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宴請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老丈就直接說道:“小老兒一家願意,恩主宅心仁厚,能夠舉家投奔恩主,實在是小老兒一家的榮幸。”
    說完,鹿安就朝著鹿武、鹿戎、鹿玲兒三人囑咐道:“你等兄妹三人,快來對恩主叩首謝恩,不僅是要謝恩主免去一家遷徙亡命之苦,更要謝恩主給了你們一條活路,日後定當要用命報之。”
    衛弘不解地看著她,有些不明白為何她此時此刻說起來了這個。
    然而片刻後,卻陷入了尷尬之中。他們在成都城沒有親友,之前身上帶著的盤纏已經被搜刮殆盡。
    百裏蘭大概也覺得自己有點突兀,又補充道:“食肆很忙,我需要人手。”
    衛弘大概是明白了,於是看向了鹿安和其他鹿氏家人,問道:“不知老丈以為她的提議怎麽樣?”
    鹿氏一家出了刑獄司的大牢,激動地感受著風吹草動帶來的生命悸動……
    衛弘修繕的是正昂公老宅的核心部分,周圍被蟻蟲叮咬腐蝕殆盡的其他宅子,即不能住人的危房都被拆了。
    他不需要像楊氏府邸那般建的雕梁畫棟,亭閣廊橋百轉千回,這樣的建築太過繁瑣,也不怕自己在其中迷了路。
    好在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懂得榫卯結構,尤其是衛弘選用青磚為基、木料為頂的建築方式,大大減少了施工時間。
    張裔調來的都是熟能生巧的工匠,連陛下住的皇宮都是這夥能工巧匠修建的,就別說修繕一座老宅了。
    隻是屋宅相對集中,內牆擺設都被拆了,顯得有些空曠,不過對衛弘來說這顯然不是一些大事,栽種點竹子和其他林木,不僅美觀,還能保證冬暖夏涼。
    後排院牆那排廂房,也被改成了麵向長街的門麵房,剛好可以用來做百裏蘭想做的食肆。
    這幾年她在衛弘這裏好歹看了不少用香料烹飪美食的手法,還有一口秘製廚房——神器鐵鍋的加持,衛弘也樂得其見她能有自己的事情做,省得在家裏悶壞了。
    宮府吏的差事相對集中,通常兩個月才輪調一次集體行動。
    刑獄司一事落幕之後,衛弘也沒食言,挑著一個合適的日子,就將上次答應諸位同僚的喬遷宴席擺開了。
    名單由張毣擬定,他最近一段時間忙著少府皇田的春耕布穀事宜。
    連日來駐紮在外勘測水文,監督農事,臉曬得黑了好幾個色度,聽見衛弘將這件事交給了他,立刻拍拍胸脯承諾一定會將這件事做好的。
    到了這一日,張毣拿著擬好的名單,盡是蜀中年輕一輩。
    如衛弘熟悉的楊汰楊季儒,其他人張毣也為衛弘一一介紹:“此乃張表張伯達,其父乃是迎駕陛下入川的首位功臣張子喬。”
    衛弘點了點頭,朝著他拱了拱手,張子喬,即昔日益州牧治下別駕從事張鬆,隻可惜張鬆行事不周,被其兄所出賣,否則必然被陛下所信重。
    張毣再次引薦一人:“這位是楊戲楊文然,與我家世代交好,其父楊恭君,乃是與我爹和正昂公的莫逆之交,這人嘛,就是嘴欠一點,比較喜好對他人評頭論足。”
    楊戲拉著張毣的衣袖說道:“遠思兄此話有些偏頗啊……”
    隨後,衛弘與楊戲相互之間拱了拱手作揖行禮,衛弘還嬉笑著說道:“看來今日得讓文然兄在我家多吃些蜜糖,好讓日後多說說我的好話。”
    張毣又拉過來二人介紹道:“這是韓儼,字義然,這是黎韜,字武徳,都是蜀中子弟中的翹楚,頗有吏才。”
    張毣顯然是知道衛弘的家底,沒有大張旗鼓鋪張浪費,隻邀請來了十幾位蜀中同僚。
    不久後又有人敲門,是鹿戎去開的門,原來是張鬱、黃喬二人。黃喬剛來蜀地,也沒多少舊友,所以衛弘囑咐張鬱,到之前給的趙爽府邸地址尋來的人。
    打了這麽長時間交道,衛弘發現了黃喬此人有過耳不忘的能力。
    這才來蜀中沒幾天,就學了一口濃重的蜀音,與那鄰座楊戲沒談上幾句,兩人便已鄉黨自認,看上去頗有一番趣味。
    張毣歎了一口氣惋惜說道:“可惜啊,公弘若在,衛兄弟必然與他一見如故。有你二人在,北宮之中豈能讓楊安國此等刁豎小人上躥下跳,小覷我一輩蜀中子弟!”
    “是啊,公弘乃是蜀中才俊冠首,要不是服孝居喪,必然將他邀請來痛飲!”
    從他們的惋惜聲中,衛弘也逐漸知道了這位蜀中冠首的身份,姓程名祁字公弘,乃是大漢前祭酒程畿公之子。程畿公在夷陵之戰中戰死,如今程祁居喪服孝,素來以才名著稱,甚至是諸葛丞相都對他青睞有加。
    ……
    衛弘之前聽過張裔的描述,野槐巷之前叫做野槐裏,周圍隻有正昂公一家宅子,正昂公還墾荒了十幾畝田地。
    當今陛下占據益州後,一眾荊州勳貴就要圈地建房,置辦家產,野槐裏周邊的土地就慢慢被侵占,除了正昂公的老宅,還沒有多大的閑空地方了。
    鹿武拉著弟弟鹿戎、鹿玲兒對著衛弘拜道:“俺會趕車,還有些拳腳功夫,這條命以後就是恩主的了。”
    衛弘沒有阻攔,任何的關係都需要某種特定的儀式表示締結,尤其是以性命托付的關係中,這種儀式即便看上去愚昧一些也沒關係。
    經曆了這種儀式之後,衛弘似乎是找到了當初在滇池城的感覺。
    即便不是那麽親近,但身邊有人圍攏,在這偌大的成都城裏,尤其是經曆了一些灰暗,衛弘感到頗為難得。
    ……
    身高八尺人高馬大的鹿武,顯然是個極為孝順的孩子,對於老爹的話言聽計從。
    鹿安和家人相互看了一眼,又要對衛弘納頭便拜,可好在衛弘已經有了經驗,直接攔住了他們說道:“不用多禮。”
    正昂公也在臨行前告誡道,屋舍田畝不過是身外之物,若是老宅被占,不必在意,隻管去求助張君嗣。
    衛弘聽從了這番建議,畢竟勢比人弱,不得不低頭。
    昔日鹿氏裏德高望重的拄杖裏正,鹿安久經刑獄之苦後見到衛弘真心誠意地對待自家五口,眼眶中又盈滿了淚水,對著捧著碗盞喝粥的其餘四位家人招招手,就要對衛弘納頭拜道:“小老兒一家五口人,謝過恩公!不辭辛勞奔走營救,雖為牛馬亦不能報也!”
    衛弘扶起了他,然後又讓其餘幾人繼續吃飯,隨後才緩緩問道:“老丈一家日後有何打算?”
    老家鹿氏裏屋舍田畝也被官府侵占,出了牢獄的大門,他們舉目望去,竟無一處可去之地。
    衛弘將鹿氏一家帶到了野槐巷的宅子中,百裏蘭燒了一大鍋熱水給他們洗漱之後,還貼心地給他們準備了一桌熱騰騰的飯菜。
    咽下一口熱粥的鹿安輕輕放下手中的碗盞,搖了搖頭說道:“小老兒不知,鹿氏裏老宅田畝都沒了,此事應該翻不了案了。大概多半是回鄉隨著大家夥南遷朱提郡吧,可又聽說那裏似乎天天有夷人作亂……”
    一旁安靜的百裏蘭對衛弘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想經營一家食肆,就拿後院臨街的那排宅子。”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