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安和縣
字數:5114 加入書籤
“錢跟土地的事情無需我們操心。”走過一片片金燦燦的麥田,站到了有些荒蕪的山腳下,徐長亭迎著風看著何承天,笑著道:“安和縣那邊自有我爹去打招呼,但該給人家的錢,該打點的恐怕到時候也少不了,到時候我自由辦法。”
丹鳳城分清平與安和兩縣,而半龍村則是隸屬安和縣,所以若是想要在聖鳳山腳下開拓一片空地,自然也少不了要跟官府打交道。
何承天陪著徐長亭緩緩走向山腳下,那條蜿蜒而下如同玉帶的小溪,離的老遠就能看見,陽光的照射下,時不時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徐長亭他們來的一路上,已經看到了諸多田地一片片的麥子被收割,但半龍村這邊的麥田,依然還都在田地裏昂首挺胸、耀武揚威。
何承天撓了撓頭,有些憂心道:“公子,你想沒想過,建酒坊跟書院,怕是少說也得百兩銀子吧?至於這土地……安和縣那邊怕是也得上下打點一番,這筆錢的數目怕是也小不了啊。”
人窮誌短,別管是不是書生,在手頭拮據的時候,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跟野心,在說話的時候往往都會不自覺的先摸摸腰包。
半龍村比起其他村莊的麥收每年都要晚上幾日,可能也跟他們緊鄰聖鳳山有關。
但若是不去試試,徐長亭會覺得自己可能又會白活一世。
而且,他也並沒有告訴何承天,大魏國皇家有的是銀子,甚至徐長亭有時候會想,在北魏對南唐用兵的那幾年,皇家會不會是銀子比糧食還要多啊。
畢竟,當年他離開永寧寺隨家人前往西寧時,永寧寺大雄寶殿內,原有的十一座佛像不過還是鍍金的,可自他從西寧回來在永寧寺還願七天時,才發現,四年多的時間,大雄寶殿裏的十一座佛像,都被換成了等人高的實心金像。
由此可見,如今的大魏皇家是多麽的有錢啊。
看著被他未來的規劃震驚的無以複加的何承天,徐長亭拍了拍他的肩膀,輕鬆道:“不用去想了,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第一步你還是先想想,如何能夠讓半龍村的農戶,同意他們家的孩子來上學吧。比起書院來,沒有學子才是最為愁人的。”
“這件事情我會想辦法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些時日給他們修農具,也偶爾會提幾句,倒是沒什麽人反對。不過也不能完全相信他們的話,畢竟當時因為要修農具有求於我,也算是客套話。誰知道一旦真要往實處落實時,他們還會不會同意了。”
“慢慢來,不著急,今年我們能夠讓腳下這片地,看見哪怕跟廟宇似的幾間孤零零的房間就夠了。”徐長亭開始與何承天下山。
而與此同時,在丹鳳城靠近南市的一座酒樓的二樓雅間,徐仲禮正與一個與他年歲相仿的男子談笑風生。
按理說隻要來到丹鳳城為官的官員,幾乎都會主動的邀請清平或者是安和的縣令認識一下,以後即便是不會在官場上打交道,但在一些私人事情上,難免會低頭不見抬頭見。
何況每一個被朝廷調到丹鳳城為官的官員,都會被朝廷授於或多或少的公田,而因為這些公田的原因,使得一些來到丹鳳城的官員,都會主動邀請清平或者安和的縣令、聯絡聯絡感情。
而且這兩縣的縣令不比其他縣的七品縣令,而是結結實實的從四品的官員,畢竟是京畿之要地,所以就連官品都要比其他地方的顯貴很多。
徐仲禮朝廷所授予的公田既然是在安和縣半龍村,而安和縣令鄭儼,也早就做好了在府裏安穩等候徐仲禮主動給他遞請柬的準備。
可一連幾個月過去了,就連禮部尚書陸睿,都借著一次偶遇的機會跟他談了幾句,但他卻是始終沒有等到徐仲禮的請柬。
加上朝堂之上已經在傳,徐仲禮、陸睿以及其他幾個當年為皇上登基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這一次回到丹鳳城任職,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官員正常調動,而是可能跟皇上這兩年用兵南唐、最終寸土未得後,又不得不休兵有關。
一開始鄭儼並沒有把這些朝堂上的傳言當真,但隨著考課法、俸祿製的繼續推行,尤其是在考課法遇阻之後,以及皇上在對南唐休兵後又一次繼續推行,便開始讓一些官員產生了危機感。
而且伴隨著這些傳言,還有一些傳的更加神乎其神的事情,便是徐仲禮所在的西寧,以及陸睿所在的定州,在兩人各自擔任刺史時,都曾經憑借著考課法排除異己,把一些官員的品級是依照考課法降了又降,而後讓他們的心腹代替了原有官員的品級與位置。
徐仲禮的城府忍耐跟巍然不動,讓身為從四品的鄭儼有些坐不住了,雖然他已經跟禮部尚書陸睿認識了、而且如今也是交情不淺,但國子監祭酒的位置,卻是落到了徐仲禮的身上,這讓鄭儼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畢竟若是朝廷真要在丹鳳城再推考課法的話,鄭儼也不得不想想這些年他辛辛苦苦的爬上的這個位置,會不會有朝一日突然因考課法而被降品了。
所以在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態後,一番權衡利弊後的鄭儼,便打算主動相邀徐仲禮。
畢竟,徐仲禮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在某些時候對於他們這些混跡官場的官員而言,也是人情往來的關鍵點。
打通了徐仲禮這一層關係,也就意味著他這個安和縣的大中正,更能夠名正言順的給一些與他利益相關讀書人定品、入仕。
不過在安和縣令位置已有幾年的鄭儼,顯然是拉不下臉讓更多人的知道,是他鄭儼主動邀請的禮部侍郎,畢竟這幾年可都是其他官員主動邀請他。
所以若是自己主動邀請徐仲禮一事兒,一旦傳出去了,於他的顏麵而言也是頗有損傷,重要的是會壞了這幾年他暗自立下的不動如山,隻等別人主動相邀的規矩。
因而在酒樓的雅間內,如今連一個陪酒的都沒有,隻有比他年長一歲,被他誠意邀請的禮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徐仲禮一人。
“徐兄請。”鄭儼熱情的說道:“安和別看隻是一個縣,但繁雜事務可謂是多如牛毛啊。朝廷這幾年用兵,積攢多年的糧食早就被吃光光了。如今終於是對南唐休兵了,自然是要把民生放在這首位了。所以啊,我這個縣令就沒有閑著的時候,冬天怕下大雪把麥苗凍了,影響來年的收成,夏天又怕麥收時趕上下大雨,一連好幾天的大雨下來,這可就是讓一年的辛苦全部作廢了啊。別的還好說,但百姓食不果腹的話,我這當縣令的可就是無顏麵對朝廷跟皇上啊。”
“理解鄭兄的苦衷,身為朝廷官員自然是各有難以向旁人啟齒的難處。”徐仲禮笑嗬嗬的,神情之間顯得頗為敬重鄭儼,像是相見恨晚似的歎口氣,真摯而又坦誠的說道:“徐某何嚐不是如此?鄭兄心裏的苦,徐某可謂是深有體會啊。自從回到丹鳳城任了禮部侍郎一職,這就沒有睡踏實過一晚上,就生怕自己一個疏忽大意,會誤了朝廷大事,辜負了皇上的期許啊。”
“來,鄭某敬徐兄。”鄭儼跟著點頭歎氣附和道。
無論這雅間裏的氛圍有多麽的尷尬跟難堪,但隻要徐仲禮跟鄭儼沒有覺察到,那麽雅間裏氛圍一定是其樂融融、相見恨晚、一見如故的友好氛圍。
而在徐長亭的規劃下,何承天不認為自己將來可能看到的會是一個書院,在他看來,這完全說是一座城恐怕都沒有人懷疑。
而至於那最先要建造的酒坊,則是放在了那條溪流的另外一邊,距離腳下的那百畝之地距離說近也不近,但要是說遠的話,其實走著也能到。
“如此下來,這得……這得花多少銀子啊?”何承天簡直是難以想象,若是按照徐長亭那般建造一座學院的話,花費的銀子數目怕是得達到天文數字了吧?
畢竟大魏國向來崇佛,上到太後、皇後乃至整個皇家,下到那些走投無路隻能聽天由命的百姓,對於佛教可謂是都極為尊崇。
不過顯然皇家或者是達官貴人崇佛,跟普通百姓向佛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目的。
徐長亭雖然也曾在永寧寺待過很長的時間,但或許是因為兩世為人的緣故,使得他對佛家的觀感哪怕是到現在也沒有什麽改變。
當徐長亭站在半山腰處,指著下麵那一片近百畝的荒蕪之地告訴何承天,這些地方將來都要被建成書院時,何承天嚇得差點兒從半山腰滾落下來。
在他想象中,書院頂多也就是有個幾間房間就足夠了,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要給各種書籍修繕個更好的房子才行,至於學子的學堂……能擋風遮雨就算是很好了。
而且也隻有通過官府,才能夠弄清楚,如今他們腳下的這片地,到底是在官府手裏,還是說……已經無償的賜給了哪個寺廟。
何承天顯然也是這樣一類人,雖然他也很想看到徐長亭能夠在半龍村做出點兒什麽來,但一想到所需的那筆銀子,這就讓何承天不得不考慮如何節衣縮食、如何能夠少花點兒錢了。
“又不是要一天就建成,凡事都要一步一步來不是?至於得花多少銀子,那就看未來學院能幫我賺多少銀子了。”徐長亭笑嗬嗬的說道。
對於未來的學院前途,他也不敢打保證就一定能辦成,而且還一定能夠辦好。
既要在半龍村建酒坊跟建書院,沒有土地顯然是不行的,何況他們剛剛也看了,就柳大安家的那點兒地方用來釀酒,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好在徐長亭也不著急,何況如今就算是他想做什麽,也得等有勞力幫他們建造才行。
好在這幾日天氣還都不錯,看不出來有要下雨的樣子。所以半龍村的農戶,也有耐心再多等幾日,等麥子完全成熟了再收割。
既然打算在半龍村待些時日,便要去看看何承天已經不動聲色看好的山腳下的幾片地。
眼下是農忙時節,一時之間也很難找到勞力,所以一切還都需要等到麥收之後,才能夠具體的實施。
霍奴兒、柳大安並沒有跟著徐長亭前往山腳下,因為吳江南還要指使他們幹一些活。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