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該死的封賞
字數:4208 加入書籤
打發走民工以後,張旭帶人回到神機營,一路奔波二十多天,盡管始終坐著騾子車,每天風餐露宿也實在不好受。
剛剛回到駐地,孫鏜便從外麵匆匆趕來,看向張旭笑著道賀:
“恭喜張賢弟,今天無論如何各個也要在你這裏討杯酒喝。”
“我有喜事嗎?”
“賢弟,就不要瞞著你哥哥了,大同總兵郭登,已經上報朝廷,說老弟你在大同奔襲近百裏,殲滅了數千瓦剌騎兵。”
“這事?你不說我差點給忘了。”張旭笑著回答。
“你可千萬別忘,在蒙古草原上長途奔襲,咱們景泰一朝可是破了天荒,連兵部尚書於大人對你也是大加讚賞,兵部已經向陛下請功。”
“老弟!能讓於謙大人親自請功的,著實不多,你現在可是前途無量,恐怕用不了多少時日,就得爬到哥哥我的頭上去。”
奉承話這東西,誰都願意聽,而且照孫鏜的意思,朝廷對於大同一戰還挺重視。
此刻想想,五百發炮彈,打了個名利雙收,張旭心裏也是格外高興,當即吩咐道:
“丁三合,準備酒菜,今天我要跟孫都督多喝幾杯。”
當孫鏜看向馬青、丁三合等人的時候,也不禁噗嗤一笑,當即調侃道:
“老弟,你這些兵,怎麽好像剛從煤窯裏出來似得。”
“大同的煤不錯,運完軍糧我順便搗鼓幾車煤運了回來,孫都督的府上如果缺煤,可以送你兩千斤。”張旭大氣的說。
“運煤?這事恐怕也隻有老弟你才做得出來。”孫鏜哈哈笑著說。
“沒辦法,我這些兵過慣了喝酒吃肉的日子,朝廷給的軍餉又不夠,隻能自己搞點額外收入。”張旭笑著抱怨道。
張旭和孫鏜留在堂屋閑聊,其他幾人忙活著洗澡換衣服。收拾妥當以後,丁三合開始動手準備晚餐,二驢子等人各自動手洗換下來的衣服。
馬青的任務最重,他再度返回城中,把大同帶回的文書送到兵部交割,說白了就是一張糧草的收據。
他從兵部返回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張旭和孫鏜正準備吃晚飯,馬青又拿出一張兵部文書交給張旭。
張旭接過文書掃了一遍,雖然上麵寫的是繁體字,大概還能看的明白,他皺皺眉頭問:
“明天又讓我去參加朝會?”
“沒錯,陛下已經傳下旨意,命你上朝接受封賞。”馬青回答。
“這苦差事,還得天不亮就起床。”張旭抱怨道。
“賢弟你這次升遷,恐怕以後要經常參加早朝了。”孫鏜說。
“拿大明朝廷的幾兩俸祿,真是不容易。”張旭又抱怨了幾句,端起酒杯跟孫鏜一飲而盡。
孫鏜作為手握重兵的二品武官,每次早朝都得參加,因此跟張旭約好午夜時分一起進城。
張旭雖然是起床困難戶,但是景泰皇帝的聖旨,他也不敢懈怠,隻好大半夜暈乎乎的從床上爬起來。
孫鏜已經帶著隨行衛兵在外麵等候,見張旭懶洋洋的出來,笑著催促道:
“張賢弟,咱們得快些走了,耽誤了早朝時間,誰也擔當不起。”
張旭聞言,隻好硬提起精神,一鞭子打在馬背上,縱馬而出直奔京城方向。
他們趕到東安門的時候,其他官員都在等候,隨著三扇大門緩緩打開,官員們順序有致的步入其中。
照樣還是乾清宮,張旭照樣還是沒有資格進去,老老實實的在宮外等著皇帝召見。
足足過了一個小時,宮裏總算傳出老太監尖細的聲音:
“陛下有旨,傳顯武將軍張旭進宮見駕。”
張旭聞言,伸伸懶腰打了個哈欠,邁步進入乾清宮。
有了上次的經驗,盡管這回馬青沒跟來,他也明白了大致的規矩。
對於跪拜之禮,張旭是很不喜歡的,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進入宮門之後,走了二三十步,他便停下,拜倒在地抬高聲音喊道:
“微臣張旭叩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稍顯稚嫩的聲音回應。
“謝陛下。”張旭說著,匆匆起身,等候訓話。
“聽聞愛卿驍勇善戰,大敗瓦剌騎兵?可有此事?”景泰帝問道。
“回陛下,微臣隻是趕巧打了幾千瓦剌騎兵而已,陛下過獎了。”張旭回答,雖然說的很謙虛,不過多少還是顯出幾分得意之態。
“於愛卿,張將軍屢立戰功,你覺得應該如何封賞?”景泰皇帝看向於謙問。
“回陛下,土木堡一戰,明軍將領損失慘重,如今朝廷最缺的就是守土安邦之材。”於謙回答。
“陛下,臣有本啟奏,顯武將軍張旭,乃是土木堡逃兵,不堪委以重任。”文官隊列中,臨近末位站出一人說道。
張旭偷瞥了幾眼,發現並不認識這貨,也想不出什麽地方得罪了他,非要拉出土木堡一戰來打壓自己。
景泰皇帝並沒有立即表態,巡視群臣幾眼,才緩緩的開口講道:
“京城保衛戰,也先吃了大虧,如今瓦剌部已經恢複對我大明的朝貢,料想北方再無戰事,依朕之見,不如讓張愛卿去江南屯田養兵?以震懾西南諸蠻。”
“陛下英明,麓川之役以後,苗人蠢蠢欲動,常有叛亂,西南之亂已遠勝於蒙古瓦剌。”又一位不知名的文臣附和道。
聽了這話,張旭不禁皺起眉頭,他剛剛在大同買了礦山沒幾天,如果去南方屯田,大同的煤礦該怎麽辦?
景泰帝見有人同意他的觀點,臉上也不禁露出喜色,立即當眾宣布:
“傳朕旨意,升顯武將軍張旭為信武將軍,限五日內帶所部兵將離京,前往江南屯田。”
“張將軍,謝恩吧!”景泰帝身邊的太監提醒道。
“微臣謝主隆恩。”張旭隻好配合著回應。
嘴上說的好聽,他的心裏卻在罵街。先前在馬青那裏已經聽說了,按照明朝的升遷慣例。從三品將軍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
不管是宣武將軍,還是信武將軍,總之都是從四品,連半級也沒有升!
自己立了兩次功,名義上升遷了兩次,結果還是原來的品階,拿的也還是原來的俸祿。
更為重要的是,景泰皇帝借助屯田之名,把自己趕出了京城,打發到數千裏外的江南,帶著十名兵將去屯田。
至此,張旭在燕京培植的所有人脈,也都白費了,這封賞跟發配邊疆好像也差不多!(www.101novel.com)