我豈會對你下手?”
朱明月勾起唇瓣,“所以呢?”
“所以你果真不想嫁於天家的話,也並非沒有辦法可解,”他目光中情意繾綣,咬著唇,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你是名門嫡女,求親者必定不止那兩位皇子。目前敢與皇家爭人的,怕也隻有小生這一拚卻性命、隻為紅顏的癡人了……”
“你……”
“弱水三千,吾隻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