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世人所謂戀長安

字數:169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七苦錄 !
    師父說他撿到我的時候是深秋,我小小的身子上隻裹著一塊破布,他尋了許久也沒找見什麽識別身份的東西,於是為我取名阿無。
    師父一生未娶,隻有一個極好的朋友。十歲那年,師父的朋友嫌他們下棋的時候我在旁邊上躥下跳太礙事,攛掇師父讓我出去闖闖。
    師父考慮了許久,同意了他的提議。臨走之際,師父叫我到跟前,用一種我從未聽過的語氣慢慢說道:“阿無,你可知道佛家有七苦之說?”
    我懵懂無知,隻知道傻傻地對著師父搖頭。
    “七苦是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為師一直覺得,除了生死,其餘都是閑事。你須知,人隻身到這世間,除自己,便都是身外之物,離開師父你也無需懼,無需慌,無需寄人籬下,更無需受人冷眼。你隻記得,活著便好。”師父這段話太長,我一字都未聽懂,卻還是離了師門。
    當時我裹著一塊破布來到師父這,什麽也沒帶來,走的時候,我本以為我也可以什麽都不帶走。不想,我臨出門前,師父的朋友悠悠地說的一句“世人所謂戀長安,長安便是好去處。”被我偷聽了去,於是我帶著這句撿來的話,雲遊四海,尋找長安。
    一路的風雪與花月,折柳與烈酒,踏過江南,一心向北。時值戰亂頻發的多事之秋,各國占據一方,眾多勢力此消彼長。漂泊中的我,遇見過很多人,看到過很多故事,或歡喜或悲傷,或痛快或無奈,我糊裏糊塗地聽,稀稀拉拉地丟,時而跟著開心,時而感懷喟歎。但我還是沒有明白臨行前師父的那些話是何意。
    我以為我從師父那裏隻帶走了他朋友的一句話,但實際上陪著我走到長安的又何嚐不是師父予我的一切……我會寫字,一路替人抄寫,抄抄寫寫,分花拂柳,終於走到盡頭。那一日,城中桃樹逢春,樓裏茶水餘溫,我走進夕陽西斜的長安。
    自此,一住數年。
    長安城裏人來人往,有人錦衣玉食,有人食不果腹,有人圓滿幸福,有人坎坷淒苦。我居於長安的這些年,在自己的茶樓裏閑暇無事時仍為人抄抄寫寫,那些生死悲歡,抄多看慣,終於有點兒明白了師父的話。
    大宣被薑國亡的那年,長安城白骨堆城,流民滿地。那時候,我回去見了一次師父,師父仍舊那般模樣,我長大了,師父卻容顏未變。
    我告訴師父,天下亂成這樣,真的隻有活著最重要。
    他沉默了一會兒,望著遠處霧氣騰騰的山峰,隻道:“如你般無所牽掛之人,除卻生死,其他確是皆為閑事。”
    我愣了愣,還未悟出其中道理,便又被趕了出來。
    再後來,我回到長安,繼續聽故事,抄故事,便總覺得有些心緒堵在心裏頭,說不清,道不明。我不知道師父說我是無所牽掛之人到底是對是錯。
    我在長安城徘徊數十載,看著來說故事的人匆匆來又匆匆去。我迎接每一個故事,送走每一位有情人,落下一個不甚歡喜的結局。
    夜深人靜,往來人匆匆,我便總想問一句:
    我有長安與柳,你願不願意帶著你的故事與酒,隨我踏一遍這紅塵路,尋一尋這人生中哪一樁,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